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书法微课构建美术表现素养研究 *

2021-04-14谢扬科李毅宏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书法美术微课

谢扬科 李毅宏

(1.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广东佛山 528300;2.中山市小榄中学,广东中山 5284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当代书法教育的重要媒介,传统的书法教学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微课”形式可实现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多元立体呈现,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完全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传播深度和广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信息环境下书法微课新模式给学生书法的美术表现素养的养成指明了新的道路,同时怎样对它进行创新是每一位美术书法教师教学研究刻不容缓的课题。下面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如何使用书法微课来实现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提高与养成进行探讨。

一、书法的美术表现素养是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与创意实践素养等四大素养养成的最终体现与结晶

汉字的造型有象形与会意两种形式,体现了汉字创造本身就是图像与绘画的创作,所以中国书法也是美术表现的一种特有形式,文字的符号图像具有图画形式。中国文字有几千年演变历程,文化内涵丰富,图像非常具有标志性,这个演变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汉字的书法创作的过程是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文化理论及图像的识读进行审美判断,然后进行创意实践,最终形成美术表现展示出来。书法的美术表现是对图像的识读、文化的理论、审美的判断与创意实践的最终体现,美术表现不是一个孤立的形式,而是一个融合与最终的结晶成果;所以谈书法的美术表现素养的养成必须对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与创意实践素养等四大美术素养进行探讨,使之为美术表现服务,最终形成美术表现素养。

二、利用“微课”促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文化理解

(一)“微课”感受书法演变蕴含的字体文化美学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年历史,经历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发展与演变,凝聚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老师口头讲解,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缺乏兴趣,可以将书体的发展与演变做成微课的形式或做成微课动态图的形式,辅助语音进行讲解,进行局部放大、缩小、对比、特效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方便快捷了解书体的发展与变化,感受每种字体的不同风格的审美,容易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一些有代表性汉字最初的原始图像符号形象发展为今天的汉字过程制作成微课以及一些传奇故事,比如仓颉造字等有趣故事制作成微课。又如在讲《先秦书法》这课过程中,选择形象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训练,将练习的作业做成微课,然后通过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这样每个学生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和表现,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有趣起来,从而体会书法中的美。

(二)“微课”展现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书法作品中凝聚了书家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即强调的是书者的思想精神,如: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写出了失去侄儿的悲痛与对敌人的仇恨,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表现了颜真卿满门忠烈的豪情,为历代书家树立了榜样,如果仅通过老师的讲解,比较抽象,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艺术感染力,包括作品的风格,章法,线条,用笔、用墨表现,情感的起伏变化、背景故事等,如老师课前通过网络下载视频千年书法关于颜真卿的故事进行裁剪制作微课,在上课中,通过图、文、语音讲解视频,学生能够直观、明了感受书法作品中艺术感染力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心灵上得到浸润,感受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所制作的书法微课也可上传到校园网站,或校园公众微信平台,让学生们在课外或继续学习,进一步感受书法作品中人文精神的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微课”制作展现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打破学科本位主义

书法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们在学习书法时,往往注重技法,而忽略其文化内涵,我们在学习书法与欣赏书法作品时应将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即所谓的“书以载道”。怎样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文化思想的理解,必须需要教学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达到了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微课的形式集中解读经典作品当中的文化涵养,用于课前、课中与课后,让学生感受其中文化力量;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与同构,打破当下学科本位主义的严重现象。

1.道家哲学的教学渗透。道家讲“师法自然,天地大美而无言”。蔡邕《笔论》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追求是自然之美与书法之美的统一。比如“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又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都是以自然之美与人之审美的统一来描写书法之美的。我们如何生动把道家哲学思想进行的教学渗透呢。

例:我们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平板在网络上下载,书店等查找资料找出自然物像与书法点画、结构、章法进行比对,通过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制作成微课小视频,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微课小视频进行展示,大家互相探讨与评价,从中形象生动感受书法自然之美,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表意文字,其方块造型具有审美空间的丰富多样性。不同的空间变化产生不一样的艺术美感,可以通过微课变换不同汉字空间进行组合,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又如,可将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二十一个“之”字不同变化通过flash动画软件协助做成微课动态图的形式,每个之字所代表的自然生命形象,让学生自己去鉴赏并谈体会。还可将一些汉字组合规律进行总结制作微课来表达的对立统一观,如:王羲字行书“書”字八横延长相聚一点,兰亭序中“带”字三竖延长相聚一点,所体现的“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律。

2.儒家哲学的教学渗透。儒家思想的书法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项穆在《书法雅言》里的《中和》指出:“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意思说高尚的人写出的字一定是中和的,而且还是至善至美的。比如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中正平和不激不励。制作微课书写楷书“一”字起收笔的方圆变化体会中和之美。起收为方太生硬,起收太圆缺乏力度,方圆兼备,刚柔相济才是中和之美。学生通过微课感受通过如何用笔的切、转来体现方圆的中和之美,记忆深刻。

3.释家哲学的教学渗透。释家讲究顿悟,张旭、怀素为例强调“自性觉悟”,强调“自我”在一切思维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思维主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张旭、怀素的微课小故事来谈,窦冀有诗证:“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叫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描绘了释家中人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感受草书大家的风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以微课形式线上巩固。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书法艺术多维度地展现与解说,图像、声音与历史典故进行有机的结合,图形并茂、形象生动,同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重复观看,仿佛老师就在身边。同时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书法学习与其他学科融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又渗透了语文、历史、哲学、美学、科学等学科知识,打破了学科本位主义,也为当下教育中的家长与学校对学生迷恋电脑与网络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三、利用微课促进学生图像识读与审美判断素养的养成

(一)利用微课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摄影、摄像等现代媒介技术已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图像识读”在书法艺术发展与演变当中也显十分重要,自甲骨文之前,我们最初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甲骨文之后,经历了从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发展与演变,每一种书体就是一种符号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图像形式,比如金文笔画圆润饱满,气度庄重典雅,隶书的古朴,笔画的蚕头雁尾,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潇洒飘逸,狂草的笔走龙蛇,有一发千里之势,每种字体又有不同风格,比如篆书天发神谶碑线条组合方式是以内恹为主,篆书袁安碑线条组合是以外拓之主,飘逸圆融,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线条组合以内恹为主,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则以外拓为主,其书法具有博大阳刚之美,楷书自书告身线条组合是外拓为主,褚遂良楷书却具有阴柔女性之美,线条组合是以内恹为主,行书王羲之的书法以内恹为主与王献之的外拓为主;张瑞图与傅山将内恹与外拓做到了极致等。这些都对我们把握书家的风格特征起到很好的图像识读指导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微课制作,将字体或风格进行归类比对,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观察,对比,比如线条的方向性、位置、质感、形状、长度等,结构的对称、疏密、欹正、开合等,章法的虚实、参差、节奏等。通过反复观察、思考,回放、局部放大及不断练习等,也可实行家校联动,通过互联网平台或公众微信平台发给家长,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微课,并且让学生用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风格进行尝试,将创作的作品在制作成微课,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进行鉴赏交流学习,加强了图像识读印象,强化了记忆,对学生的创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二)利用微课助力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培养

怀海特认为“艺术和美学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审美观念的习惯”,是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跟作者审美角度以及欣赏者欣赏水平相关。学生一般在书法学习中,学生往往从实用的角度注意汉字的笔画,结构的整齐等,对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以及书法作品当中的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便少有关注,尤其对一些美、丑、优、劣的感知是直观的,缺乏理性的分析。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利用网络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微课鉴赏,充分解决了以上问题。

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存在的典型性作品问题,用手机、相机等拍照制作微课发至大屏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再用电子白板等进行裁剪、放大、缩小等功能问诊问题画面,让学生与原作进行比较、交流与判断,尤其对风格性比较强的或者比较另类的书法作品必须客观理性的去分析与评价。正如苏东坡所讲:“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只是艺术的美的风格不同而已。

又如对杨维桢的书法、郑板桥的书法打破常规、大胆创造,怎样理性去分析?怎样面对一些丑书风,江湖书法,要坚决抵制、批判和远离,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了图形并茂的展现;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并用微课的形式课后线下反复的巩固,从而增强学生良性的审美态度。

四、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与美术表现

图形识读与文化理解素养的养成体现在创新能力,创新是灵魂,创意实践就是创新能力的展示,创意实践最终需要通过美术表现在进行展示,而微课为创意实践与美术表现提供了土壤与舞台。

(一)利用微课进行创意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创造活动都有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行为三个阶段。书法艺术的创新,是书法界人士多年探讨和关心的问题。究竟怎样才是“创新”?如何“创新”?这一直困扰着书法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导向。

我们认为应该先继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然后大胆的“求异”,求异就是要结合现代技术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现代思维变化书法的美术表现形式。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同样继承与求异也是相辅相成,传统是发展中的传统与不断求异创新的传统。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书法的美术表现可以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打破了以往在学习中有个固定思维,进入了不断尝试求异的新模式。

例如:以前由于书法学科实践性、操作性和传承性特点中常规操作限制性,加上受教材篇幅限制,教材中的图例有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教学的难题。现在我们从美术角度来要求学生大胆尝试,针对一些主题制作简单微课。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美术课堂,白板、E学习等技术的使用,发挥强大的交互功能。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网络、各种多媒体运用,制作微课,展示一些极具创意的书法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如徐冰的天书,汉字水墨艺术等。学生也可以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自我创作与自我展现。教师与学生交流多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视野与表现也扩展了。

又例:我们将篆刻当中的鸟虫篆制作微课,启发学生将书法与绘画进行结合创作,还进行设计字体通过电脑编程进入字库,通过微课进行展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下载微视频制作微课,展示大屏幕,让学生观看影视云门舞集《行草》,感受书法与舞蹈的美妙结合。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把作品创作全部过程拍摄展示,并进行筛选做成微课展示,做好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探讨与交流中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介入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微课促进学生书法上的美术表现

在传统的书法学习中,往往关注的是技法模仿训练;而信息环境下的书法美术表现则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媒体技术和美术语言来创造视觉形象。我们可以在课前的应用方面,借鉴翻转课堂教学实例经验,学生通过平板、ipa搜索下载有关美术表现素材微视频微课等,课后可运用手机或相机将学生练习的好的作业或作品进行拍照制作成微课,通过放大、缩小、特效等方式进行处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强烈的视觉美感,也可将一些历代经典书法作品制作成微课来提高鉴赏力。

例如:我们去西安碑林与龙门石窟拍了一些经典作品制作成微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了解、图像识图与审美判读能力。我们尝试将一些作品空间、线条、章法等进行夸张,强化视觉形象,制作成微课。还通常将一幅作品表现风格去表现另一幅作品,如我们用颜真卿的笔法来写兰亭序,用黄庭坚章法写祭侄文稿等等,录制成微课,学生在微课学习的同时重视让学生创意实践,让学生明白美术表现的与文化了解、图像识图与审美判读及创意实践的联系,明白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拓宽美术表现的思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我们还将学生已获得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的特等奖作品拍照制作成微课,学生进行观摩学习,模仿与创作,树榜样学榜样,从而给学生的美术表现指明了方向,也提高了美术表现力。

五、结论

信息技术环境的今天,微课是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书法的美术表现是集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为一体的,学生在书法上的美术表现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对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四大素养的培养,而微课形式在推进书法美术课的课堂高效、高质的同时,推进了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与美术表现的五维同构,最终提高了学生书法的美术表现能力;同时打破了传统书法教育的学科本位主义,为促进学科间交互融合找到了新方法、新途径,也为当下教育中的家长与学校对学生迷恋电脑与网络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书法微课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之路是开阔的,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变革的课题。

猜你喜欢

书法美术微课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