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悟课”的价值、形式与实践

2021-04-14陈志山曹继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教师

陈志山 曹继红

摘   要   2017年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高质量课堂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悟课”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打造灵性课堂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教师“悟课”的研究尤为重要。理解“悟课”的内涵与摩课、模课、磨课的逻辑形式,分析“悟课”的方式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其形式及实践运用路径,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理论参考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教师   悟课   教师专业成长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出,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水平高、勇于实践探索的教师和具有特色教学风格的教师。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对于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悟课”是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悟性”和“灵性”兼备。“悟课”是备课和上课的前提,同时也是上课后的深度思考和升华,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反思意识的养成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一、“悟课”的价值

智者,悟道者也;悟者,明白者也,觉醒者也。所谓“悟课”,从字面上来说,“悟”可以理解为感悟、领悟、觉悟,醒悟,是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后,在感知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悟课”能促使教师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设计,思维更加清晰,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更准确,教学的智慧和思维品质得到全面的升华。对内,“悟课”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深度的领悟,反思自己上课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不足后,激励自己再思考,不断觉悟,完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悟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必须摸索其内部机理,灵活运用,才能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思想,助力专业成长。

1.课堂价值重心的确定

“悟课”的价值体现在分析学情、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研课,对教学各个环节不断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悟出问题的解决,悟出课程的精髓,悟出教师的“教”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即所谓“教学相长”,以期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悟课”,更需要在备课过程中积极与同仁们进行研讨、交流,碰撞思维,集思广益,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从而为上出优质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2.课堂价值核心的深挖

“悟课”运用之妙,当存乎心耳!“悟课”价值中的时效性,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意义。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理性、灵活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时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个性化教学,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发生质的变化,从而更加适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3.课堂价值“本心”的凸显

“悟课”是“磨课”后的理性思考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必然离不开反思与内省,无论是自身的反思还是看其他教师优质课后的对比内省,都离不开“悟”字。“以悟带磨,以悟领磨”,及时悟课,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效果的差异性,才能将课“悟”得水灵,“磨”得神秀。

二、“悟课”的形式

1.由表及里式

“摩課、模课、磨课、悟课”这四类教学研究中,摩课是基础,指的是观摩课堂,它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考、感悟、实践奠定了基础。“摩课”是基础,“悟课”是归宿。而“摩、模、磨、悟”是“悟课”的四部曲,前三者需多动眼、耳,而“悟”更需要的是多动心。教师在“悟课”过程中不断推敲、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促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流畅,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强,师生之间互动水平不断提升。“悟课”可以促进学习目标快捷达成,有利于促使教师教学思想的形成。“悟课”是基于不断反思总结基础上的代表个人教学思想和风格形成的过程。它们是由表及里梯度上升式的关系。

2.循序渐进式

“摩课”,要求教师及时关注师生互动过程,以及双边活动所达成的学习目标的情况,思考分析教师的“教”如何促进学生的“学”,听课者必须在观摩的基础上用心去感悟、理解授课者的行动。“模课”,要求教师在模仿优秀教师或专家的授课过程中,“择其善者而从之”,让自己执教的课尽可能完善,是“心和行”的结合。“磨课”,是执教者通过反复上课,反复研磨,不断改进课堂中暴露的问题,以此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执教者在不断践行教学理念、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成果的过程。“悟课”,要求教师在他人和自己反复磨课的基础上,感悟出执教者的精髓,汲取自身的智慧与思想,以此达到借助他人的智慧来增加自身智慧的境界,形神合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四者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相辅相成,紧密相关。摩课、模课、磨课的过程都离不开“悟”,是听课者从“行动”到“心动”,再到“意会内省”的过程,是专业化成长的最高境界。“悟课”过程中也需要“摩”“模”与“磨”,对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反思,对教学细节的关注与补充,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修改,是执教者理性思考的“悟课”过程。“摩”是观摩教师的教学流程和设计亮点,“模”是模仿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磨”是对课堂预设与生成反复研磨与实践,“悟”是对课堂教学反复推敲与优化。没有“摩课”中所给予的痕迹、“模课”过程暴露的问题、“磨课”提出的疑问,碰撞出的火花,“悟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模型多元式

“个悟”,即独自“悟课”。是执教者在课后较长的时间内,经常不断地思考、剖析、反馈、修改、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这样的“悟课”是上课者独自完成的,因此称为“个悟”。“组悟”,即相互“悟课”。是多个人在一起的悟课。教研组经过教案的研讨、组内不同教师相互听评课,对授课者的课进行剖析,从而集众人之智,使质量最优化。这些课多数是展示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可以让不同的授课者进行“悟课”,将他们不同的感受和经验,相互交流,思维碰撞,把所有人“悟课”后的最佳方案传给执教者,这样的“悟课”有助于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升。“引悟”,即由专家来引领“悟课”。大部分是邀请名师和专家来指导年轻教师“悟课”,起到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借助于名师引领,给予大方向的指引。在“悟课”的过程中,保留年轻教师自身“悟课”的风格,但对“悟课”的思路、方法、细节的把握,要按照专家的要求去实施,这也是提升“悟课”水平的机会。“研悟”,即研究性“悟课”。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讨“悟课”后,及时把指导教师的建议写下来,形成授课经验,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方式留存。践行教学的行为变成“悟课”可操作的理论,使得“悟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悟课”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悟课”中悟出灵感

优秀教师或专家的课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科学理解每一位教师上课的思路,可以指导自己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营造师生双边互动的氛围,恰当使用教学评价手段。新教师更要学习他人高超的构建教学思路的技巧,以便于更好地把控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取长补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悟课”就显得特别重要。反复悟课,悟出思路,悟出灵感。在实际的“悟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后反思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情况,听课效果,沉下心来慢慢理解,领悟出学习新知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习得新知,融会贯通。

2.“悟课”中构建框架

名师的课通常架构精致,逻辑清晰,看了之后感觉完美,但到了自己上同样内容的课时,却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在“悟课”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情,进行重新建构,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预设好这节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串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进行某一部分的教学时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准确地把握学情,对于学生的难点做到提前预设。可以通过预设几个简单的问题的方式,促动学生认真读完预习资料,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讨,用所有学生的阅读智慧解决难题;还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圈画整理进行预习,再把新知分解成若干个学生能学会的分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学生面对新知学习的畏难心理。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构建教学设计框架,采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悟课”中“量体裁衣”

这里的“量体裁衣”指的是“因材施教”。一节优质课需要反复打磨,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反复的锤炼。一堂好课都是要几经修改的,这个过程须要汲取专家的智慧,通过充分的内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因此,“悟课”时,一定要根据学情预设好课堂教学目标,解决好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有效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因材施教。如每位學生的性格、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要区别对待,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教授,更应关注心理的疏导,此时心理健康应当置于首位。对于心理健康但是知识欠缺的孩子,教师就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并适时的监督提醒,让其学习不懈怠,稳步提升。在动态的教学中也要根据学情的变化“悟出”不一样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不同班级不同的学情现状。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之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更改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再反复“悟课”“磨课”,这样,学生才会在最佳的课堂学习中更好地习得自我,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也必将得以提升。

4.“悟课”中内化提升

在“悟课”中不断内化提升,达到专业成长之目的。在“悟课”中内化提升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学习他人经验达到“顿悟”。如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注重其课堂的外在表现形式,参悟其内在教学原理和理论,透过现象理解其本质。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自我的不断教学体验、反思,不断内化提升,即“渐悟”。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感悟”,要不断地进行内化教学理念,更换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认知体系,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上课时要以悟带磨,而不是以磨研悟,要以悟领磨,而不是以磨埋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磨”得水灵,“磨”得神秀,悟出更精彩的课。

教学实践证明,好课都是悟出来的,都是通过摩、模、磨,悟四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使“悟课”的效果更加高效,更加凸显执教者高超的教学技艺,呈现执教者自身独有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因此,加强教师的“悟课”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以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黄侃.教师要学会“悟课”[J].江苏教育,2017(94):1.

[2] 李康耀.“悟课”的内涵、创设条件及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6(22):34-36.

[3] 蔡永.模课磨课“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7):41-42.

[4] 范娟.磨课与悟课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成才之路,2011(14):8.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美育教师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