APP下载

搞好语言素材积累,助力学生语言表达

2021-04-14赵甫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课堂课文

目前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推动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在学习中所获取到的各种形式的语言素材,为小学生语言表达增添动力,从根本上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的能力,补充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际的基本需求。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从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不断渲染,引领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联系语文课堂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对策和实际应用措施。

一、扩展学习范围,广泛吸收语言素材

语文教育是学生未来其它各类科目学习和进步的原动力与基础,是提供关键核心力量的学科。因此,从语文教学在其它各类学科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看出,保证语文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更好引导小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语言素材,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吸收积攒优秀的语言素材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书本文字词汇语言素材积累

书本文字词汇方面的语言素材积累主要是对于一些名人名言,常用高级词汇,成语或俗语等。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此类语言素材积累主要是通过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的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的文本形式完成,也就是可以促使小学生将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反复阅读,将其中重要写作借鉴意义的词汇、语句、段落进行充分扩展,深入评价,反复品鉴,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编选的作用。同时,借助语文教师的引导教授,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浅显直白的消化,最终演变成为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吸收的语言素材。随着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对优秀词汇语段的分析,不断增强小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教师语文教育活动开展最核心最重要的出发点是要充分做到教授给小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解决实际语文问题的方法,充当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而非告知者,促使小学生能充分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作为自身语言素养的一部分,从基础层面上影响语言素材的实际应用,充分完成小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学生《水调歌头·中秋》时,要求学生背诵《水调歌头·中秋》,其中诗句“高处不胜寒”,教师在教授该句诗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小学生带入至原文中,此句诗表达的意思是登高远眺,在山峰的高处,四面通透且寒风凌厉,主要是表明在地处高的位置上的实际身体感受。但是这句诗词在现在也常用来表达,地位高的人缺乏身边知心人而会感到心灵的孤独和寒冷,由此可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等有一定深度的价值挖掘。通过小学语文素材中精读课文的讲解,教师选取其中独具语言魅力的词汇、语句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度剖析,并通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基础进行延伸发散式授课,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与应用,为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供了前提与准备。

(二)修辞手法、表现形式等素材积累

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在完成文本词汇或语句段落语言素材积累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语言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运用。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教授范围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分辨并熟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作为为语言表达增添光彩的表现手法是一项语言艺术,既包含小学语文教材文章段落的结构特点划定和分析,也包含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作者的写作情怀和中心思想确定。对于语文教学要求中增强小学语文学习时期学生语文学习项目中表现形式方面的考核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保证小学生充分达到听、说、读、写中最后一项“写”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充分运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语文教师自身对语文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要严格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观念,将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运行的主体,而语文教师只能做为辅助作用。只有教师对于自身的合理定位,才能更好发挥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保证小学生自主积累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的语言素材,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这一句,在描绘山下流淌的河水在春天的景色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初春时节的河水缓慢的流经河畔的景象,生动形象比拟成人的双手微微抚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选取语文教材中广泛包含多种修辞手法的课文,运用其中一个具有明显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举例演示性分析,然后将课文分析交于学生,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激励学生完成修辞手法表现形式语言素材的积累,继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营造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语言素材改造能力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明确自身定位,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需要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环境,坚守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与语文教师两者之间互相督促、互相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素材的改造,更好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增添所需动力。随着学生通过日常的学习,积累了大量文本词汇和具备多种修辞形式的段落等语言素材,保证这些语言素材的灵活应用展现,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广泛进行语言素材的改造升级方面的语言课程安排,培养锻炼学生对所积累的语言素材的使用能力。

通过具体实际教学案例来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有一句关于描述火星表面缺乏气体的自然现象是通过文本这样展现:“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通过“集体大逃亡”这类生动形象的特殊词汇的运用引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重点表明的知识点,这种语文素材的使用将科普文通常会出现的枯燥乏味的弊端都进行了改造优化,既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又能更好的作为小学生语言素材的改造示例,继而吸引小学语文学习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语文教师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可以采取重点语言素材提炼改造,达到教授语文素材应用的目的,最终完成学生表达能力的持续性发展。

三、改善课堂环节设置,增添语言素材形式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与小学生建立相互沟通交流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与途径。因此,语文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做到活学活用主要依靠课堂的四十分钟。也就是说充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中相关环节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课程标准的理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可以按照时间划分进行环节设定,保证每项环节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不断推进小学生语文素材的应用进程,拓展小學生语文素材的应用范围宽度和深度研究。语文教师应充分考量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形,不断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新颖独特的语言素材形式,进一步扩大学生语言素材的应用程度,保证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可以得到良性循环。

语文教师要以实际教学活动为例展开探究,比如在语文课上留出部分时间,引导小学生简明扼要复述课文,意在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素材的整体把控能力,为后续语文课程安排提供了语言素材基础。与此同时,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探讨,不局限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体裁,增添语言素材形式。比如以古诗词《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鸣”字的使用,就是以古诗词作为语言素材应用;又比如《二泉映月》中对于众多描写音乐的成语的提取,以成语作为增添语言素材的形式。这些适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推进小学生语言素材活用,提升小学生的“说”或“写”的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语文教师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做到可以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素材,完成听、说、读、写四项语言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教师就应充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改善语文教学内容,调整语文教学进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语文整体素养。

赵甫江,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风河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