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萝卜鸭肉酱及其工艺制备研究
2021-04-14李云成刘姝岩孟凡冰刘达玉陈卫军
李云成 刘姝岩 孟凡冰* 刘达玉 陈卫军 张 崟
1.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2.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106
酸萝卜老鸭汤是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传统美食,汤中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清热去火、滋补养生的营养功效[1]。酸萝卜是西南地区常见的炖汤原料,具有风味独特、生津开胃的特点,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鸭肉营养丰富,大部分鸭肉蛋白质含有充足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而且在种类和比例上接近人体需要,易于消化吸收[2]。目前市场上大多是以酸萝卜老鸭汤的汤料,炖料为主,还未出现具有酸萝卜老鸭风味的酱制品。因此,酸萝卜鸭肉酱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本文以鸭胸肉、酸萝卜、辣椒等为主要原料开发酸萝卜鸭肉酱,产品除具有丰富的营养外,还具有清爽适口、生津开胃的功效,老少皆宜。相关研究可为酸萝卜鸭肉酱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鸭胸肉、酸萝卜、干辣椒、鲜红椒、八角、香叶、五香粉、菜籽油、花椒、食盐、泡姜、蒜等调味料,均购自成都市十陵镇农贸市场。
1.2 仪器与设备
绞肉机S2-A808,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分析天平FA2204B,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50B,上海琅玕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LS-100HD,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恒温水浴锅HH-6,常州市中贝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酸萝卜鸭肉酱基础配方
卤料:鸭胸肉5 000g、泡椒水350g、花椒10g、食盐50g、泡红椒50g、泡姜40g、味精40g。
炒料:卤鸭肉5 000g、八角100g、香叶20g、桂皮50g、姜末50g、蒜末2 500g、葱200g、花椒250g、花生50g、糖30g,盐35g,酱油10g、味精1g。
1.3.2 酸萝卜鸭肉酱工艺流程
1.3.3 工艺操作要点
(1)鸭胸肉卤制。
新鲜的鸭胸肉漂洗干净,沥干水分,下冷水放葱姜料酒,水开焯10min后捞出,控干水分。在使用不锈钢锅烧沸水加入卤料熬制20min,将鸭肉倒入卤汤中卤制规定时间后捞出冷却备用。
(2)切丁。
将卤制好的鸭胸肉、酸萝卜及配料切成均匀一致米粒大小的碎粒,称重备用。
(3)炒制。
炒锅锅热倒油,油温热至120℃时加入香料及葱段煸炒2min后捞出,加入姜末、蒜末、鲜红椒、干辣椒、小米辣翻炒30s后加入卤制好的鸭肉,中火煸炒15min,起锅时放入花生碎、鸡精、味精,炒制完成。
(4)称重、装罐。
将炒制好的酸萝卜鸭肉酱罐装密封,进行巴氏杀菌,制备完成。
1.3.4 单因素试验
通过预实验确定对酸萝卜鸭肉酱品质影响较大的主料比(酸萝卜∶鸭肉)、菜籽油、辣椒和卤制时间的添加范围。在基本配方(以5 000g鸭胸肉计,各组分配料添加量分别为卤制时间40min、主料比1∶1、菜籽油50%、辣椒10%)的基础上,调整卤制时间(20、30、40、50、60min)、主料比(0.8∶1、0.9∶1、1∶1、1.1∶1、1.2∶1)、菜籽油添加量(50%、60%、70%、80%、90%)和辣椒添加量(4%、6%、8%、10%、12%),以感官评价表作为判定依据,依次考察以上各因素对酸萝卜鸭肉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1.3.5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卤制时间(A)、主料比(酸萝卜∶鸭肉)(B)、菜籽油添加量(C)和辣椒添加量(D)中,最适范围作为设计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以产品感官评分作为评判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配料比例进行优化[3],以鸭肉重量100%为标准,试验因素各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设计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1.3.6 感官评定方法与标准
参照张长贵[4](2021)等的方法,并略作修改,挑选经过感官评定培训的食品专业学生10人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对产品的色泽(20分)、香气(30分)、滋味(30分)、组织状态(20分)进行感官评价及打分,满分为100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来确定,具体的感官质量评价见表2。
表2 感官质量评价表Table 2 Evaluation table of sensory quality
1.3.7 理化和卫生指标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参照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5]中的直接干燥法测定;
亚硝酸盐的测定参考参照GB5009.33-2016《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6];
总砷的测定参照GB/T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7];
铅的测定参照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8];
总酸的测定参照GB/T 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9];
大肠菌群的测定参照GB 4789.3-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10];
菌落总数的测定参照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11]。
1.3.8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及IBM 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结果以“X±SD”表示。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
2.1.1 卤制时间的确定
由于鸭胸肉肉质较柴,腥气味较重,不适合直接炒制酱料。因此本研究通过卤制的方式去除鸭肉腥味,赋予鸭肉一定的卤香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鸭肉的组织状态及口感[12,13]。由图1可知,当卤制时间为50min时评分最高,此时鸭肉无腥味异味,肉质紧实而不柴,卤香味突出,而在60min时,肉质略微绵软松散,不适合用于炒制。因此确定鸭肉的最佳卤制时间范围为40~60min。
图1 不同卤制时间对感官评价的影响Fig. 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rinating time on sensory evaluation
2.1.2 主料比的确定
酸萝卜与鸭肉的占比在影响产品口感和风味中起到关键性作用[14],由图2可知,当主料比为1.1∶1时,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此时酸萝卜风味突出,鲜香酸爽,符合大众的口味。而酸萝卜添加较多时,酸味过于突出,大众接受度较差,因此确定主料比最佳范围为1∶1~1.2∶1。
图2 不同主料比对感官评价的影响Fig. 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in material ratio on sensory evaluation
2.1.3 菜籽油添加量的确定
菜籽油的添加量对肉酱类制品的加工、组织流动性及口感具有很大影响[15],酸萝卜纤维含量高,酸味独特,炒制后可缓解肉酱的油腻感。且菜籽油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合适的菜籽油添加量可显著提升产品口感[16]。由图3可知,当菜籽油的添加范围在60%~80%时,整体感官评价较好,油色红亮,油香扑鼻。当植物油添加量超过80%时,整体感官品质急剧下降,此时油层分层明显,酱体较油腻。
图3 不同菜籽油添加量对感官评价的影响Fig. 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apeseed oil addition amount on sensory evaluation
2.1.4 辣椒添加量的确定
产品混合使用干辣椒和鲜辣椒及小米辣炒制,干辣椒可以提供颗粒度,鲜辣椒提供色泽和甜味,小米辣增加辣度,混合使用也可提高辣椒中辣椒红素和辣椒素的溶出量,使产品具有更好的感官特性[17]。如图4所示,当辣椒添加范围在6%~8%时,感官评分较高,此时产品色泽红亮,香味突出,搭配协调,主配料相辅相成。当辣椒含量过高时,出现辣味过于突出整体风味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消费欲望。
图4 不同辣椒添加量对感官评价的影响Fig. 4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epper addition on sensory evaluation
2.2 正交试验结果
为进一步优化酸萝卜鸭肉酱的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表2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酸萝卜鸭肉酱正交实验结果Table 3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uck meat sauce with sour radish
由表3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各因素对酸萝卜鸭肉酱品质影响大小的顺序为C>B>A>D,即菜籽油添加量>主料比>辣椒添加量>卤制时间。优化方案为A2B2C2D1,即菜籽油添加量70%,主料比1.1∶1,卤制时间50min,辣椒添加量8%。经验证试验,该优化配方下的酸萝卜鸭肉酱感官评分为91.98分,高于正交实验方案A1B2C2D2中的87.26分,此时产品颗粒均匀、酸味突出、油色红亮、整体风味协调、极具特色。
2.3 产品主要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及分析
在对试验产品经过多次检测的基础上,参考张长贵[4](2021)等的方法,对照企业标准Q/HCYS 0001S-2019《半固态复合调味料(含油型)》和行业标准NY/T 1070-2006《辣椒酱》等相关标准,确定了该酸萝卜鸭肉酱的主要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并对最优配方条件下该产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产品的指标结果由表4可知,酸萝卜鸭肉酱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要求。
表4 产品的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Table 4 Sanitar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product
3 结论
采用感官评价法优化酸萝卜鸭肉酱的制作配方参数。结果表明,即菜籽油添加量70%,主料比1.1∶1,煮制时间50min,辣椒添加量8%时(以鸭肉重量100%为标准),该优化配方的酸萝卜鸭肉酱感官评分最高,为91.98分。由此制得的产品颗粒均匀、酸味突出、油色红亮、整体风味协调、极具特色,且具有多重营养保健功效,此研究为开发传统风味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