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2021-04-14王海燕
王海燕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概括。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其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语言特点和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从简化教学语言,融入情境体验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信息技术等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课堂动手环节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数学语言的理解程度,让其在理解中掌握数学知识点,进而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语言运用到解题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语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019-02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学习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对数学语言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是數学知识的集合。学生数学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只有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独特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才能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
二、小学数学语言特点
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和其他学科语言不同。数学语言具有明显的自我特点,主要包括严谨性、概括性和精准性。数学学科以科学事实和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础,所有内容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性。正是因此,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无论是定理、知识点,还是习题都用词讲究,避免出现歧义。
小学数学学习以基础数学知识为主,涵盖数与形基础知识、基础运算法则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维。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阶段数学语言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试图通过分类、归纳等演绎方法,将其简单化,以简化数学学习的难度。在概括的同时,数学语言又注重对所学习知识的精准描述,因此数学语言同时兼顾概括性与精准性的特点。
三、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灌输式教育理念占主导。由于受过去教学课堂中老师主宰课堂的习惯影响,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更加注重通过教学活动将课本教材知识按照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知识点的逐一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缺乏有效的学生反馈和师生互动过程。
受灌输式教育理念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是单一地将老师讲述的理论知识点死记硬背,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题海训练方式。这种教育理念影响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对未来学生数学学习知识体系建设也有重大影响。
(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基于灌输式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依旧采取过去传统的老师口头教学、板书书写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路径实现“互联网+教育”,通过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纵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现状,发现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老师不重视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不注重在课堂上运用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材料。二是部分老师虽然重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运用,但是由于缺乏再学习机会,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语言相对复杂。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目前有些老师将这种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混淆,忽视了自己所面对的客体是8岁的孩子,他们对文字和语言的理解能力,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所讲述的文章,导致所用的一些教学语言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生僻,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而且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
四、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语言科学易懂
正如前文所讲,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进行任何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使得自己的教学语言既要符合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要通俗易懂,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在对新的数学概念和定理进行阐述的时候尽量选择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注重与学生过去所学习过的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借助于旧知识简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语言。情境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创造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娱乐、学习的教学方式。情境体验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实现寓教于乐的作用。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课堂上为例,教师可以进行超市购物场景模拟,让部分学生扮演逛超市的客人,一部分学生扮演商场的销售员,模拟结账的场景,同时也可以在场景中由顾客给出100元人民币,让销售员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这不仅有利于其加深对元、角等金钱单位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同时,通过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等数学符号的涵义,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2]。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在询问中理解数学语言。问题导向式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注重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教师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课堂知识点,通过引导式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问题导向式教学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内容为例,在课程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复习一些关于上、下、前、后的知识,如你座位的前方是谁?后方是谁?左侧是谁?右侧是谁?我们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我们的左侧是几年级几班?右侧是几年级几班?然后针对本节课东、南、西、北的内容提出问题,如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你的家在学校的东南西北哪一侧?我们学校的操场在我们教室的什么位置等?我们学校在整个城市的什么位置?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引导式问题,让学生对方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明白“上、下、左、右”的涵义,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方位的应用和认知[3]。
(四)借助于信息技术,在趣味中理解数学语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平台在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在小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阶段对网络平台充满了好奇心,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的互联网媒介进行教学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式的变更,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语言变得更加有趣和简单[1]。
同时,在数字语言的应用中,老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提高进行课下作业布置,通過新颖的课外作业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深化对于数学语言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4]。
(五)实践教学,在动手中理解数学语言。小学数学几何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立体几何学习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未来理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空间感不强,致使其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候很难理解几何语言,为此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理念。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为例,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试图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不同形状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师讲述完周长概念及四边形和三角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后,老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空白的A4纸,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一下这张A4纸的周长,并将答案写在纸张上,另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A4纸进行随意折叠,在每一次折叠之后都会形成新的图形,要求学生将新的图形的周长测量后写在纸张上,通过4~5次折叠后,整个活动结束,学生也进行了多次周长的测量。
在这个“折一折”的过程中,通过每一次折叠出现新的图形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下一次怎么折叠好?会出现怎么样的图形?同时,对每次折叠形成的新图形的测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形状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由来,简化几何学习过程。
五、小结
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的作用,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把过去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转变为针对学生的趣味性、生动性甚至娱乐性的多元化语言讲解方式,规范数学授课用语,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借助于情境体验教学、信息技术、问题导向式教学和课堂动手环节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理解数学语言,并在此技术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程度。数学教学方式的变化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挖掘教材,不断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鲍绪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8(31):1.
[2]刘汉民.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1.
[3]张勤.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数学大世界,2018(6):60-60.
[4]张晓梅.简析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J].科技创新导报,2020,18(10):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