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策略探讨

2021-04-14吕永亮

卷宗 2021年4期
关键词:研学文旅图书馆

吕永亮

(乐昌市图书馆,广东 乐昌 512200)

现阶段,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知识水平也在逐年递增,在这一背景下,若想有效进一步提升国民知识水平,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便成为发展趋势,促使国民阅读量增加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休闲旅游长场所提升客流量。另外,伴随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大部分公共设施在管理方面有着极大改进,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然会朝向文旅融合方向发展。

1 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研究

虽然文旅融合为近几年来新型话题,但是,作为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载体,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自始至终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其在文化旅游与休闲娱乐方面也有着极为显示的意义与作用。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公共图书馆旅游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Lawson VL开展了一项正式研究,并对图书馆虚拟履行开展进一步的讨论。而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业界开始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文化旅游功能的关注力度,但是并未将视角单纯地聚焦于图书馆旅游,其研究内容相对而言要更为宽泛,对于公共图书馆在旅游休闲当中的整体作用与服务更加关注。除此之外,在文旅融合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前,对于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的研究要较为分散,而在文旅融合这一概念提出后,相关人员开始对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作用展开深入思考。

2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所存有不足

2.1 传统服务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部分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在这其中,传统服务方式自身局限性便是主要问题。由于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主要以人工等级方式为基础,在书籍查找借阅过程中,这一方式不仅十分繁琐,需要将所借书籍告知相关管理人员,随后有管理工作人员在书库中进行查找。同时,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在图书监管方面相关工作体系也并不完善,市场会出现书籍丢失现象,并且,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自身死亡为方式也出现一定变化,现阶段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书籍节约方面也更加倾向于迅速化与便捷化,在这一背景下,大部分管理方式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这也令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能够实现网络预约,为用户节省大量时间,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对资源信息处理这一方面当中,也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对现有资源加以整合,建设全新系统分类馆内藏书,并以图书所属类别为基础开展排序工作,例如通过首字母排序这一方式为用户查询通过便利。除此之外,在针对不同文献或数字资源加工过程中,需构建完善数字资源库,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需对不同类型文献、载体之间所存有差异加以考虑,促使资源文献类型多元化的同时,促使数据资源加工有据可依。另外,在硬件设施这一方面当中,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大无线网络建设力度,并加大投入资金。但是由于区域经济与文化事业重视存有一定差异,各地对公共图书馆建设投入力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导致公共图书馆应用物联网拥有较大制约,如何能够申请到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是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亟待思考的主要问题。

2.2 服务意识欠缺

现阶段,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也开始纷纷开设公众号用于自身宣传与推广自身文化,从而吸引大众更多的关注目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服务意识欠缺这一问题较为显著,大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时往往是对书籍进行简单整理,而负责借阅管理与音质的服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这便导致社会诸多特殊群体出现借阅困难现象。并且,部分公共图书馆并未设置专门残障人士服务部门,虽然也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增设了特殊人群借阅室,但是对于这一人群实际需求却并未加以深层次考虑。另外,公共图书馆应与读者实际需求加以全方位综合考虑,增设对于特殊人群需求真正有利的借阅室。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自身传统简单文献借还、整理工作,转变成为对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并针对用户所提供参考开展咨询服务,这一咨询服务并非原先简单的文献传递,而是需要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方式针对信息实施提炼,随后转换成为一种增值性知识开发,而若想切实实现这一点,同时公共图书馆加大智慧员工培养力度,有机结合工人员自身技能、教育、培训,去全方位综合提升其工作素质。

2.3 拍照打卡点—网红图书馆

例如拥有中国最美图书馆称号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孤独图书馆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让诸多文艺青年心生向往,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点,吸引了诸多游客,有效带动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但是,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所受到的关注度逐渐消减,因此,需要对网红图书馆重新进行审视,虽然这一形式为部分图书馆与区域带来全新旅游动力,但是发展方向却有些偏差,导致图书馆自身原始功能丧失。此类图书馆每天接待的更多是游客而并非读者,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而言,书籍只是一种只摸不看的陈列品,是一种拍照道具,这导致图书馆自身功能、服务不再重要。

3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服务创新策略

我国文化部与旅游部负责人于2018年9月在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当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如今已成为时代发展大势所趋,也必将大有作为。”由此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对旅游服务功能加以拓展,以自身旅游基础为基础,参与到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当中,不断完善自身休闲旅游功能,从而促使服务能力得以强化。

3.1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通过诸多成功经验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能够凭借自身独特设计、文化内核成为城市地标,并且也能够通过相关饮食作品、明星效应换发吸引力,以牛津柏德利图书馆为例,其作为《哈利·波特》取景地,成功吸引诸多市民与电影观众,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与当地实际特色相结合,特别是在部分小众文化概念方面,图书馆应将自身作为着手点,将其建设成为城市全新文化地标。以拥有最美书店美誉的钟书阁为例,其设点内部与外观皆有着独特当地特色,以当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充分结合,如贵州分店便是与喀斯特地貌相结合,并在西安分店打造白云乡。此外,需要公共图书馆需着重注意的是公共图书馆在将自身打造为城市地标过程中,不能舍本逐末,也不能为吸引游客注意力而对自身本质功能有所万物略,从而为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始终坚持自身公共化服务职能打下坚实基础。

3.2 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文旅融合新体验

现阶段,旅游已经朝向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方西乡发展,并且,需求也由传统“有没有,缺不缺”转变为“好不好,精不精”,因此,在这一背景这下,公共图书馆需适应全新旅游发展需求,对自身休闲功能加以跟那个深层次挖掘,以芬兰赫尔辛基的Oodi图书馆未来,其始终坚持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一个自由空间这一理念,在满足图书馆核心功能基础的同时,设立咖啡馆、餐厅、公共阳台、电影院、视听录制棚、创客空间等设施,其在全世界文化、旅游、建筑、图书馆等圈子引起极大关注,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与相关景点合作,同时与亲子体验、故事演练等景区对接,令静态的书籍、作品、藏品能够具有生命力,并在自然景色当中为国民提供服务。

3.3 紧跟国家政策,拓展研学旅行新服务

“游学”在我国古代极为盛行,其寓意为远游求师和求真。“研学旅行”概念在2013年由国家重新提出,教育部、旅游局等多部门于2016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后,“研学旅行”风潮逐渐兴起,也引起公共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以“融合文旅特色资源,开创海淀研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系列活动。部分图书馆进行了相关实践,例如南京图书馆在2018年夏季成功举办了7期小学生夏令营,开设了手工课、古诗吟唱课、魔术课、乐高课、3D打印课件、朗读亭等课程;湖北省图书馆与湖北省环保宣教中心在2018年11月开展了趣味科普季“同地户外行”活动,在武汉植物园开展了野外考察活动。公共图书馆在研学旅行中可发挥主动作用,充分利用馆藏优势,与其他机构合作,建立“研学旅行”资源库,设计课程,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研学旅行服务。

4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公共图书馆自身精神文化、制度、环境等建设与每一名工作人员和读者皆有着紧密关联,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站在读者角度,针对如何提供创新服务展开创新,促使自身服务方式得到有效创新的同时,令读者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从而为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研学文旅图书馆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研学之旅
图书馆
文旅照明的兴起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