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教学管理研究
2021-04-13汤艳徐曦
汤艳 徐曦
【摘要】社区教育是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是具有广泛性、互动性和丰富性等特征的教学活动的统称,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内容。“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既具教育功能,又具有社会功能。本文以益阳市为例,针对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 教学管理 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系益阳市社科联重点课题“益阳市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教学管理研究”(课题编号:2021YS26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17-03
和传统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等教学方式相比较,社区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广泛性、互动性、实用性、丰富性等主要特征,内容往往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社区教育是一种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具有不同特点的社区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便利的、快捷的学习平台,从而持续推动各社区居民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益阳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依托“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方式,将其和社区教育深度融合,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伴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进城务工者来到了城市,据益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益阳市的外来人员达到了39.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12% 。这些外来人员居住于益阳市及各区、县的各个社区,他们也就成为了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和目标。通过不断提高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服务体系,真正地发挥出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作用,是横亘在益阳市政府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巨大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内容和管理办法
社区教育标准化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志愿者队伍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社区教育标准化管理办法一般包括: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社区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制定社区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认真准备教案;规范教学课堂;建立考勤制度;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等。
但根据对我国多地的社区教育案例调查发现,以上的基本办法远远不能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社区教育标准化教学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策略和建议
(一)准确把握社区教育的特殊性
从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社区教育都不具备进入国民教育序列的条件和基础。也就是说,它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正规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需要条件、不需要标准的教育。相反,恰恰由于它的“不正规”特点,决定了其必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标准和要求。经过调查发现,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它存在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宽松和灵活。社区教育不能照搬正规学校教育的那一套标准和要求,而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甚至要因小区制宜,即根据不同特点的小区,制定专属的课程计划和学习方案。二是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我们益阳市的区和区之间、街道和街道之间甚至小区和小区之间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和不同。因此,绝不能在社区教育标准化的建设和发展上搞“一刀切”,即一个标准,而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各社区教育基地按照各自发展步伐实行差异化建设和发展。
(二)确定社区教育队伍的配置与要求
益阳市的社区标准化教育要着力建设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达到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对于地区常住人口达到478.85万(2017年全国人口普查中益阳市统计局数据)的益阳城区来讲,专职人员应该达到480人左右。针对益阳电大现有的社区教育主力军——社区大学来讲,应配备至少10名以上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同时还要配足配全各区、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每个教育中心不少于 3 名。同时,还要不断强化社区教育队伍管理,通过系统培训、进修和实践锻炼等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社区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逐步提高社区标准化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供充足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
从调查结果来看,良好的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必须具有明确的、清晰的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即社区教育各机构的机构性质、职能定位,管理班子、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经费保障等基本要素要明确,其中的经费保障是关键因素。根据实际调研显示,建议益阳市财政把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全市教育经费管理范畴,以确保市区层面按照常住人口不少于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来统筹安排市区教育专项经费。同时,益阳市各区、镇和街道的社区教育中心要采取财务独立核算的方式来进行,确保按照常住人口不少于5元每人每年的标准安排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二是必须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等为原则,为企业更多地关注、支持社区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氛围,最终实现低偿办学,甚至无偿办学的社区教育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提升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013 年,我国教育部职成司印发了关于《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其中明确规定:社区教育工作者是指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是指社区教育机构、街道(乡镇)及相关部门主要从事社区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专职教学人员是指在社区教育机构中专职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学、研究和辅导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市民学校等机构在职教师。根据调查发现,益阳社区教育目前存在着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社区教育工作者仍然停留在之前的、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而没有将自己的角色转换或者定位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主要表现为,他们没有能体现出社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辅导者”的职责和职能。二是目前的社區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做到“一专多能”。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而言,除了具有必要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以外,还应该是个“多面手”,即主要表现为:不但业务精通且具备多种能力,同时还要能经常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作一名能做好群众工作,调动和发挥社会资源的“巧人”。
(五)深化社区教育课程规范化、特色化建设
在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层面,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要始终坚持将其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来对待,还要避免从正规教育系统的一味“拿来”——死搬硬套。应该特别引起关注的是,课程设计方面一定要能够深刻体现社区教育的规范性和特色性。通过系统地调查和了解,发现有三方面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如下:
第一,要设计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内容,以因地制宜为原则
【案例】益阳市社区大学民族传统技艺(竹艺)培训初见成效
益阳竹艺品历史悠久,创始于明代,属于极具代表性的湖湘文化特色手工艺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实现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益阳社区大学因地制宜,优中选优,选择同当地传统技艺(竹艺)中的佼佼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危禄绵创办的小郁竹艺学校,开展合作。2018年9月,益阳社区大学小郁竹艺民族传统技艺(竹艺)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该校以培训自学龄儿童起的全年龄段的社区居民熟练掌握民族传统技艺(竹艺)为目标和切入点,旨在大力推广竹艺传统文化,弘扬湖湘传统技艺,为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属于益阳社区教育的特有贡献。益阳社区大学在深入了解社区历史沿革、居民素质结构、区域经济状况以及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指导中心,建立咨询平台,建立联络员制度和例会制度等多种方法对该培训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最终形成了“标准+创新”的社区教育模式,即培训学校依托学校本部和校外基地的特有教育资源,在开设包括以探秘竹海、体验竹文化以激发社区群众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相继开发出小郁竹艺非遗制作、野外体验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标准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开发出益阳竹文化研学之旅、非遗技艺联合培训等“创新课程”,受到该社区以及广大益阳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其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三年多的教育实践和不断总结优化,该社区教育的“创新性”和“示范性”日益凸显,不仅为实现当地的全民终身教育提供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有力“抓手”,也正越来越成为一张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益阳社区教育的闪亮的“绿色名片”。
第二,要制定社区标准化教育课程的建设标准,以提供根本遵循
【案例】上海市社区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出台
上海市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精耕社区教育多年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设置课程建设标准的重要性,率先启动社区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此举开全国之先河,对于全国的社区教育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发挥了积极引领性作用,为其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发布《上海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两年后,出版《上海社区教育课程指导性大纲》。紧接着,又在2012 年陆续制定出台《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和《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上海市一系列社区教育相关措施和指导性文件出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得到了完全的界定和固化,形成了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推广与特色在内的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包括需求分析、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师资、教学方式、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学习效果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内容与方式评价、应用推广、 课程特色等在内的13 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标准,也为接下来的教科书、音像教材、网络课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
第三,要编制社区标准化教育课程教材,以确定工作规范
【案例】北京市朝阳区针对校外青少年、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在本区的外国人等五大类人群,编写出极具针对性的社区教育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以培训具有不同需求的专属人群为切入点,努力探索社区教育特色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北京市西城区通过一系列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相继整理出该区公共交通文明引导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并据此构建出素质模型。最终,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实践研究,确定了一整套的课程大纲并研编出《公共文明引导员素质教育读本》。该《读本》将专业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非常具有独创性。西城区还在依据《读本》开展系统教学的基础上,实施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体系,此举也为在北京市各区之间、北京市和全国其他城市之间实现学习成果“互认互通”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方面,浙江湖州根据职业农民教育要求走出了自己极具创新的一步。他们开展了农民教育系列研究并根据具体需求编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教材和教学计划,既牢牢抓住了社区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生活化和多样化的基本要求,也推动新型农民社区教育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上案例说明,进行社区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业务部门参与,还需要管理部门以及社会领域等多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参与。同时,它还需要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并重并举,同步推进。总之,社区标准化教育只有在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在制定社区标准化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极具特色的社区标准化教育教材以确定教育行为规范并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社区教育特色化建设才能逐步深化细化,最终实现社区标准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六)提升社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在对社区教育成效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社区教育的重要特点,即它是面向社区各类人群开展的,旨在促进居民全面发展的教育,具有多样性、人本性、丰富性和特色性等诸多特点。对于社区教育的评价,要始终坚持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多样性。一致性,即和正规化教育的相同部分,应坚持共用一样的标准和要求;多样性,即不能照搬正规教育的标准和要求,要根据社区教育的实际,引入过程评价、居民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要素。总之,要将书面考试为主转换为社会评价为主,从“分数至上”评价转换到“社会满意”的评价上来,要更多地体现出评价的“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要更深刻地体现出以精准性和实效性为主要特征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三、结语
社区教育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即以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多元化的教育供给。在社区教育标准化教育管理的高层设计层面,要始终坚持社区教育服务能力体系是建立在需求与供给理念基础上的这一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在高度重视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教学管理的特点和特性,即在把握其和正规教育拥有共同性的基础上,不能将正规教育的教学以及考评体系拿过来生搬硬套,要关注到它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对于益阳市乃至全国来讲,拥有高质量、高标准的社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将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走向未来的基石和前提。不断提升益阳社区标准化教育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实际水平,不但是当地政府的重要着眼点和发力点,也是我们益阳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論与实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探索与实 践——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文集(2008—2010)[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