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夏洛”
2021-04-14周运金
周运金
付老师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粉丝,而幸运的是我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就成为付老师团队的一员。
2019年1月,我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成为香洲教育的1员。距离8月份正式入职还有半年,我做了个随意的决定——找一所离家近的学校参加实习。这个随意的决定却开启了我专业成长之路,因为如果不做这个决定,我就不会遇到付老师,也不会遇到付老师身边这群有趣的老师,我的职业生涯到现在可能还是一片混沌。在参加实习的学校,我成为了徐飞飞老师的徒弟。在飞飞师父的引荐下,我非常幸运地认识了付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幸得付老师的信任,我才成为付老师团队的一员。
虽然团队成员很年轻,但是个个都很优秀。年度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省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省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我仰望他们的荣誉,心想能如此近距离地向他们学习,真幸福!在团队里,我有了榜样,有了队友,有了目标,这些都给我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付雪莲老师就是我从教路上最重要的指路者。付老师有托举他人的胸怀和力量,她教我上课,教我为人处事,带我逐渐成长。我执教的第一堂整本书阅读课是三年级绘本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也是付老师领我走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大门的第一次操练。拿到这本书,我反复翻看了数遍,头脑中浮现出的只有“读绘本,感受故事的乐趣”这一个想法,完全不知道绘本阅读要教什么,怎么教。付老师看出了我的困惑。她先带我读了一遍整本书,再结合学情,从书册知识、文字故事、插图故事、图文合读、预测情节、表达规律、思考问题、书本色调等方面对这本绘本进行深入拆解。听完之后我恍然大悟,“老付拆书”果然厉害!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从试讲到正式上课,付老师都对我悉心指导。最后我以新教师的身份,向老师们展示了这堂课,还受到大家的认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作者佩特·哈群斯在书中运用的暖色调早就暗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而付老师,也给我的教学生涯涂上了最温暖的色调。我坚信,我和学生的成长之路也一定是温暖而美好的。
付老师对新教师的要求很严格。进入付老师团队的每个人都要进行持续的基本功训练。比如最基本的粉笔字书写训练——团队学员每天都要练习写一板粉笔字。练习粉笔字原本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但我们从中找到了乐趣——团队学员建了微信群“一起粉粉笔笔”,每天在群中晒出自己的粉笔字,同时请师父们担任“顾问”,对学员的粉笔字进行点评、指正。师父们虽然总说:“你们坚持每天练,我们顾得上就问问,顾不上就拉倒。”但每次他们的点评都很细致。有写得好的字,师父们会把我夸到天上去;对写难看的字,师父们给我耐心剖析原因,给予鼓励。两年下来,我的粉笔字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写板书也成为一堂课中最让我享受的事情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朗读、主持、写文章……这些基本功我们练得一点也不苦,我们乐在其中。
付老师常对我们说:“如果你没读过一千本绘本,就别想讲好绘本。”付老师是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可进入她的团队我才发现,这里没有通往“儿童阅读国度”的快速通道,我们要自主阅读,用一本一本书垫起自己的高度,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儿童阅读教学之路。付老师对团队学员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坚持阅读,做到至少每月读一本书。在付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在“付雪莲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里设立了“拆书学院”栏目。学员们读完书,就把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学习成果编成推文,推送到朋友圈。“众目睽睽”是最大的约束力,这股力量让我们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
付老师带新教师,像带自家亲孩子一样。在我们不会上课的时候,她看着我们摸爬滚打;当我们开始入门以后,她便放慢脚步带我们前行;等我们能站稳了,便让我们学习奔跑。
備课是团队学员最喜欢做的事情。刚开始我们还不会上课,付老师就让我们跟着备课。我们一边看着,一边帮忙敲键盘记录文字。日复一日,我们的速记能力越来越强。到现在,一场现场教研活动结束,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就能同步出炉。我们的教研时间和场地很特别,时间是工作以外的任何时间,我们原本也会在星巴克舒适的卡座里备课,但备到兴起时总会影响店家打烊,一次两次后就不再去公共场合了,场地改成你家、我家或他家……我们有时候一场教研能备六个课例,一备就是两天一夜。这样的浸泡式学习让新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为上好每一节课夯实基础。
在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渐入儿童文学阅读的大门。她教我们“拆”书,教我们上课,带我们反思。她为我们争取每一个上公开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磨炼中,我们逐渐成长起来。我们上课的舞台越来越大,教室公开课、阶梯室公开课、几百人现场示范课、整本书阅读全国公益直播课……
经典文学作品《夏洛的网》中,夏洛为了朋友倾尽所有,给了朋友自信和力量。付老师就是我们的“夏洛”,她告诉我们要勇敢做自己,要朝着光奔跑,她会倾尽所能托举我们团队的每个人。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