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的研究
2021-04-14杜海琦
杜海琦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给学生传授知识只是一方面的责任,还有一个重要的义务与责任,就是做学生道德的引路人,生活中的导师,培养学生一些美好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也正是基于这个目标,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使学生懂得学习,知道努力、坚持做一个有志向、有目标的新时代少年,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励志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4-0027-02
一、小学语文中渗透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好了,受到的关注多了,他们在生活中可以不用动手动脑,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这虽然是时代发展的一种现象,但显然对于孩子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不但在生活中缺少一定的品行,如节俭、勤劳、持之以恒等,在学习中他们也缺少一定的意志,遇到失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鸵鸟。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改正这些缺点,培养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就能锻炼他们的意志,为他们的成长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能抓住课文的中心——爱国教育,并用一些延伸资料,如影视剧片段等,激起学生的爱国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偷懒时,想起弱国被他国欺侮的耻辱感,他们就能警醒自己,继续努力;当他们为一次失败而灰心丧气时,他们会因为强大自己,强大国家,而重拾信心,寻找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的成功而努力等。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如果教师不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一些内容、故事,进行励志教育,只告诉他们:“你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学生会很困惑的,难以实现励志教育的目的。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强化,潜移默化,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的同时,增强其意志,强大其理想。
(二)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
不要认为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其实,他们潜在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小学生的潜能是无穷尽的。励志教育,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更多的能力,如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坚持克服困难,在生活中能助人为乐,做到利他、利人、利社会,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好少年。比如,我有一个学生成绩差、纪律差,与教师、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在一次语文学习中,我给他们讲了一个从差生变优秀生,后来考上清华的个人励志故事,并让其他学生对这个故事发表了看法,还要问自己,能做到改变,追求成功吗?当时很多学生默不做声,一脸复杂的微笑,只有这个学生坚定地说:“我能!”虽然我一下子看不到他是否真的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他在以后的学习中,真的有了改变。听写生字词时错误明显少了,课文背得很流利。再看他也不迟到了,作业也能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还有他的衣服也变干净整洁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励志教育对学生学习、成长的作用有多大,它在方方面面起作用,不只是在学习中。
(三)可以增强学生的动力
小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种种困难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个人觉得,只有给学生贴上一些正向的标签,从而不断地激励他们,刺激他们的大脑潜意识,让他们觉得自己将来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大有可为的人。这样,他们就会把学习中的困难当作机遇和挑战,产生克服困难的无穷动力,迎难而上,持续向着所定的目标前进,最终走向成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的策略
(一)把励志教育融入心理教育,深化语文教学
现在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社会上的一些无业小青年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心理的问题,一遇到困难不是躲、就是绕、退,自己的步子无法迈进,人生的路被早早地划定了边界,甚至最终走上歧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让他们能正确对待困难,提升他们的受挫力,增强他们的内在力量,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有更加坚强的意志。比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其中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不管是依靠老屋过夜的小猫、想孵小鸡的老母鸡,还是织网的小蜘蛛,它们的故事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躲,要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渡过困难。还有老屋给小猫的一夜、给老母鸡的二十一天、给小蜘蛛织网的时间等。这个过程中老屋的坚持让我们感动,但是同时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给他带来的故事,他们的精神也让老屋深受感动。教师在讲授课文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思想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既能让学生明白互助的力量,体验互助的温暖,更能让他们明白坚持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更是为了给别人庇护。
(二)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励志教育的契机
语文课程涵盖了故事、人文、哲理、情感等内容,比任何课程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励志教育挂在嘴上,喊几句口号,说几句名言,而要抓住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任何机会,把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
第一,在阅读中渗透励志教育。本来课内外阅读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比如,语言素材的积累、写作方法的学习,写作情感的体验,经验的积累,文章布局的掌握、故事素材的积累等,都是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获得的。除此之外,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励志的书籍、文章,既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与热爱,还能受到鼓励与感动。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荒野求生》《地心游记》《昆虫记》《小种子》《草房子》等,还有适合小学生看的励志文章《放大你的优点》《最美好的时刻》《放弃,也是一种选择》等,这些都是励志类的小学生课外读物,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当然,有的影视剧也是一种阅读,如《奇迹男孩》《放牛班的春天》《小鞋子》《摔跤吧!爸爸》,还有最近上映的《长津湖》等,这些对于学生的思想塑造,人格的养成,都有很大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他们阅读,让他们深入理解,就能使学生的感悟更深,收获更大。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借机激励学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从心底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如,当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自信,回答问题总是别别扭扭、忸忸怩怩时,教师就要用一些艺术性的语言激励他,如,“大声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参与了。”“你的字写得很漂亮,错了一个没关系,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写对!”等,这样不但能激励回答问题的同学,天长日久,使他们在以后的表现中更加自信、积极,也能让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更强,表现更积极。第三,语文教师大多都兼班主任,所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那么就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需要承担。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做好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还要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远大的志向等,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胆识、意志、能力等。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励志演讲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故事,写励志演讲稿。熟悉的素材,学生更能从中吸取有益的、积极的东西。也可以为学生组织励志教育讲座,请一些相关的故事,如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救灾英雄、抗疫中的英雄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长津湖》《中国医生》,结合故事情节,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使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英雄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照耀我们的东西,从而增强学生爱国、利他的高尚情懷,增强学生抗压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为他们的精神成长奠定基础。
(三)转变教师的思想认识,实现励志教育的目的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终身学习已经成了一个趋势。在以后的社会中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手段,还是学生不可或缺的朋友。但是由于现在小学生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更没有坚持的毅力,他们把语文学习只放在课堂上,这不但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高,能力、品质的提升,目标的树立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要把智育的重心偏向学生的思想教育,励志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学生才能摆脱成绩的束缚,从而为了实现理想,为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了成长,为了提升自己而学习,也才能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意志。比如,《小树苗与大树苗的对话》这篇课文,教师的教学重心不要放在知识点讲解上,采用一些手段,如图片、视频、背景资料拓展性的教学等,学生既能学到课文中的思想,听懂“大树苗”对“小树苗”说的话,也能受到教育,感受其中的力量,使学生也掌握一些人生的道理。
三、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但少年如何强、如何智,如何更强,如何更智,这就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提升学生品质,建设学生的思想道德,增强学生的毅力,树立学生的人生目标,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刷新语文单一教学目标,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升华教育意义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黎小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研究[J].魅力中国,2020(32):51-52.
[2]黄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研究[J].赢未来,2018(13):174-174.
[3]张爱清.关于小学教师如何恰当运用表扬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8(32):5-5.
[4]陈金珠.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