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财经专业群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重构

2021-04-13魏小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0期

【摘要】统计基础课程在财经类专业中普遍开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智慧财经课程体系的提出,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出现了诸多变化,目前的教学设计已经不再适合。通过对不足之处的剖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提出教学重构的措施。

【关键词】统计基础  财经专业  教学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20-02

一、统计基础课程的定位

(一)专业群的培养目标

智慧财经专业群培养的是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掌握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生产性服务业的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等领域,能够从事智能会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智能审计、数据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知识包括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和纳税服务等,能力要求包括会计核算能力、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特别强调掌握智能财税共享服务和财经大数据分析的知识和能力[1]。

(二)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从培养目标和规格中可以看出,智能财经专业群对学生的统计知识和能力有明确的要求,直接体现在数据分析的重要作用,它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而数据分析就是有针对性地收集、加工、整理数据,并采用统计、挖掘等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从而探索因果关系、内部联系和业务规律等,为特定的经营管理目的服务[2]。因此,统计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群中各专业所共享,与会计基础、大数据应用基础等课程一起共同支撑专业核心课程。

统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是统计概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回归分析等知识与方法,安排48课时,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程需要从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入手,重新认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讲解探索性、验证性和预测性分析方法,涉及诸多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的知识。在实验方面,需要充分体现企业业务内容,案例涉及统计、财务、生产、采购、销售、管理决策等多个部门。总之,统计基础课程应该满足专业群各专业对数据分析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知识体系编排不适合新要求

统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是根据数理统计逻辑体系编排,我国的统计教育曾受前苏联影响很深,偏重数学的逻辑性而缺少实践环节,授课和考试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早年为工科和经济专业开设的一些应用统计课程以介绍软件操作为主,而对相应理论的阐述不够[3]。但是在智慧财经专业群中,统计基础课程强调统计知识和方法在财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学习,学生形成对数据分析的正确认识,掌握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教学内容上应该有专业领域实际运用的针对性,与其他专业课程有必要的衔接。不能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孤立的统计课程来对待。其实,统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方法论课程,起点是经济管理对数据的需求,最终的解读也要回归管理业务本身。因此,应该重新考虑知识体系的组织,优化教学内容的编排。

(二)课程之间壁垒严重,教学准备和教材编写沟通不多

教学内容上缺少综合性训练,练习与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时的逻辑不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多是机械模仿,课后往往只能求解各门课程教材中的典型题目,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统计方法来思考,很难掌握解决真实情境复杂问题的逻辑和方法,不能领会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不能自觉把统计基础课程学到的东西迁移运用到专业其他课程中间。统计基础课程和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课程有一些重复交叉的内容,存在衔接和优化内容的必要,统计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如果保持封闭,只是强调把本门课程知识点介绍给学生,而不去对接其他课程,就不能发挥基础课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单一,对统计素养的认识不全面

目前的统计基础教学强调统计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掌握,没有重视从统计思想观念来确立教学目标,容易造成学生缺少高阶思维(包括决策思维、设计思维、评价思维等)。计算机及其有关软件提供了越来越多更直观的图形表达和分析方法,使得原先教科书中许多重要内容有了多角度更易于被理解的辅助和替代,在专业课中讲授这些内容已变得无足轻重。大量分享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就像一本实时更新的大辞典,随时可以查阅,学生有更多途径获得学习资源[3],客观上促进了我们要改变原来的教学重心。统计思想涉及到一个人们如何看待统计、具有什么样的统计世界观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统计数据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字,它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对现实事物的数字总结。统计观念是统计素养的灵魂,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统计观念,统计的目的就会迷失方向,统计的内容就会产生偏差,统计方法就会被误用,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就会受影响。没有正确的统计观念,统计活动就难以开展,统计质量就难以保证。

三、教学重构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专业群对统计基础课程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该进行必要的教学重构,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课程内容组织重构,适应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把统计学定义为分析数据信息的科学,将统计学基础知识按问题排列,形成问题导向型的体系,包括统计变量的功能与构造、定性变量的探索性分析能力、数值型变量及关系的探索性分析能力、验证性分析原理及分类、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方法等主题项目。除了课程内容上的重构,还有不同学科课程的重新组合。由于课程体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课程,出现了新的内容,因此,原有的课程之间的联系需要重新定义。不仅如此,更要在教学上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融合。分科教学的好处是体系化、结构化的,老师很好教。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同时进行多门课程的学习,而且,各个学科之间本身也是有内在联系的。伯恩斯坦的课程理论说,不同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分开,而是出现在一种开放的关系中。学生应对工作、生活场景中的各种挑战所需要的,或者说我们面对一个真实情节的时候,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一定是跨学科的。

(二)教学方法的重构,突出统计方法的实用性

与内容的重构相适应,在教学上采用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方式,把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很重要,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世界、新的同伴和新的自己相遇。在教学中,不仅有结构良好的固定案例,还把统计知识和相关统计学家的故事自然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思考,还可以把统计基础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校内外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复杂问题或课题,在应对挑战中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以及辩证思维、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以主题的方式来教学,打通学科固有的壁垒,把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资源,也为课程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提供了基础。

(三)能力目标的重构,强调统计思想的培养

统计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决定了它要支撑核心课程的学习,同时作为一门课程也要能够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素质。当今社会,随着高速计算和互联网的出现,每个人都面临着数据形式的信息洪流,统计素养是现代社会人类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如果不具备统计素养,很难养成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统计数据作为证据的自觉性,很难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一般认为,统计素养包括统计知识,統计方法和统计思想,而统计思想是统计素养的核心因素,真正指引科学工作的不是统计方法,而是在观察和探索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统计思想。将统计思想的讲授与知识点结合、与案例结合、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结合,精心布置课后作业,力求在教学过程和考核上提高统计思想观念的比重,让学生深刻懂得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

结合前面两点措施,统计基础课程内容结构进行重新编排后,基于同类统计思想、以往独立成章的统计方法被合理地归并。按照新的结构进行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内容均从案例出发,案例提出的问题需要用数据分析来解决,基本思路是由统计思想自然引出各种具体的统计方法,统计思想的引领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和抽象模型之间的联系,一旦他们理解了统计思想,将很自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统计思维,在此基础上讲解实现方法,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解读,过程中同步实现与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的融合。

四、结语

统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我们不能被传统的认识所局限,该课程在智慧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应该围绕财经大数据分析这个任务,重构教学内容组织,提高课程之间的融合程度,引导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慧财经专业委员会.智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第一版)[R].北京,2021:2-8.

[2]曹正凤.从零进阶!数据分析的统计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5.

[3]葛旸,潘鑫,李纯.统计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小型建模课题的实证教学[J].高教学刊,2020(25):128-133.

作者简介:

魏小龙(1973年-),男,汉族,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