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实施策略分析
2021-04-14周超
周超
摘 要:分析阅读文章的文本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中的内容,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投入进来,并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产生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品味阅读文章的细节内容,并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阅读文章中的深层次内容,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多多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教学资源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章的趣味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
一、 深入文章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就是要对阅读文章有更加细致的学习。因此,要钻进去,要深入文章,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解读文本内容。
(一)要抓住文本中的每一处细微内容
学习《观潮》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篇课文中作者所用的字词,作者在写到潮水来临之前的时候,用到了“平静”“笼罩”“若隐若现”等词语,也写到了人们在期盼潮水来临时候的状态,“盼着”“等着”,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到在大潮来临之前,人们焦急的心情和大家对于大潮的盼望,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这样的话,为之后的学习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讲述到大潮来临时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带领学生再次分析重点的字词,像是“轰隆隆”“越来越大”“逐渐拉长”“再近些”,通过这些词语,读者仿佛身临现场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盛景,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字词,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景象的美丽之处,这样的话,学生再阅读这篇文章,就可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文本中的每一处的细微的内容,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使用的词语的恰当之处,如此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进来。
(二)要抓住文章之中的对比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之中的对比之处,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只有通过对比,学生才会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阅读的文章的趣味所在,也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例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通过标题就可以了解到本篇文章的对比,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母亲看到“我”写的诗的时候,会夸奖“我”“精彩极了”,而父亲看到“我”的诗的时候,表现得比较淡漠,甚至说了一句“糟糕透了”,而这种情况在“我”的成长旅程中常常会出现,母亲对“我”的鼓励,父亲对“我”的打击,这些明显的对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加关注,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教育上的不同,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孩子过于骄傲,但是母亲适时地鼓励却又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收获信心……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扮演着不同角色的父亲和母亲在表达爱意上的不同,且通过对比,也可以了解本篇文章的主旨所在,这样就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
所以,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对于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才可以真正促进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三)抓住文章中的精妙之处
文章中或者是诗歌中都有用得比较精巧的文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歌的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这首诗歌的基本意思,即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山居生活。但是在分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入手,分析作者为何到此处?为何在此处居住的原因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在官场生活中遇到了黑暗,所以,在山中看到了一群无忧无虑的人们,这样的生活图景,就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一些字,像是“归”“下”,让学生分析,能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换掉这两个字,实际上,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自然就明白,诗歌中的每一个字词都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是不能替换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分析,这样的话,学生才会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在学习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钻研每一个字词,这样才可以了解文本的内涵,对文本形成全面的认知。
二、 跳出文本赏析
若是将思维局限在文本之中,那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偏差。所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的时候,还要帶领学生跳出来。
(一)从局部到整体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解读文本之中的字或者词语,所以这可以说是从局部来解读,但是在解读完字词之后,我们还需要跳出来,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
例如,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歌的时候,笔者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歌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分析了“霜满天”“江枫”“渔火”等词语以后,让学生可以在分析字词的基础上,感受到这首诗歌所用词语的精妙之处。在分析完字词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来分析这首诗歌的整体观感:实际上,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从一些意象,如江枫、落月等就可以知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愁”,而通篇阅读下来,前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在整体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首诗歌表述了作者的孤寂和思乡。且作者在描述的时候,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即先写了拂晓时候的景物,之后又想到昨夜的景色和夜半的钟声,整首诗歌有声有色,且融情于景,这都是作者在写作时候的精巧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