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研究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

2021-04-14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少数民族资源

李 萍

(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伊宁市 835000)

一、哈萨克族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资源

我国对于德育资源的概念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说法,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德育资源仅仅指的是涉及道德教育的资源。如吴亚林认为“对培养人的德性起作用的所有因素”定义为德育资源,二是认为一切满足德育实践的资源都是德育资源。如常立飞认为德育资源是“为德育实践顺利运行的一切外在与内在的需要”包括知识、经验、信息等资源,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再如张艳红认为“从教育经济学的眼光看,德育也是人类的一种目的性、生产性活动,同样有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

新疆伊犁,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西北部。地处伊犁河谷,有“塞外江南”“中亚湿岛”“花城”等美誉。这里有我国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翻看历史,不难发现伊犁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作为向西开放的门户发挥着重要战略作用。伊犁居住着较多的少数民族,比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满族等,各个民族风格各异、各具特色,长期积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提炼德育的文化宝库和源泉,这些德育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悠久,就拿近现代卫国战争时期来说,近500多名哈萨克人成为苏联英雄,100人是受到光荣奖励。哈萨克口传诗歌文化中的“巴特尔勒克达斯坦”(民间英雄史诗),也是一种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歌颂保国卫民、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不仅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群众观。如“松树长得再高,也得靠水上的养分;英雄剽悍勇敢,也得靠人民抚育养成。天鹅是百鸟之王,但它离不开其他飞禽;英雄是人民的首领,但他一刻也离不开人民。

(二)注重德行礼仪修养

哈萨克族学者伊布拉英·阿勒萨勒说“对孩子的教育应当从尊敬父母、亲戚、朋友开始,对于不尊敬父母的孩子对朋友对社会来说毫无益处”。哈萨克族有句格言说:“小鸟在窝里看见什么,出去时就会衔来什么”。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从尊敬长辈的礼仪开始,长辈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他们说:“有兄长的人才有依靠,有小弟的人才有帮手”“兄弟之间和睦不愁没马骑,妯娌之间和睦不愁没饭吃”“要像对待亲戚那样亲近陌生人”,这些都是劝谏人们要注重自己的德行,要尊敬长辈、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还有,哈萨克族的“不跨越花毛绳”,意思是不偷盗、不强暴、不做手脚、不冤枉人等伦理道德。在两个阿吾勒之间,如果存在血缘关系隔七代以后,会举行仪式分为两个部落,人们站在两个阿吾勒中间拉起一个长绳子,宰杀一只花母马,将它的血涂在两个阿吾勒旗帜上,推选两个长辈将绳子剪断,剪花绳仪式是一个部落一分为二的标志,从此,两个部落和睦相处,不跨越礼仪。

(三)传统歌舞承载伦理道德

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是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化传承,是两个“阿肯”(对唱的人)即兴唱歌比赛,表达心中所想、所感、所愿,可以表达问候之意,可以比试歌艺,也可以互相开玩笑逗趣。在孩子出生时、大自然放牧时、家里来了贵客等,体现着牧民的淳朴、真实。或许歌曲无须在意有多长、歌词也不必过分追求华丽辞藻,就是这简单地对唱,足以表达哈萨克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另外,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哈拉卓尔哈》,也被称为“黑走马”,他们多是模仿动物的动作,看起来比较夸张,动作幅度也比较大,但是非常有感染力。无论是对唱,还是舞蹈,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民间传承文化,蕴含丰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可以为研究传统伦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

(四)传统节日反映道德风尚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年节,还有一些以歌舞、娱乐为主题的民俗娱乐等。例如肉孜节、古尔邦节和“那吾肉孜”节,“那吾肉孜”节相当于春节,每一家都会做“那吾肉孜”粥,哈萨克人走村串户,挨家喝粥,祝贺新年,希望新的一年牲畜兴旺,庄稼大丰收。再有,伊犁自古就是“天马的故乡”,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哈萨克族是有名的“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人的赛马、姑娘追、叼羊等文娱活动使整片草原沸腾,这些活动也反映着哈萨克族的民族心理和时代变迁,这些都是独具哈萨克人特色的活动,不仅代表马术和骑术的比拼,更代表着勇气和力量的一番扣人心弦的较量,在极富民族特色传统节日熏陶下,形成了勤劳善良、团结互助、热情好客、友好和谐的道德风尚。

二、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特点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是由世代哈萨克族创建并传承,经过时代筛选、历史积淀而形成,基于此基础之上的德育资源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融通性这些基本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某个民族全部成员共同的,并和别的民族不同的特别的属性。在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由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民族共同书写的,因此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哈萨克族赛马、姑娘追、叼羊等文娱活动承载着哈萨克族的民族心理和时代变迁,这些都是独具哈萨克人特色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基础会制约着德育,同时德育也会受到同时代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德育伦理思想具有民族性就是说得通的。

(二)地域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他们生活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其德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必要条件,居住的实际地域的不同也就往往在人脑中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因此,德育的形成过程也难免就打上了生活地域的色彩烙印,德育资源也就有了地域性。

(三)交融性

文化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历史上,新疆处于丝绸之路测要冲,中原、印度、波斯等文化在此交汇,各种文化和本土文化发生碰撞、融合,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传统文化,新疆与内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因此,建立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道德伦理、社会风尚和道德实践都表现出交融性。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价值的实施策略

对现有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凝练,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价值的运用,进而促进德育目的的实现和保证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德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

高校的学生是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思想多元化,加之学生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观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接受不良信息的蛊惑,极有可能会出现信念动摇和观念扭曲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可见,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的重要。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引领学生们正确的三观,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恰当地用一种舒缓的、隐性的,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思政教学实践中去。

(二)升级校园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德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就要重视其教育功能,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德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收集、分类和整理德育资源,并针对性的取其精华,将把世代传承和积淀下来的艺术、伦理和正向的价值观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了解过去,培养他们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解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哈萨克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如何发掘和利用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也都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这个大背景之下。新时代新要求,要注重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要挖掘和利用新疆伊犁自古以来,与各民族互相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例,引导各族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铸牢他们的共同体意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时代要求我们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在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德育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德育也与文化息息相关,少数民族德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团结向上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契合之处,可以说,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德育功能,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少数民族资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给资源分分类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少数民族的服装
适彼乐土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