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对策探析
2021-04-14姚震
姚震
摘 要: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成为影响高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作为其中的关键性因素,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有效成为重中之重。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重视。基于此,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并就造成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优化对策
高校办学质量、办学规模以及科学研究项目等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才能确保高校所需办学资金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分析来看,权责利不统一、经费来源单一等问题仍十分明显,需进一步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
1.权责利不统一。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来看,权责利不统一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在权责利的具体实施中,权力变质、责任不明、利益被瓜分的现象明显。尽管高校各部门也根据本部门实情制定了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但由于惩罚制度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够、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始终难以完成责任追究、责任落实。由此造成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效果不佳,各部门间相互推诿、互相扯皮,责任人难以得到明确。可见,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给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巨大困难。
2.资产难以得到有效配置。作为高校而言,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是实现高校运转的保证,而资产的管理也属于高校资源的一部分。但就当前高校资产管理来说,无论是显性资产,还是隐性资产的流失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且未得到高校的重视。具体落实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资产管理尤其是物资资产的管理存在重购置轻利用、重现金轻资产、重占有轻流通等问题,特别是在缺乏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所占资产不与考核挂钩的情况下,物资资产实质上沦为了个人所有,进一步加剧了资产低效配置、流失浪费的情况。近年来,我国财务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尽管高校在引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制定并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但在制度的具体实施上仍存在问题。
3.经费来源单一,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缺失。在我国高校收费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下,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由政府拨款逐渐朝着政府拨款和资金自筹的方向转变。但就公办高校来说,由于高校收取的學费、住宿费等都被视作财政资金,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之中,因此其主要的办学经费仍来自政府拨款。所以,经费来源的单一严重制约了高校自主创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造成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无效率,财务管理体制未得到相应转变,仍处于落后管理模式下。此外,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高校实施的会计制度、财务规章制度等规定都是建立在预算会计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高校会计核算实际上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度”。但是,高校资金的运行状况是根据现金的实际收付时间来完成的,而高校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科目则是依据政府财政分类开支项目设立的。在这样的制度下,高校始终以事业单位的性质来进行财务管理,并受政府管理与监督。可见,由于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宏观上的缺失,高校的会计基础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二、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的原因
1.内部因素。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重中之重,决定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费保障。若失去了经费保障高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扩大与提高便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独立法人的高校,为社会提供特殊的公共产品也需要遵守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高校自身认知、处理市场环境信息能力的有限,造成了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校级领导都施行的是政府任命制,甚至是重点高校内的管理干部也均由政府任命。也就是说,高校校内领导的任命、考核、考察都由上级部门来完成,而这就决定了干部业绩的好坏并不一定能影响自己的升迁,有的可能只是为了职务上的过渡,久而久之便导致了高校干部任命的僵化。此外,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最近几年大部分教授等教师争相进入高校行政管理序列,之所以大量教师进入行政管理,是因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掌握着高校教学、科研资源的分配大权,在这种利益主导下的行政权力泛化下,教师难免存在“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嫌。而这些由教师群体转变而来的人员并非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因此形成了“双肩挑”现象。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缺乏、效率低下。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影响高校自主办学具体实施的关键性因素。从我国当前对高校的管理制度来看,高校收费标准、高校经费缴拨管理等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并直接受制于国家宏观制度。因此,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国家宏观管理制度。如,当前高校的财务自主权一直受制于国家集中支付制度和经费收支两条线制度,高校的财务自主权可以说十分微小,也就制约了高校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内涉及高校得资源配置、干部任命、机构设置、收益分配、财务审批权限等,由于制度的变化,身居高校的中上层管理者担心制度的改革会造成既得利益者和个人利益的削弱或调整,或是增加执行、监督新制度的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出台了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也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或者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就只制定对自身利益有利的制度,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始终难以得到创新发展。此外,高校产权管理模糊、财务管理制定异化等问题也始终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的收费制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的在于缓解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因此基于“谁收益、谁交费”的原则,我国正式实施高校收费制度。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制度的弊端日渐凸显,而由此引发的学费高低问题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高校也陷入了自身发展和收费高低两难的境地,面对内外压力,大部分高校出现了财务造假,这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对策
1.建立财务管理监督评价机制。高校财务管理监督评价机制的缺失是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首先应加快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第一,监督评价机制要健全。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需满足两大要素,一方面是否将所需监督控制的环节全部进行了监督控制,是否将这些环节紧密衔接;另一方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因此,高校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可以从上述两方面着手。第二,监督评价机制要实用。也就是说,高校财务管理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要以高校的实际情况着手,基于高校当前的财务管理情况来建立与之匹配的监督评价机制,以确保监督评价机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第三,监督评价机制要协调一致。这主要是说监督评价机制的目标要做到与高校财务管理协调统一,以实现对财务管理各环节的高契合度。第四,监督评价机制要经济实惠。这主要指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要符合经济实惠的原则,也就是说,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所取得的整体收益要大于整体成本,这样才能说明所建立的监督评价机制是切实可行的。
2.健全内控制度规范高校经济秩序。高校内控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以及校内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等内容。而在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中,要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财务情况科学制定。具体来讲,健全的内控制度包括,一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充分结合高校财务监督、内部审计、民主监督这三者的具体作用,从而确保高校各项经济活动有制可依、有制可循、有制可行,以实现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运行。二是要坚持科学原则,制订最佳财务计划,切实加强对高校成本核算、成本费用的控制,促使高校的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转变与构建,实现对高校各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切实提高。三是要确保高校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以为高校的投资经营等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
3.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建设过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觉醒,制度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保障。但近年来高校频发的贪腐案、舞弊案给我们敲响制度建设的警钟。可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保证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校而言,必须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也就是说,高校要摆脱过去不计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應强化经营化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基于微观角度来看,高校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其内部有着复杂的组织管理系统,从行政到院系、从科研到后勤,各机构职能复杂罗列,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经营着部分资产,给高校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转也需要依靠大量经费。而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高校每一名人员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转变,从校长到教职员工都必须树立“经营化”管理理念。并且要加强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日常培训,让每一名教职员工形成“主人翁”意识,以激发各部门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部门人员的活力,从而将“经营是取得效益,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利益增长”这一意识深入到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内心。
4.建立可持续的高校融资制度。高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一直受制于高校资金短缺上,但由于多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为此,高校应转变过去“等、靠、要”的发展思路,强化自主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中,建立可持续的高校融资制度。一是要加强高校融资制度的建立健全,创造有利于融资的制度环境,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与联系,根据自身实力建立稳妥的银行贷款制度。同时,加强与民间资本的合作,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缓解财务压力。二是要学习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和高校自身发展情况,建立高校自己的大学基金会,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设立专门部门管理,明确权责。与此同时,要设置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以满足捐赠者的回报要求。三是要注重高校创收,将办学经费的筹措作为考核校长及相关负责人的重要指标,以提高高校管理者创收的积极性。此外,要兼顾学校、单位和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并优先考虑基层创收单位。
5.重视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无论多么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都需要会计人员去具体执行和实施,因而不断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新时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高标准、高要求的体现。首先,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以树立管理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财务管理干部的服务意识。其次,要强化会计人员诚信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制度,不定期开展国家、学校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的教育,组织会计人员定期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建立会计人员晋升通道和薪酬管理制度。在提高会计人员廉洁奉公、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等优秀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参与会计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一方面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另一方面逐步将监督控制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度。
据上述分析可知,鉴于当前高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要求高校管理者要开拓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切实提高,推动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校可持续的、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红.浅议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优化建议[J].中外企业家,2020,(2):66.
[2] 洪欣.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7,(10):70.
[3] 黄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7,(30):188-189.
[4] 牛连果.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优化建议探究[J].环球市场,2018,(34):122.
[5] 宋瑞明.基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