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2021-04-13柳小冰
柳小冰
【摘要】在现今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背景下,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在教学中也是全新要求。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围绕教学内容,对小学生合作意识加以培养,使其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与热情,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让小学生能通过交流探讨、分析思考、互相分享完全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培养目的,让小学生学习质量有所保障,得以实现其综合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合作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116-02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逻辑与抽象性,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小学生通过合作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有取长补短的良好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不同方法,对小学生合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将其兴趣与热情调动起来,让小学生能主动融入到合作中,通过互相帮助、分享与促进,将数学知识掌握扎实,同时可提高小学生各项能力,使其对合作的重要性有正确认知,得以实现教师高效教学。
一、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对授课模式的优化与调整加以重视,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尤其在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通常不易理解且抽象,教師要改变学生单一听讲模式的学习,让他们能主动获取。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极为有限,合作的效果则更显著,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培养,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具体教学内容与知识,引导小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1]。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给予小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让他们以合作的方式讨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此可促进小学生互动,对后续学习有很大帮助,确保小学生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一课,本课要求小学生认识更多图形,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实物。为了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应将其主体地位突出,在课程开始之初,可给予小学生足够时间,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预习,看一看本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都认识哪些图形,与之相对应的物体都有什么。在合作学习中,一些经验丰富的小学生可列举出很多生活实例,能让阅历不足的学生恍然大悟,认识更多图形。并且对于一些立体图形,也能经过小学生的思考,抽象成本课要学习的图形知识,让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如此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小学生情绪更加积极、高涨,并在后续学习中更轻松,能明显提高小学生合作意识,使其学习质量有所保障,得以突显优质教学效果。
二、合理进行分组,借此增加合作信心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应根据教学改革调整授课模式,在课堂中对小学生合作意识加大培养力度,使其能化被动为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高效学习。但前提是要做到科学合理划分小组,确保每组实力达到平衡状态,教师应对小学生具体情况有所了解,由于此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方面。并在综合评估后灵活分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小学生在组内能发挥带动作用,兼顾能力薄弱的学生。如此一来,就能增加小学生合作信心,使其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让小学生可在小组内愉快地合作,起到互相帮助、以优带差效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课,由于本课知识稍有难度,且一些习题也不易理解,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掌握小学生具体情况与个体差异下,科学合理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再组织他们以组为单位针对有难度的习题进行讨论,并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解答。如此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可增加小学生的合作信心,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对能力薄弱的小学生可给予帮助。同时在小组内能让他们积极思考、探究与分享,在众多思路的汇集下,能让小学生得出更多解决方法,促使其能在学习上有所突破,确保全员实现提升。从而达到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得以显著提高其各项能力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
三、安排合作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合作
小学数学是门难度较高的学科,知识的复杂抽象通常会让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如果能让他们共同合作获取知识,远比单一听讲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应对小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与知识点,安排一些合作任务,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的完成任务。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应明确目标,尽量具有一定趣味性,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使其能产生足够的动力与兴奋、高涨的情绪,并自主积极融入到小组合作中。既能让小学生通过共同分析、思考与分享,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加深记忆,还能让小学生思维得以发散,体会合作的乐趣[2]。同时能显著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与多项能力,使其得以全面发展。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认知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根据课堂所学安排合作性质的任务,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比如: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小游戏,将一张长方形硬纸片贴在木棒上,两手快速转动木棒,让小学生仔细观察,转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而小学生会发现纸卡与木棒转动起来会形成圆柱体,这使其产生了一定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安排合作任务,让小学生以组为单位尝试以用其他形状的硬纸片与木棒组合,经转动形成圆锥图形。如此能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主动融入到小组合作中,让小学生在共同探究、思考与分享中完成任务,将本课知识掌握扎实。确保小学生合作意识有所提高,使其学习质量、多项能力及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升。
四、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除掌握知识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才能加强记忆。而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合作意识多加培养,就可从实践方面着手。改变以往小学生单一枯燥听讲模式的学习,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组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所学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由于合作学习更多的是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比反复做习题与死记硬背更能吸引其注意力,确保小学生能产生极大兴趣,并在合作中更加主动、积极。既能让小学生通过共同交流、分析、思考与操作,扎实掌握与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使其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一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小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现需要一张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平面地图,要求小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将校园内部建筑物,如食堂、图书馆、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等具体清晰地标注出来,最后将学校周边的建筑画出。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在小组合作中更加主动积极,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小学生能在合作中展开分析、思考与交流,最后共同画出教师所需平面图形。既让所学知识得到有效运用,达到扎实掌握与巩固的作用,还能提高小学生合作意识,使其学习质量与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让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五、设计有效情境,开辟有效合作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之初,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对其合作意识进行培养,让小学生能正确认知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加入生活、问题、讨论、表演等元素,设计种类多样的情境,为小学生合作开辟有效途径。可借此将其兴趣与热情激发,让小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情境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高效学习。一方面能让小学生产生高涨、兴奋的情绪,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活跃,可提高小学生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可让氛围变得相对轻松,促使小学生能理解与掌握好数学知识。同时合作能使其学习质量有明显提高,并有效加强记忆,确保小学生综合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得以稳步提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课要求小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对小数加减法能熟练运用。但若只依靠反复做习题的形式,反而会让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故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设计表演情境,为小学生开辟合作途径。比如,小学生通常喜欢模仿,尤其是生活中的场景,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场景,这将涉及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再标注具体价格。将小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合作方式分别扮演顾客与收银员。让小学生能通过选购物品、计算价钱、找零钱的过程,达到熟练计算目的,并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此既能将小學生兴趣激发,使其主动融入到合作中,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掌握好本课知识,还能提高小学生合作意识,使其学习质量与综合能力实现显著提升,得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六、总结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从合理分组、安排任务、实践活动及情境设计等多方面出发,对小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培养。使其能产生极大兴趣与动力,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合作学习中。确保小学生能理解掌握好数学知识,认知合作的重要性与意义,得以实现全员提升。同时能让课堂氛围更热烈、活跃,促使小学生学习质量、多项能力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树明.浅谈通过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4):121-122.
[2]宋慧.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