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可就业才是最大的稳定

2021-04-14

中国社会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培劳动者政策

2021 年暑假,炎夏。但对于大多数教培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却恰似一场突来的冷冬。“双减”政策雷厉风行,一场“史上最严”的行业监管风暴,将数百万(有说超千万)从业者的前途和钱途卷了个天翻地覆。事实上,除了教培行业,近来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相关业态的监管加强,也给部分从业者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的风浪里,没有永远安全稳固的避风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也从来不缺各种危急险滩。稍微年长的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那场史无前例的国企改革下岗潮应该记忆犹新,还记得那“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唱,也还记得2008 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2000 多万名农民工提前踏上返乡路,更近一点,有前几年部分行业淘汰压减过剩产能,100 万名职工转岗转业安置;而2020 年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目前仍在持续,当前无论是对于教培行业的整顿、还是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其对我国就业的总体形势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也不会影响大局的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李克强总理也说,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就毫无生气。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那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应对危机,一方面需要劳动者自立自强,自我调整适应,重新规划职业发展,主动求职择业,走出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充分发挥作用,主动承接从受影响行业流出的人员,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真正贯彻落实就业优先的原则,在公共政策和重大行动的制定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对相关影响和效果进行充分评估,做好相应的预案、配套政策和救济措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要协同政府、市场、社会和劳动个人的力量,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尽量减少和避免对劳动者的不利影响。

在“双减”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劳动保障和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措施,见势早,行动快,在对受影响企业和劳动者进行摸排盘底的基础上,制定专门方案和支持帮扶政策:有的举办专门招聘会,有的组织其他企业直接对接,有的开发各类市场和公共部门岗位,有的组织开展转业培训——尽量将影响降到最低,帮助劳动者度过职业变动的阵痛。

同时,这些事件也再次提示,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形势多变,技术业态加速迭代的时代,劳动者和公共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劳动力市场特征的认识,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总体目标下,如何让每个劳动者真正实现稳定、安全的职业生涯。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高度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一企一岗干一生的“稳定就业”越来越稀缺,更多的人一生中将经历更多的职业变更,职场转换周期缩短、速度较快、角色转变大。这一方面需要在观念认知上重新认识就业的稳定性,将劳动者持续的可就业和劳动收入作为稳定就业的常态。要建立“投资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大力实施普惠性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流动性,以加强劳动者职场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快建立完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每位劳动者提供贯穿职业生涯的保障支持体系。这样,无论面对怎样职途坎坷,劳动者都能自强奋进,有信心爬坡过坎、闯滩渡险,最终赢得“风雨过后是彩虹”。

猜你喜欢

教培劳动者政策
教培出版大进军
政策
政策
劳动者
退费难、找人难 教培机构悄然闭店却留下“烂摊子”
教培转型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助企政策
政策
探索青岛特色统战教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