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式探讨

2021-04-13薛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立德树人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在此视域下研究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且研究切入点,深入研究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71-02

在新教育环境中,小学教育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而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提供支持。正因如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模式局限于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相对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立德树人视域,就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建议。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小学教育阶段践行立德树人理念,要求小学教师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据此增强我国民众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基于立德树人视角,总结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而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小学教学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培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得可能[1]。除此之外,加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将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得学生可以不断地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文化营养,既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又有利于其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傳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展[2]。以小学教育教材为例,教材编排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其中编排了大量的古诗文。不仅如此,小学其他课程也与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融合,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式分析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实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提升面临诸多困境,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当代小学生文化自信发展。因此,作为当代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对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引起重视,并要总结出值得效仿的实施路径,才能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一)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中,应具备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作为支撑。因此,小学学校应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以期在校园内创设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得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时刻地感受传统文化,从中吸取精神文化营养,并感悟思想道德[3]。例如,在校园林荫小道中,建立一条“文明小径”,具体是将三字经与学校办学思想相结合,体现出“让文化落地成文明”的核心理念。同时,选取当代文化名人,并合理地选择其代表作构建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继而将其思想提炼转化为校训。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漫步在校园时,可以时刻接受来源于校园文化的熏陶,便于小学生从中汲取精神文化营养,进而有利于小学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校园建筑取名时,有机融合学校文化,如学校食堂取名为“逸品馆”、把体育馆取名为“逸格馆”,使得校园建筑充满文艺,进而使得校园充满诗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天候、全方位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最终有利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二)校本课程与传统文化的相结合

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要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外,还要注重课堂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得将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传统文化课堂中,还要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全天候、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继而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4]。因此,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应鼓励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甚至可以在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特地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深度融合校本课程和传统文化教育[5]。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传统文化融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校本教材。以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课“立志”教学为例,在讲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时,若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地讲解,学生可能单纯地理解其字面意义,但难以真正“立志”,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为确保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融合校本课程和传统文化,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校本课程中反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可以让三年级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不仅有益于学生文化学习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三)“家校社”合力,大力推进文化渗透教育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除学校课堂教育之外,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应扩大教育领域,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引导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以此助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首先,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家长对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开始培养子女学习传统文化技能,且在家庭中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得孩子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家校应该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家庭资源,如参加每周一次的“家长开讲”,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优化和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其次,学校方面,既要采取多样化手段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还要做好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连接工作,如定期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开展传统文化亲子活动,并且要走出校园,深入地方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使得学生及家长可以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打破传统文化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又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教育,继而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最后,社会方面,政府应鼓励社会各界为学生群体提供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并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社会方面可以主动给学校提供帮助,为学校和各类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密切合作,建立文化交流基地,使得学生在校内外都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如此,为确保学生更好地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给养,应在文化基地开展相关文化实践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自主策划传统文化活动,如开展写对联、制作脸谱等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遨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中,且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语

在新教育环境中,立德树人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决定了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效果难以优化和提升。因此,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层面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优化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商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2):62-64.

[2]杨洪鹏,赵志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策略——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2020(11):18-21.

[3]谭宏.昌明国粹 立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20,8(6):112-121.

[4]丁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兼谈课程思政[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4):44-48.

[5]郭燕翔.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07):181-182.

作者简介:

薛莉(1978年3月-),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传统文化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