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应该这样读

2021-04-14黄韡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扉页仙人球图画书

黄韡

一、绘本的特点及教学价值

1.绘本的特点

绘本,又称为图画书。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图画书研究者彭懿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曾这样论述:“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用一个公式表达:“图×文=图画书。”由此可见,图画书不仅是“图画”和“文字”的叠加,当它们糅合在一起,就有了成倍的效用。所以,读懂绘本要读文字的故事、图画的故事、图文合奏的故事。

2.绘本的教学价值

读绘本,到底是读图还是认字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一些教师把绘本当作学生另一套认字的教科书。如果仅把绘本当作识字书籍,那就失去了绘本的意义。绘本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性,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好的绘本,每一幅图都堪称艺术品,图与图之间呈现出独特的叙事关系,学生能够很容易地进入绘本世界流畅地阅读故事。我们很难说阅读绘本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到底有多大作用,但是绘本中那些高质量的图与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之美。

二、绘本里的“图”

绘本作为书的一种,具备了书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封面、环衬、扉页、正文、版权页以及封底等部分。本篇文章中涉及的“图”并不是狭义地指绘本中的插图,而是所有能延伸出阅读价值,具有阅读教学点的一些图,比如封面、环衬、勒口、内容插图、封底等。

三、“图”可以这样读

既然绘本的“图”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读呢?

1.印象深刻的封面和封底

首先拿到一本绘本,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封面。封面,我们该读什么呢?

(1)读题目。封面上是“贝太太从前为什么那么凶……”,封底是“……现在为什么又这么和气了?”一个小小的题目,暗示了贝太太前后的变化。你看,这本书的书名从封面一直延续到封底,如果不完整地看一下,可能连书名都不能全面了解。所以,看一本绘本,记得要完整地欣赏封面和封底。

(2)读人物。主人公贝太太身材高大,连封面都装不下,这种无限延展给人感觉凶悍无比;再看她的眉毛,倒八字,一副怒目圆睁、凶神恶煞的样子,显然她的性格也是凶巴巴的;再瞧她的动作,左手拿着伞,做“打”的动作,如果你就是置身于伞下的小孩,会不会害怕伞真的“打”下来呢?

2.不可忽视的环衬和扉页

环衬是封面和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在大多数人眼中,很多人认为环衬和后面的故事关系不大,不用多看,便匆匆翻过去。其实不然,环衬上的颜色和图案都是创作者精心设计过的,它往往与故事密切相关,有时暗藏着故事发展的线索,有时揭示故事主题,有时前后环衬相呼应。关注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1)读颜色。读图的过程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同的色彩会带给读者不同的联想。联想,有自然联想和文化联想。比如,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系带给人温暖的感受,而绿色使我们自然联想到大自然、生命力。在文化联想上,不同的文化情境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吉祥,而在其他国家可能就没有这样的联想了。这本书的前后环衬及封面的色調以淡粉色为主,作者为什么选用暖色系?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许这并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在故事里贝太太人生发生的改变可以得到验证。

(2)读图案。除了这本书的颜色,环衬的图案也暗藏玄机。比如前环衬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动物、植物……在贝太太经过时,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反应呢?咖啡馆里的大人吓得拿报纸挡住自己的视线,小狗惊得没处躲;小朋友吓得不敢出门,甚至吓哭了;天上的小鸟也飞远了……再看看贝太太大步流星走路的样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她走路时“咣咣咣”的声音,凡是贝太太经过的地方,街道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仿佛有野兽经过一般。

(3)读扉页。除了封面外,又一次出现书名和作者姓名的那一页,我们称为扉页。打开扉页,就像打开了阅读一本书的大门,情节就此开始了。有一个小男孩站在凳子上,他在干吗呢?原来这个小男孩正透过猫眼偷窥她。如果不注意阅读扉页上的画面,这个有趣的镜头就被我们错过了。

3.妙趣横生的图画内容

(1)图画里的对比。相信大家阅读后最大的感受便是书中处处有“对比”。翻开书的扉页,光看标题《贝太太从前为什么那么凶……现在为什么又这么和气了》,这一凶一和气,我们可以猜到贝太太前后性格的变化。接下来,将前环衬和后环衬对比着看,你会发现咖啡店招牌、窗户等,整个画面的色调变得明亮起来,贝太太骑着一辆三轮小玩具车,和小女孩的妈妈愉快地招手。后环衬人物所处的位置和前环衬是一致的,这是“不变”的地方。那“变”的是什么呢?变的是人们对贝太太的态度,大家不再害怕贝太太。小孩子们出来快乐地玩耍,大人逗着小狗,窗台上两只小鸟依偎在一起,之前吓哭的小男孩如今在窗口快乐地玩起了玩具。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变过,当你的内心世界对了,整个世界都对了!

书中像这样相似的图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将贝太太小时候的经历与小女孩被欺负的场景进行对比。当贝太太见到小女孩的沙堡被摧毁,心爱的玩具被抢,被小男孩欺辱,甚至不被妈妈理解时,亦如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这一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贝太太那伤痛的记忆。从对比中,学生会深深地感受到贝太太之所以对小女孩“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

为了不让自己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小女孩身上,贝太太化身为小女孩的守护者。她给小女孩建了一座最大最坚固的城堡,那是小男孩怎么也踩不倒的。接下来便是整本书中最温馨的画面:她和小女孩一起捉迷藏,一起推婴儿车,一起过家家,一起在草地上野餐。作者用这样的对比为我们呈现了贝太太被治愈的过程,她心底那个善良的小女孩慢慢地苏醒过来,发现世界依然如童年般那么美好。

学生通过观察一幅幅相似的插图,对比贝太太对待邻居态度的变化、人物外貌的变化、窗台前仙人球的变化等,从而读懂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用这样的T型图梳理(如图1):

书中像这样相似的图画、情节比比皆是。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它们找出来,对比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图画里的矛盾。另外,这本书中还有无处不在的“矛盾”。

●封面里的矛盾。

封面是一本书的靈魂,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贝太太穿着粉色波点上衣,扎着蓝色的蝴蝶结,涂着红红的指甲……到底一个内心世界怎样的人才会有如此的装扮呢?当我们读完绘本,再来仔细品味贝太太的服装和打扮,也许你会明白作者的用意。贝太太在这凶悍、刚强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行为里的矛盾。

封面插图中贝太太的手提袋图案是一对猫咪,为什么不画一只呢?其实两只猫咪依偎在一起隐喻着亲密关系。左手做“打”的动作拒人于千里,右手对于亲密关系又十分向往。可见,如此矛盾的贝太太极其缺乏安全感,所以才将自己变成一个长满刺的“仙人球”。

●内心里的矛盾。

除此之外,第12页,贝太太心里想着:“天气这么差,外面这么吵!这些小孩子真讨厌!”明明讨厌小孩子,可她出去散心选择的地方却是游乐场,面对着孩子最多的地方织毛衣……我们把这一系列的矛盾之处找出来就会发现,作者恰恰是通过图画里的矛盾告诉我们,在贝太太内心深处,原来是想去找回属于自己孩童时的快乐。

(3)图画中的小道具。大家在看图画书的时候,不仅要看文字部分,还要揣摩图画每一处小细节。特别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小道具:蓝色蝴蝶结、仙人球、水壶、沙堡等。看第14页,贝太太的房间内墨绿色的窗帘,昏暗的光线,带给你什么感受?紧锁的眉头、满脸的皱纹诉说着她长年累月的不开心。窗台左下角的仙人球,暗示着什么呢?因为童年的阴影,长大后的贝太太像个浑身是刺的仙人球,无法接近。

再看第23页,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房间,同样的窗台,而此时的贝太太却不再是当初那个凶巴巴的贝太太。墨绿色的窗帘变成了淡绿的小碎花窗帘,窗前的仙人球,竟然开花了。正如贝太太脸上的笑容,她终于做回了自己,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好的绘本,每一个道具,每一处小细节都有着特殊意义。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表格让学生寻找阅读图画书的乐趣(如表1)。

通过这样读图,我们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读一本绘本,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绘本。除了关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往往作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意图,在构思画图时是非常用心的。我们在阅读绘本时,要关注书里的颜色、小道具、人物造型、小细节等,这样才能看到故事和图画以外的言外之意,而不是永远站在故事外听故事。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扉页仙人球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应无所住
仙人球
仙人球和刺猬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一时之思
仙人球
图画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