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原发性良性纵隔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1-04-14汪洪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理学胸部肺癌

汪洪根

河南鄢陵县中医院放射科 鄢陵 461200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在我国大城市中,其发病率已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淋巴转移是肺癌常见的扩散途径[1]。对于发生在靠近纵隔表面的主支气管处的肺癌,若在肺内、肺门淋巴结无转移情况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而且以纵隔旁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将其称为纵隔型肺癌;由于其早期的影像学征象与纵隔肿瘤相似,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而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2]。虽然临床有多种有助于明确病理性质的检查方法[3],但大多为侵入性有创检查,而且受种种禁忌证的限制,故不宜作为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患者的筛查或首选的检查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64例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拟诊为纵隔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术前胸部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08我院收治的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拟诊为纵隔肿瘤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胸部CT联合MRI检查,并经手术治疗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男48例,女26例;年龄(56.87±4.87)岁(范围:40~75岁)。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检查前6 h禁饮食,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CT检查: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电压 120 kV,管电流120 mA,层厚1.2 mm,层距3 mm。患者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吸气末屏气由肺尖至肋膈角常规CT轴位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于肘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100 mL,1 min后以2.0 mL·s-1速率扫描。MRI检查:西门子3.0T超导型MRI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除去佩戴的金属、磁性及电子器件。横断位扫描:T1WI(TR 200 ms,TE 2.4 ms,层距1.0 mm,层厚 6.0 mm,扫描视野400 mm,矩阵288×192,激励1次),T2WI(TR 呼吸门控制,TE 86 ms,层距1.0 mm,层厚 6.0 mm,扫描视野 400 mm,矩阵288×224,激励2次)。(2)冠状位扫描:T2WI(TR 呼吸门控制,TE90 ms,层距0.5 mm,层厚6.0 mm,扫描视野 400 mm,矩阵 288×192,激励次2次)。双管高压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A管注射钆喷酸葡胺,0.2 mmol·kg-1,B管注射生理盐水20 mL,注射速率为 2.0 mL·s-1。T1WI(TR 225 ms,TE 2.4 ms,层距1.0 mm,层厚 6.0 mm,扫描视野 400 mm,矩阵 320×192,激励 0.75次)。图像处理:将CT、MRI扫描的数据发送到处理器进行图像处理,由我院两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影像学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给出一致结论。纵隔型肺癌影像特征:CT扫描显示病变边缘呈不规则毛刺状、分叶状,伴支气管闭塞或狭窄,内部脂肪线增强,增强扫描时为不均匀强化。纵隔肿瘤则呈现光滑的肺外缘。MRI与CT扫描的特征较相似,纵隔型肺癌的远端可见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征象。

2 结果

本研究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手术。术后由我院两位资深病理科高级职称医生判读病理学检查结果。原发性纵隔良性肿瘤45例,纵隔型肺癌19例。CT联合MRI检查的结果为原发性纵隔良性肿瘤44例,纵隔型肺癌20例。以病理学结果为 “金标准”,以纵隔型肺癌为阳性、以纵隔肿瘤为阴性。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95.31(61/64),灵敏度为94.74(18/19),特异性为95.56(43/45)。阳性预测值为97.73%(43/44),阴性预测值为90.00%(18/20)。见表1。

表1 CT联合MRI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

3 讨论

对早期肺癌实施外科手术治疗,通常能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治愈率[4]。但由于纵隔型肺癌是发生在靠近纵隔表面的主支气管部位,早期即可与纵隔肿大的淋巴结融合,故常常误诊为纵隔肿瘤,使患者不能及时确诊和进行手术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5-6]。因此,早期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至关重要。目前,有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应用于肺癌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但其难以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性状,以及有否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7]。支气管镜活检、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纵隔镜病理学检查等方法[8],虽然有助于明确肿瘤的病理性质,但均属于侵入性有创检查,不但有严格的适应证,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故难以作为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的筛查及常规检查手段。

CT检查因薄层扫描,密度分辨率很高,可准确评估肺癌的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是无创且高效诊断肺癌的临床检查方式[8-10]。本研究中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特征为肿瘤边缘不规则,多呈毛刺、分叶状;由于纵隔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11],故肺外缘多光滑。这一特点亦是鉴别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的一种主要影像学征象。其主要不足为因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的部位和密度均无明显差异,故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膈肌、胸壁等区域肺癌的纵隔血管及肺门,其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多参数、多功能成像,利于准确评估肿瘤与纵隔血管间的关系;增强扫描还可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故有助于为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提供更准确的鉴别诊断信息[12]。

为进一步提升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改善纵隔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拟诊为纵隔肿瘤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 “金标准”,胸部 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95.31%,灵敏度为94.74%,特异性为95.56%。阳性预测值为97.73%,阴性预测值为90.00%。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鉴别诊断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充分说明了胸部CT联合MRI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建议对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拟诊为纵隔肿瘤的患者,应常规实施CT联合MRI检查,以利于使纵隔型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最大获益[13]。

猜你喜欢

病理学胸部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人体胸部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