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出的父爱之舟
2021-04-13洪少武
洪少武
《父愛之舟》(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是吴冠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平白直叙,但蕴含的深厚父子之情让人为之动容。吴冠中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绘画技巧炉火纯青,特别善于用画面来表达意境与情感。而对于文中那只普普通通的小小渔船,他却说“能把它画出来就好了”,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一个伟大的画家居然会画不出这小渔船?
一、舟是舟
小时候,家庭拮据,上学的学杂费用是“凑”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粜稻、卖猪、养蚕”等换来的。平日里,一家子“节省到极点”,不多花“一分冤枉钱”。而作者每次离家上学、投考,路途遥远,总免不了一些开支,为了省下这笔费用,这只小渔船便“应运而生”了,兼做了作者行程中的饭店与宿店。
对于住在船上,作者也是颇为无奈的,但碍于那次住旅店的教训,不得不宿渔船。那晚,看着儿子被臭虫咬的遍体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终也动心打算加价换房。可想而知,父亲做这个决定有多难,但是为了孩子,这“点”钱不算什么。父亲的慈爱已全然写在了这“心疼”与“动心”里。可贵的是,作者也是理解父亲的,不肯让父亲再加钱。我们可以想象,夜宿渔船要忍受多少折磨,渔船的颠簸、蚊虫的叮咬、大雨的倾盆等。而这些作者只字未提,因为他知道只要有父亲在这渔船上,渔船便是最好的宿店。父慈子孝是这渔船旅馆最好的写照。渔船还是作者一行的饭店。唯一的厨具,是一只简陋的泥灶,能做出什么美食呢?想必也只能煮个简单的粥、面,再配上一些自带的腌制菜品,但作者也是知足的,甚至在其他的作品里还回味过这渔船里的“美味”。渔船虽小,泥灶虽简,但是只要是父亲为他准备的饭菜,便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渔船上,父亲除了摇橹还要为我缝补棉被,穿针引线,这对于一个干粗活的男人来说,绝非易事。小小的船舱里,父亲弯腰低头,费力缝补的背影铭刻在作者心里,犹如生命里的一个印记,难以磨灭。那一刻,父亲与渔船已是一体的。
小小的渔船,虽然破旧,却是宿店与旅店,几乎承载了“我”所有的物质需求。而这些都是父亲尽其所能给予作者的第二个家了。这样一个家,能画得出吗?
二、舟非舟
作者在文中记叙了许多他与父亲在一起的场景,其中许多场景与这渔船息息相关,但是也有些场景看似与渔船毫无关系。是否这些场景真的游离于主线之外呢?
在两年一度的庙会,任何一个小孩子都会想毫无约束地吃喝玩乐,但作者却只能和父亲去“看看”而已。所幸,作者有一个懂他爱他的父亲,理解他的委屈,为他买了一碗热豆腐脑,为他亲手制作了一个万花筒,满足了他的欢乐。尽管穷,父亲也要尽其所能让作者体会到生活的乐。
父亲是极其看重作者读书的,即使是大雨大雪天气,父亲也要背上作者去上学。这样的做法,为作者小小的心灵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护盾,让作者相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父亲就是他的靠山。
但是,再坚实的背再厚实的手,也总有离开的一天。作者上高小住在峨山当寄宿生。父亲送他到校之后的离开令他心酸痛苦,因为他意识到这是与父亲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分别,这也是他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成长,需要这样毅然决然的放手。
作者的孩童生活虽穷却不苦,但父亲总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快乐与安全感、勇气与动力。而这样的父亲,不像极了那艘承载作者的小小渔船吗?
三、父爱之舟
文章以“渔船”为线贯串始终,素笔白描,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对作者而言,那只船承载了他的求学投考行程,将他一次次摆渡向更远的彼岸;父亲则承载了他成长的陪伴与快乐,一次次激励、鞭策他向远方前进。这小小渔船,便是他的前进之舟;那份深沉的父爱,便是他的人生之舟。
你说,“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能画得出吗?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