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业能效,新时代教师评价的核心

2021-04-14何东林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案育人

何东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为深化改革教师评价,探索建立健全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指明了方向。结合多年对教师评价的实践,笔者认为,德、业、能、效这几个关键词,体现了教师评价的核心问题。

以“第一标准”评价“德”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和职业行为规范,并将之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一是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项”。首先,要有教师自主评价。教师自己评价自己,这充分体现了对教师本人的尊重。其次,要有教师互相评价。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让同学科组、同年级组的教师互相评价,这既能提高教师本人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又能在教师群体间产生双向激励作用。再次,要有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在校时间长、接触人员广、活动项目多。因此,进校与教师多维沟通,就成为众多家长的必选项。而这必然会产生对教师的评价,且这种评价往往是切身感受,相对真实。最后,要有学生常态评价。学生是学校育人的核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疑是重中之重,与教师的“零距离”“面对面”,会让其对教师的评价更为直观。

二是要建立教师规范“准则项”。教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教育评价者要清楚,被评价者要明白。“准则项”首先是法律层面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八条明确了教师的六项权利与六项义务。其次是道德层面的,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项规定。最后是学校层面的,如《学校教师十不准》及在教师资格注册、审核、评优评先、职务(称)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等。

三是要明确教师清单“加减项”。在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前提下,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明确教师“行为清单”,给教师以正向激励和必要警示。首先,明确“加分清单”,让教师对师德师风产生向心力。如发现危害学校学生的人和事教师应立即制止,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对学生学习、生活上提供无私帮助等。其次,明确“减分清单”,让教师对师德师风产生警示力。如教师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犯法律、法规,课堂或课后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上误导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或利用家长办私事,不负责任、纪律松弛等。通过这种清单加减的“变现”,教师就会明白师德师风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见可感的,引导教师自觉弘扬高尚师德,自我内化师德教育。

以“常规教学”评价“业”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神圣使命,也是教师的主责主业。教师评价要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是教师多元备课评价。评价教师集体备课,要看教师发言有无记录、次数有无规定、质量有无标准、前后有无改进。评价教师个性备课,要看备教材、备教法,更要看备学情、备学法。评价教师网上备课,要看参加的人数、参与的次数、互动的频次、互动的成效。要把多元备课作为评价教师备课广度的主要参照。

二是教师高效上课评价。评价教师在上课时是否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是否选择了适合的课堂模式,是否充分、高效地调动了学生,是否把课堂的生成当作教学常态去重视和利用,是否有效點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是否让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实实在在高效落地。要把高效上课作为评价教师上课效度的核心参照。

三是教案作业创新评价。《总体方案》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同理,教案撰写与作业处理应如何评价,同样产生导向作用。“一刀切”式的要求,“教科书”式的检查,传统套路的评比,很难激发出教师撰写教案、处理作业的积极性。教案评价宜引导教师依据年龄教龄,撰写简案、详案,依据分工撰写共案,洞悉学情撰写个案。作业评价宜引导教师放弃抄、搬、贴、剪、拼的页子题、教辅题,鼓励教师生成有特色的“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新生题”“原创题”,让集体智慧的展现与个人独到的思考有机融合。要把创新形态作为评价教师教案作业深度的关键参照。

以“综合素养”评价“能”

新时代的教师评价不仅要评价其扎实的业务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更要评价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价值观。首先,应把教师基本的法律常识、社会常识等纳入评价。其次,把教师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技术素养、人文心理素养、艺术审美素养纳入评价。再次,把教师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创作能力纳入评价。最后,把必备的跨学科交流能力、评教评学能力、家访能力纳入评价。细化教师内在综合素养的评价,使其外化为教育教学的实实在在之“能”。

以“特色成绩”评价“效”

近年来,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等,标志着基础教育开始重新定位,回归本位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改变教师评价方式。首先,在评价教师任教学科成绩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绝对分数高低对比,更要进行相对分数增值比较。要充分考虑学校间、班级间学生的初始成绩不同、基础成绩差异,即不仅要看结果的平均分、优秀分,又要看过程的分数差、增值量。其次,在评价教师全面育人成效时,要把学生表现与教师全面育人行为综合考虑,形成“育人评价共同体”。最后,在评价教师参与活动成果时,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重大课题立项、重要专利发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成果和奖项要纳入教师的专业之“效”。学生在学科竞赛、艺体比赛、科技发明、社团活动中获得的各类奖项、荣誉表彰等也要纳入教师的育人之“效”。

新时代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系统评价,要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既要注重教学实绩,又要体现立体多元;既要遵循传统的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研究“新课改、新考改”的时代特征。如何通过评价并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身上有责,心中有度,行为有尺,教书有法,育人有力”,是每一个教育人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出回应的重大课题。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案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触摸春天》教案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立定跳远》教案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