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21-04-14张新莉
张新莉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11)
1 会计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
1)为“三全育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模式。自《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以来,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积极部署,通过集中学习、研修培训、专家讲座、专业研讨等多种方式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各专业课老师也在不断学习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各门课程中努力融入思政元素,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正能量,实现人才的综合培养、践行协同育人理念,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也有一些值得推广的案例。但是总体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因此,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从会计专业角度分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融合现状、存在问题、教学策略和改革措施等问题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的有效模式,必将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融合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做出重要贡献。
2)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在需求。“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会计专业要改善教学质量、办出特色、提高效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必须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以往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比较重视人才、资源、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方面的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更需要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员。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会计专业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校企合作重技能轻德育、重才智轻操守的现状,在产学合作,校企共育中注入德育要素,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到德技并修、德智并重。总之,培养学生热爱工作、精益求精、严谨不苟、专注敬业、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和职业品格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在需求。
3)是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人类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在尊重理性的前提下,通过道德准则作出基本判断并付诸实施。[1]”会计人员获得的知识与才干是否能造福社会造福企业取决其道德认知和实施。会计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每天与金钱和财务打交道,面对各种利益与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禁忌,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内容较多,例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坚持准则。会计人员每天都面临各种会计行为的选择,既要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又要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能够作出正确职业判断的前提和基础是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素养。由此,要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贯彻“立德树人”原则,挖掘会计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并重。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总之,深入开展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是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2 课程思政下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做好课程思政的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双边活动、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无论教师多么努力,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教学也一样,教师作为主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作为受众对象,直接参与教学过程,是课程思政的学习主体。教师传导的价值观念、德育内容都要通过学生个体的学习、思考、领会和应用内化为自身素养与品质,然后才能自觉践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学习热情、求知欲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因此,做好学情分析,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预期效果进行调查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
例如,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税务会计》开展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时发现,在“学习兴趣”中选择“被教师讲授内容吸引”和“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两项的学生最多;在“学习预期”中选择“提高综合实力,获取就业机会”和“提高自身修养”的学生最多;在“融入的思政内容”中选择“与专业发展相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最多;在“你认为课程思政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中选择“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的学生最多。通过以上学情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与预期,从学情出发,结合《税务会计》特点和教学规律,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选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确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起点,也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所有教学活动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得以开展,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也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有评价标准,才能检测教学活动最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开展课程思政时,依据学情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课程专业目标。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现金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税种核算及税收征管、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2)课程育德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观;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会计技能型人才。
3)合理嵌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应遵循教学规律,挖掘各类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设计之中,体现创新特色。[2]”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一定要将遵循本专业教学规律,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合理嵌入,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的完成德育培养。不能为为了思政而思政,生硬强加毫不相干的主题内容。以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该课程根据学情分析和学科特点,从专业知识中发掘思政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专业知识时,融入“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观,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学习“现金结算”专业知识时,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的“底线思维”,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单位、岗位的责任意识;在学习“纳税申报”专业知识时,融入“公民意识教育”,运用参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纳税光荣、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
总之,通过发掘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强思政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德智并重、德技并修,对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