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21-04-13朱雪静
朱雪静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人格意识,将对学生今后学习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为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合理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人格培养教育目标。本文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路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 传统文化 成长氛围 健全人格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26-02
小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纯洁干净的,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心灵、思想是最容易受感染和影响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言行,还有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诱因。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各科老师,借助班会、教学以及与学生组织参与一些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对是非、对错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说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氛围,将对学生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为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合理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人格培养教育目标。为此,教师在教育与校方管理时,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氛围营造,为学生构建良好成长环境,促进学生人格意识健全,为他们将来的大有作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健全人格剖析
(一)心智特点
基于健全人格视域对小学生人格形成分析可知,心智特点是学生人格形成重要组成因子,如小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表现很好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可基于自我的理解完成严谨的语言表达,展现出小学生心智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思维成长关键时期,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基于好奇心与求知欲,则会不断地进行追问与探索,以了解认知事物的本质,满足自我的内心好奇欲望;学习与生活中小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即自己完成相关事情,并发表出自我的见解。小学生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期望得到周边人群的认可鼓励,以满足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1]。
(二)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基石,小学生的自控人格特点,表现为专心致志地完成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开展各项学习任务,提高自我综合学习能力,在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体现在计划设计领域,即学生在开展各项学习与活动时,都预先设计对应的计划与开展步骤,以有序控制自我行为,完成预期学习生活计划。在计划完成后则可以增强学生获得感与满足感。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体现为学生的行为自制,在学习与生活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事情,小学生则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坚持完成设定的计划,体现出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而部分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则不足,如学生执行计划时,遇到突发事情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敌意,并做出一定的冲突敌对行为,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2]。
(三)外倾特征
外倾特征主要是表现为学生的个人性格,如小学生朝气蓬勃充满学习与生活精力,活泼好动体现出学生的大脑兴奋程度;在活泼的行为下,可促进学生的社会交际,可以灵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拉近与同学的关系,以收获更多真挚的友情,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人格形成。
(四)情绪变化
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会伴随着情绪的变化,如学生的敏感焦虑情绪,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考试前学生焦躁不安、情绪紧张。当小学生没有对自己情绪进行合理管理时,则会易怒、发脾气,一旦遇到紧张的事情与压力时,学生则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严重影响到小学生身心人格成长。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思维健康成長[3]。
二、优秀传统文化下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路径
(一)心智启蒙开发,培养健全人格
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时,必须基于一定的心智思维,若学生不具备基础的心智思维判断能力,则无法保障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为此对小学生教育引导时,应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心智进行启蒙开发,以逐渐提升小学生记忆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接受新生事物。
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思维想象力,形成学习迁移能力,可主动学习了解新生事物,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鉴于小学生心智启蒙特点,为实现小学生思维开发引导,教师应基于学生好奇心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意识,尝试多视野分析问题,对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开发。
在小学生心智启蒙开发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很好的启蒙教育资源,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转换,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文化修养与文化认同感,增强小学生的民族主观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当部分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下降时,教师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如教师对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文化资源进行剖析,为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断挖掘自身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实力与生活品质。
(二)行为自控引导,培养健全人格
小学生活泼好动行为自控能力差,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自控能力则非常好,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班级的各项规定与要求,而其他学生则没有很好的行为自控能力。小学生行为自控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健全人格形成,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主观思想。为此,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时,教师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成长氛围营造,为学生打造沉浸式文化氛围,熏陶小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小学生行为自控能力。
如小学生按时完成班级布置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集体活动当中,如卫生大扫除、六一儿童节、运动会等。在集体活动当中学生会逐渐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学生会意识到团体荣誉的重要性,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以往行为的错误进行改正。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从依从他人到依从自我的转变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对自我的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在完成设计目标时,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效完成既定目标。当小学生依从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得到一定形成后,在无人监督的学习环境下,小学生也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人视角看待问题,以分析自己的问题,主动与同学进行握手言和,调整自己的冲动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教师对人教版语文“将相和”一文教学引导时,则可基于该篇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认知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以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4]。
(三)外倾意识启发,培养健全人格
外倾意识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乐观好学、善于交际、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且学生的精力非常充沛,具有一个良好积极的生活与学习态度。而相反一些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孤僻等性格缺陷,导致小学生外倾意识未能得到很好启发,长期以往对小学生人格形成会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引导策略,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小学生外倾主观意识。
如进行集体户外活动时,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为避免部分学生出现不合群问题,教师开展针对性引导,即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寻找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调动小学生外倾意识,主动参与到集体户外活动当中,缓解学生内心的孤僻与自闭心理压力,在欢声笑语中为小学生营造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情绪疏导管理,培养健全人格
情绪在健全人格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稳定持续的情绪,有利于构建健康成熟的人格,反过来,易变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导致健全人格的建立变得越来越困难。毋容置疑,一部分小学生的情绪变化非常不稳定,喜怒哀乐,转变特别快,学生这种情绪的易变,甚至坏情绪爆发时会影响到身心健康成长,不适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及建立。为避免学生受到情绪爆发的直接损害,教师要仔细观察,科学引导学生对自我情绪进行疏导管理。如考试前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分散学生紧张的考试情绪,释放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促进小学生情绪管理效果,为他们以后的全面发展夯实良好的身心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意义深远,作用突出,其策略也不仅仅局限于心智启蒙开发、行为自控引导、重视社会公德、外倾意识启发、情绪疏导管理等方面,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要集思广益,在学习与总结中探索更多的实用方法,为我所用,提高施教效果。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时,应当对学生人格进行剖析,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基于不同视域提出教学改革路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针对性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参考文献:
[1]黄军利.把传统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36-38.
[2]陈郭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研究[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3(2):80-87.
[3]龙献忠,陈方芳,刘绍云.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与培养时代新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2):13-18.
[4]赵晨希.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20(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