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改革研究
2021-04-13马玺渊
【摘要】当前受到社会诚信危机、诚信教育缺失及家庭引导不当等现实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事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作为未来国家的主要建设者,同时也是走入社会中使用信用服务的重要群体,因此,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授信意识的现状以及诚信缺失的原因,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角度对在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01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并上升到战略地位。然而,在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手段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出现考试舞弊、学术不端、作业抄袭、简历造假甚至透支逾期等信用意识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因为信用意识薄弱的问题或是受到处罚或是学业终止,更有甚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完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机制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情况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学生对诚信问题很重视,一部分同学对诚信问题持一般关心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对诚信问题表示无所谓。另外在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调查中得知,有5%的同学周围存在国家考试作弊、替考代考等严重的失信行为。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还是非常看重诚信这一品质的,不管是自身对诚信的理解还是对诚信问题的看法,都能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诚信这一品质的认可度。
(二)大学生对诚信缺失的态度。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最为集中的是考试作弊和作业抄袭。在对待作业抄袭的态度上,居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接受,近四成的学生认为抄作业是大学期间很正常的行为,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完全不能接受抄作业这样的行为。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上,有70%的学生表示坚决反对,有的学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要有极少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获取高分的途径。在完成作业方面,只有29%的学生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会优先选择抄袭的方式。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于抄袭这种小的不诚信行为很不在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轻微失信行为的容忍度极高。
(三)大学生在校诚信教育情况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高校的诚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重要工作,但对目前高校诚信教育的满意度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效果。从大学生所在高校的校规校纪是否有诚信内容调查来看,有70%的学生还是知道学校的校规校纪有诚信内容,但也有30%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由此可见,当前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最主要的问题是诚信教育的方式不合理,导致诚信教育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二、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还有待完善。信用管理及信用评价的机制不完善,致使许多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不會被追究责任,社会失信的成本较低,而不诚信的收益较高,这种信用环境为大学生的守信意识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次,较高的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催化剂。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加之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近年来在就业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为了在就业中占得优势,有些毕业生选择利用虚假学历、虚假实习经历等手段来提高自己被录用的可能性。
(二)学校因素。随着国内高校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拼师资拼荣誉的理念使得高校依然存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轻培养学生人文价值。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的效用。除此之外,还存在只注重学习成绩和专业荣誉的评优评先标准。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轻视。一些道德教育,仍然停留在“按规定动作办事”的硬说教阶段,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因素。在国内重应试教育的历史背景下,多数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学校成绩,忽视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就缺乏守信观念,利益至上,其不诚实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孩子。最后,多数家长觉得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将诚信教育的工作全部推给学校。
三、国家对大学诚信教育的政策导向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守信意识、履约意识及规范意识。守信意识指道德范畴的信守承诺,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履约意识即遵守契约规定,拥有契约精神,这是重点内容,也是未来大学生信用的主要体现;规范意识即遵守规章制度,这是重要保障,也是约束自我的关键一环。其次应尽量避免传统的单线的教育模式,要善于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能力。
(二)推进大学生信用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快推进并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帐户或信用档案。档案内容应包含在校合规情况、评优评先情况、志愿服务情况、实习就业情况及社会违法情况等多方面,以大学生信用档案为载体,观测考查学生的诚信思想动态。其次,要加快建设大学生信用评价制度,探索信用评价结果与学业深造、招生、就业、学历学位授予、助学贷款、评优评先等事项的联动关系。最后,优化大学生守信激励与失信约束制度。在学生就业服务、双创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人才服务等领域对优秀青年志愿者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强调“以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为依据”,强调失信惩戒措施要轻重适度。
(三)推动应用场景建设。目前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主要应用场景就是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出台了多项文件对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建档,信息共享,守信激励等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里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青年信用产品与服务市场,提倡分地区、分领域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在学习教育、志愿公益、就业创业、婚恋交友、信贷租赁、抚养赡养、医疗健康和出行旅游等领域开展青年信用产品应用示范工作。
四、在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社会诚信宣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容忍度的进一步开放,许多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商机愈发蓬勃,唯利是图的营商理念越发凸显,受“有钱就是王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思想熏陶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社会媒体的渲染和报道,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所以要提升大学生整体诚信意识水平,首先就是要加强诚信宣传,从而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能够感觉到社会是诚信的,所以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也会以身作则,具有较高的诚信意识。
(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高校诚信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日后的诚信水平。首先,高校应重视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培养,不能只把学生的专业和竞赛水平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做法极易培养学生“高分低德“的学生。要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设计成长期性的教育过程,不能只是在某个诚信日,或者某节课上来做,因此要尽快改变传统的以学业成绩和获奖多少来认定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的标准。其次,要善于利用课堂授课的契机,合理地嵌入课程思政环节,将专业知识和诚信教育的培养进行结合,提高诚信教育的效率,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体现了诚信教育的长期性及日常性。最后,高校要丰富诚信教育的形式,应强化诚信实践教育,弱化传统的课堂教育、理论教育。要利用身边的优秀案例,培养大学生崇尚诚信,拒绝欺诈的理念。在校教师应以身作则,强化教师的诚信意识培养,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让诚信教育的案例更接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
(三)重视家庭诚信教育。首先,父母应该重视诚实教育,引导孩子树立诚信的价值观。此外,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遵守诚信,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诚信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诚信待人、诚信做事的良好品质。其次,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在教导孩子诚实、不说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父母应该要有耐心、细心,并及时地在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纠正孩子不诚实的行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行为的危害。总之,父母应该认真负责地为他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正直的氛围。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信任,这样他们的孩子才能学会互相尊重和信任,并培养正直和互助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宗传鑫,陈泽标,倪莽,雷小轲.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提升高校诚信教育实效性[J].大学教育,2018(11):156-158.
[2]陈玲玲.国家助学贷款与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研究——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6):112-114.
[3]朱怀谦,钟军.试析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7(22):132+147.
[4]杨倩倩.大学生求职简历“注水”现象的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5):69-70.
[5]徐巧月.大學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林区教学,2019(2):5-7.
作者简介:
马玺渊(1989年-),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