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分析能力,解决历史材料教学“浅层化”问题

2021-04-14任莉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答题建构考查

任莉萍

材料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

历史材料分析题是检验学生阅读、分析、应用等能力的重要手段。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题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的试题类型,在考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材料分析题分值占比高,掌握好答题技巧,提升材料分析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尤为重要。

学生对此类题型往往存有畏难情绪,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提倡“重死记硬背模板,轻内在语言逻辑”,缺乏对学生进行历史事实的总结归纳和抽象提炼,进而难以形成历史概念的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缺乏俯瞰的视角,缺乏理性认知层面的有效把握,使得当前初中历史材料教学普遍存在“浅层化”和“表象化”现象,初中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较低。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初中历史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历史材料题分析能力的提升,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展开学科研究,引导学生建构“点—线—面”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辅助教授材料题阅读、分析等技巧,使知识得到有效提取、迁移与灵活运用。也就是说,教师要以历史材料题为抓手,以点带面,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引导学生建构起“点—线—面”立体化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历史学科难学,历史知识点太多、太细、太乱,前后时间易混淆,线索理不清,梳理不了各个主题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知道一个知识点却发散不了思维、联想不到其他知识点)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三点措施:其一,夯实课本基础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内知识。其二,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示范和方法指导。每节课做好板书,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多频次多角度分析、归纳,把握知识横向及纵向联系,树立知识点多维意识,多层次建构“点—线—面”立体化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材料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三,适当选择材料案例,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行设计知识体系并展示,进行榜样示范。

树立学生按照文本要求回答问题的意识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材料分析题时根本不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提供的情境不加分析,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有的学生甚至对材料之中的问题答案视而不见,一看到材料就急于翻书、查资料,盲目地从课本上抄现成的答案,结果答非所问、南辕北辙。殊不知,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是分析能力,课本中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历史材料分析题对答题方向是有具体要求和限定范围的。只有认真审题,按照要求明确题目所框定的知识范围,确定答题方向和思路,然后结合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回答才是正道,切不可有“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思想。

如何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呢?树立按照文本要求回答问题的意识是关键。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遇到此类练习题目,务必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将漫无目的的泛读变为寻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关键词。弄清材料的核心内容及所指事件,掌握题目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考查该知识点的哪个方面,为下一步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同时,要善于寻找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注意总结材料的中心意思和问题的所指方向。注意题目所限定的范围。“看菜吃饭、看分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培养学生解決问题的意识与技巧

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技巧,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意识和习惯。在讲解过程中,点面结合传授具体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列提纲、画表格、标记重点词句、画年代尺、专题总结、异同点比较、绘制树状图、案例讲解示范等。

在学生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阅读,读清问题、读透材料。对材料关键词做有效筛选,提取关键信息和寻找答题切入点,注意文本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国别,以及材料出处和作者的态度、评价(或赞扬支持,或批判否定,或客观看待)。根据关键信息,结合知识储备巧妙答题。二是分析,立足题目要求和材料所指进行精准分析。快速判断命题人意图,提取关键点进行知识衔接,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忌不分主次、以偏概全式理解。把材料的关键信息落实到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用教材知识解释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为答题提供帮助。三是概括,答题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要观点正确,多角度分点表达,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谨。用语要规范准确,杜绝口语化,避免答非所问、照抄照搬。明确技巧后,加强相关专题训练,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策略应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生对于材料分析题心存疑虑,如果不加以疏通引导,会导致其心存畏惧,陷入“思不透—做不会—不愿学”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结合相关教育理念,树立学生“阅读—筛选—分析—概括”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夯实课本基础知识,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能力和建构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答题建构考查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建构游戏玩不够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