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在高校的育人功能研究
2021-04-13李群
李群
【摘要】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育新型人才的任务,“两弹一星”精神是科研人员在研制导弹、核弹与人造卫星时,所展现的自力更生、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以及勇于攀登的优秀精神品质,本文探讨“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代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具体功能,并提出育人措施,以此实现对这一精神的有效传承,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将大学生培养成爱国、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独立自主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 高校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005-02
“两弹”是指核弹与导弹,“一星”是人造卫星,“两弹一星”工程是我国在20世纪50到60年代间组织的,属于重大国防工程,面对当时国际核讹诈以及军备竞赛的严峻发展形势,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突破性战略决策,以此强化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与和平。这一精神可被概括成无私奉献、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攀登、大力协同。现代高校在开展育人活动时仍旧要传承并延续“两弹一星”精神。
1.“兩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精髓与灵魂。科技研制者始终坚守爱国阵地,将国家利益放置在首要位置上,舍弃个人利益,为了国家发展而默默付出,爱国精神是其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用炽热的报国之心来改变国家命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标志与特征,苏联在50年代末和我国断绝友好关系,美国还施加了经济封锁,战争对国民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当时的科研工作者面对的研发条件极为艰苦,但是在党的号召下,他们仍旧能够排除万难,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顽强不屈的毅力支撑研究工作,他们贯彻的是我国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些精神才使得研究者只使用了较短的时间就获得了极大的科技成果。提升国家地位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径,尽管国外已经研发出较为超前的技术,但是我国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准,以相应理论为基础,进行自主研发,而非一味模仿,掌握核心技术,否则仍旧无法在国际社会上掌握话语权。虽然当前的生活条件、科研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艰苦奋斗与自力更生的精神仍旧要传承下去。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本质与核心。“两弹一星”工程的系统程序与技术内容极为复杂,涉及到多个综合性理论方法与极为丰富的工程形式,因此工业部门、国防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地方研究力量以及高等院校等多股力量必须要在“大力协同”这项准则的引导下,实现通力协作,共同承担开发责任,很多厂家、科研院所都参与了研发工作,以此才能实现目标,跨越所有阻碍,用集体力量攀上科学的高峰,伟大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百万人的心血。
2.“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代高校育人的主要功能
2.1塑造功能,宣扬忠诚老实作风
大学生要将“两弹一星”研发者具有的忠诚老实作风延续下去,习总书记提出做人要实、创业要实、谋事要实,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其必须要形成党性自觉与极高的道德修养,实实在在做人是对人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求,“两弹一星”背后的奉献者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的爱国之心,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振兴国家、服务社会与个人理想与志向捆绑到一起,这种奉献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学习的。这种精神也可以被转化为敬业精神,即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地实现精益求精,自我突破。
2.2指向功能,强化理想信念
“两弹一星”精神与当前社会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高度重合,必须要将此精神与时代发展需求结合,用这一先进精神思想指导现代高校育人工作,可借助这一精神的感召力与强大影响力来引导学生形成理想信念,摆脱思想上的不成熟之处,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两弹一星”精神能够在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以及政治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高校可将其作为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以此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培养爱国理想,能够自觉地为社会作出贡献。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还要让大学生成长为四有青年,树立更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终身奋斗,最终在专业领域中取得成就。尤其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指引,可能会出现个人利益至上、物质利益优先、漠视社会贡献与道德理想等错误思想,甚至产生思想滑坡,最终误入歧途。而“两弹一星”精神指明了学生的政治方向,有利于培养其形成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使其能够在未来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材,自觉地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2.3激励功能,促进团队协作
“两弹一星”精神让大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以此加强对团队协作的重视程度,对所处的集体形成更强的归属感,强化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首先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的组织成员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进而将团队的发展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以此来形成更为强大的集体力量。班主任应建设班集体,定期开展团支部会与班会,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与了解的机会,强化集体荣誉感与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尝试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学会与他人竞争以及合作,及时认清自身的不足,只有拥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4锻造功能,强化创新能力
提升创新能力是高校开展育人活动时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包括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而体现在“两弹一星”精神中,就是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处于艰苦年代,在极差的条件下都能够完成研发任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用这些事迹来激励当代大学生,进而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理念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德才兼顾的优质人才。
2.5熏陶功能,宣扬艰苦奋斗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在育人活动中还具有熏陶的功能。虽然当前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艰苦奋斗这种传统美德不能丢弃,时刻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不沉溺于享乐。面对学业、就业以及创业中的各种困难,做到拼搏奋斗、积极乐观、不畏吃苦,不惧失败,在挫折中成长,在困难中进步,发扬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俭节约更是我国传统美德,高校的育人活动还需强调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能够珍惜当下拥有的生活,珍惜前人的发展成果。
3.“两弹一星”精神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实现方法
3.1将“两弹一星”精神注入到高校课堂中
高校应强化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在编写思想教育教材时加入“两弹一星”精神相关内容,以此使这一精神实现理论化,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该精神具有的时代精神与思想内涵。教师在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后,应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新课程呈现方式,充分挖掘思政课教育资源,可给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选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达成育人目标。
3.2开展“两弹一星”主题教育活动
弘揚“两弹一星”精神不能只依靠课堂,高校还应为学生开展各种以该精神为主体的校园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满足育人需求。首先可以围绕“两弹一星”精神召开研讨会,组织学生共同学习这一精神,并将其与现今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等其他的内容进行结合,共同研究讨论这些主流价值观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些价值观,大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感受,聆听他人的想法,相互学习,共同在思想上获得进步。
3.3开设社会实践活动
“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播不应只在校园中,高校还要安排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此更为有效地突显出高校独具的育人功能,学生在校园中对于“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真正地践行、传承以及发扬这一精神,还需要用实际行动,因此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发扬时代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真正地做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攀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喊口号,下乡支教与进社区都是比较适合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方式。
3.4发挥网络媒体在现代高校育人活动中的作用
高校的育人工作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上,随着时代更迭,育人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为了获取更优质的育人成果,高校要与时俱进地改变育人方式,可通过网络以及社交平台作为载体,向学生宣传“两弹一星”精神,首先可将相关事迹与人物加入到网站中,供学生自由浏览,还可设置专门的板块,凸显教育主题,利用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育人信息,打破时间以及地点给育人工作的限制,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价值观教育,教师也可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帮助学生将“两弹一星”精神注入到日常生活中。丰富育人内容,将“两弹一星”精神和当下时政热点以及时代主题教育等结合,使育人体系更具有立体化与全方位的特点。
4.结论
现代高校积极地开展育人工作,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意识。“两弹一星”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在这一伟大精神的指引下,完成育人任务,让大学生在优秀的科研者的引领下,形成爱国思想与奉献意识,具有自主创新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勇于探索高峰,不畏艰难,用自身所学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晓玲,许玮,段志秀.“两弹一星”精神在高校育人中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1):83-88.
[2]周琳娜,戴劲.航天精神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3):88-90.
[3]刘香菊,刘在洲.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J].高等教育研究,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