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育人路径
2021-04-14唐蓉
唐 蓉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需要得到一个正确的引领,学生管理作为职业教育中关键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加强对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国家政治安全,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保驾护航。
1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优势
1.1 有助于形成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联动体系
信息时代下,教育体系有了新的形式,而教育体系化联动作为主要的教育发展形势,对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开展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协同育人,能提升教育管理紧密性,提高思政教育综合水平,更能够满足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需求,解决当前思政教育实践性低、时效性差的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之间形成联动,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管控力的提升,学生和教师可以成为教育管理直接参与者,能够为职业院校各项教育工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2 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应用率低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院校教育和管理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具体工作开展质量。实施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可以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应用的均衡性,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时效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采取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减少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之间的冲突,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确保各项工作都可以有的放矢,为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1.3 能够有效控制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成本
近年来,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管理内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必然会导致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成本增加,也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融合,采用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缩减教育管理环节,在思政教育中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替代以往强制性、被动式的学生管理,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节约成本,让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
2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2.1 不断强化职业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借助专业教育培养优势,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逐渐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动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观念,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自主管理机制,将学生自主管理延伸到思政教育中,在思政教育引导下,让学生开展多方面的自我管理实践,为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能够适应未来时代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 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引导作用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过程中,在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借助于思政教育进行适当的引导。职业院校落实思政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明确学生管理目标,为教师开展引导、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在落实教育管理中,应该以思政教育为切入点,引入管理细则,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管理工作融入到思政教育各环节中,在长时间氛围熏陶下,让广大学生都能够形成主动自我管理的意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管理的指引作用。
2.3 构建专业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协同育人团队
在职业院校协同育人团队中,第一,专任教师。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以及各专业教师,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进行协同配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二,服务管理团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应该树立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意识,同时担负起思政教育职能,通过更加严格的量化管理,保证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第三,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适合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队伍,也是思政教育、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在实施大学生管理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要求辅导员教师能够掌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能够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熟悉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今后高等教育管理发展有重要的帮助。在实现协同育人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同时需要以思政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队伍,为改善当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