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2021-04-14江涛
语文媒介素养则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媒介,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媒介正确的认知,对媒介信息能够准确把握并评价的一种素养,是传统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都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与时代接轨,强调学生观察社会,从报刊及其它媒体中获取信息等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表明语文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之一。
纵观现实社会,不难发现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媒介素养缺失的现状。社会大众媒介在网络以及一些社交媒体上,把经典的电影、音乐、红色故事、民间传说等优良传统文化当作恶搞的靶子,更有甚者,有意或无意地传播或转发虚假信息,这些大众媒介素养缺失的现象对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消极的、甚至是非常恶劣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并加以实践探究。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可行性
1.语文教材包含媒介素养的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设置有一单元的新闻“活动·探究”,该单元的学习活动包含三个板块: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其中的“新闻阅读”部分明确要求:“阅读时注意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也可以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并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它们”。这说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媒介素养。
2.语文素养的构成包含媒介素养的要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设置的课程结构中,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都列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项目,并对这一项目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这说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除了正式课程中设置有新闻单元或跨媒介学习项目之外,有的学校还开设了有关新闻或网络信息搜集、处理的校本课程,这也起到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作用。
3.初中语文试卷考点包含媒介素养的内容
有的省市的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或中考试卷开始设置关于媒介素养的考试题目。例如,荆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设置了“报刊浏览”的试题,让学生阅读《中华诗词》中的《李白很生气:人工智能能写诗?》和《光明日报》中的《能让人类失去诗性的不是机器人》这两则新闻的节选,完成以下两个试题“读报刊要学会做梳理和摘录。阅读第二篇,摘录关键词语,完成下面读书卡片”“读报刊要善于比较和发现。说说两家媒体报道同一事件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这两题考察的便是學生梳理、筛选、整合、分析、比较、评价信息的语文媒介素养及相应的能力。这一中考题的设置,更加快了媒介素养的培养走进初中语文课程的速度。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1.新闻教学中落实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对新闻文体进行“活动·探究”,笔者在这单元开展《消息两则》的教学活动时,首先是指导学生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根据新闻的要素,把握新闻的内容;然后是开展拓展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生的‘孟祥斌事件出发,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跟踪阅读,并作分析判断,养成阅读新闻独立思考的习惯”。拓展教学活动如下:
第一步是回顾新闻的特点和阅读新闻的策略。
第二步是追踪阅读、整理关于孟祥斌救人事件的热点社会新闻。
第三步是对这些新闻从标题、主要事件的描述、对事件的评论、他人的反应、评论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并写成新闻评论,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和评议。
第四步是要求学生课后自选热点新闻,再进行跟踪阅读、分析、评议。
设计这些教学环节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媒介素养,以报纸、网络新闻作为媒介,让学生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经历“阅读——筛选——分析——评价”这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其中,让学生对新闻进行整理,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充分接触新闻文本,对新闻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闻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形成学生阅读新闻的策略;对新闻进行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整个教学活动以“孟祥斌事件”为内涵,又增加了新闻学习的时效性以及主题的可教育性。“新闻的‘阅读”“新闻的‘评价”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是“四看”和对该事件的新闻进行评论,更是培养学生语文媒介素养的直接体现,使学生通过阅读新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发散性评价,将媒介素养的培养有机的和课程教学融为了一体。
2.日常写作教学中渗透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培养媒介素养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评价媒介以及媒介带来的信息。通过一两次课堂教学活动显然不足以达成这一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媒介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尤其适合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
在写作教学中要一直引导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挖掘价值点,激发表达欲望,促进写作活动,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当然也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时事评论的知识, 比如开设“如何写时评”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写作时事评论时,如何概述事件,如何对事件展开分析,如何提炼观点,如何表达观点等。
例如,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李白诗歌遭恶搞的事件,设计了初二学生“面对李白被恶搞,我们该怎么办”为主题的论述式片段写作指导。通过作文指导,学生们不仅明确了文化被恶搞的危害,以及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写法,更是提升了学生对新闻事件的概述,及观点表达、论证等一系列的语文媒介素养。
3.将课外日志与媒介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近一段时间,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成为了人们对社会、自我等发表见解或者交流想法的主要场所,但是也发现有些微博等的内容是消极、甚至是虚假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传递正能量的习惯,我们在日常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写作博客等,这也是提高媒介素养的一种方法。要引导学生由感性浅层地对社会、自我等发表见解,提高到理性、深层次的思考, 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尤其是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敏感度与抵抗力,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根据学生的意愿,设立以“尖尖小荷”为名的班级微博,成立四个微博创作小组。每周都有学生撰写微博文章,主题内容自定。每次打开班级微博,总能看到学生们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深层次的评论。比如针对疫情,学生们赞美奉献于抗疫一线的人们。再比如,针对洪水灾害,学生们表达自己以抗洪勇士的英勇精神为荣。诸如此类的文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媒介素养,更增强了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将社会实践与媒介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机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的媒介素养,得到更好的实战演练,最终使得更方面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设计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中的“新闻采访”这一块内容时,笔者抓住暑假的时机,面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洪水災害”“疫情与经济”等现实事件或问题,让学生深入社区,从分小组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和新闻采访做起,通过实地采访感受这其中调查的难点和采访的魅力。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再通过撰写新闻稿,向新闻媒介投稿的方式,系列化、完整化的完成了新闻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新闻”的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媒介素养培养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对海量信息的综合运用和评价,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使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单纯的文本解读,走向对于信息文本的深度解读、评价、运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多元化教学也使得语文媒介素养教学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新闻等媒介信息,可以大大的、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更多地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形成教学多元化。语文媒介素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使用、质疑、评价信息媒介及信息,增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赵渊,林玲.媒介素养教育: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全新视界[J].现代语文,2006(8).
[4]陈淑慧.媒介素养教育:语文素养教育的时代延伸[J].现代语文,2008(3).
江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