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对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冲击及应对策略探究

2021-04-13方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德育渗透冲击

方芳

【摘要】以手机媒体为重要形式的新媒体手段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日渐广泛,对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需要在充分认识到手机媒体的重要德育价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单一僵化的德育形式,适应新时代高中生的认知方式,规避手机对学生思想的误导,促进语文和德育的融合。

【关键词】语文课堂  德育渗透  手机媒体  冲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0-0066-02

一、手机媒体对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冲击

首先,随着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投入在手机中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手机对德育对象的占有,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德育引导在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方面的作用日渐居于次要位置,学生更青睐于从手机媒体上关注生活和认识世界。很多高中生的课余时间花在阅读网络小说,观看电视电影,浏览娱乐新闻上。其次,手机媒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内容,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观看、学习以及娱乐需要,甚至不少媒体为了追求点击量,在呈现内容上出现一些娱乐化、庸俗化、暴力化、低层次、低品位、低水准的内容,而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审美能力和自制力,很容易沉浸于对这些低俗负面的内容的浏览之中,日渐对高中生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构成一定的戕害。再次,手机媒体的开放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封闭性。因为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需要、交际需要和购物需要,使得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遇到问题更愿意沉浸于手机之中的虚拟世界,缺乏和同学、老师的交流,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出现了易爆易怒的心理,甚至降低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此外,手机媒体几乎全天二十四小时在向学生传播各种信息,对学生构成了全方位的思想“包围”,很多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内容也因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在学生的心中滋长,在文化方面,学生沉浸于西方文化的崇拜和迷恋之中,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利于促进高中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上几点,都需要在正视的基础上加强对手机媒体的引导,使手机发挥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手机媒体在语文课堂德育中的应对策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语文德育教育是说教形式的,而高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形成,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拉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既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建设,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成效。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学生玩手机的行为不要横加干涉,更不要随随便便没收学生的手机,应该在信赖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手机媒体的教育,借助于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讲解手机的弊端和负面作用,提升学生的预防能力和自制能力。针对一些学生由于认知力不足,更喜欢观看一些娱乐和八卦新闻的问题,教师也应该本着一颗诚心,不要强制学生去改变自身行为,应该借助于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启迪,让学生从关注别人的日常行为中走出来,把时间用在关注自我的成长之上。

(二)利用手机媒体融合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课文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挖掘课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境界,培育学生热爱真善美的人类世界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预习和作业等环节,加强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沁园春·长沙》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预习作业发送到学生的手机邮箱里,让学生利用手机搜集诗词写作背景,观看诗词释读讲座和诵读视频,借助于手机中的笔记APP等写下鉴赏感悟,表达对伟人改造旧社会的豪情壮志的向往和钦佩,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教师。这一学习过程突破了书本的局限,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发现手机媒体对于语文学习的丰富价值,同时又因为在知识教育中融入了德育教育,培育了学生的精神品味,激发了学生的人生理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手机媒体开展互阅互评活动,把学生的作品拍成图片或者制作成PDF文件发送到群里,大家一起修改彼此的作品,围绕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等写下评价语。教师作为引领者,可以经常在群里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利于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写作题目,如我和祖国、传承红色文化人人有责、理性消费和盲目消费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在思维辩论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社交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了解和引导

如今,微信和QQ等社交平台已经走进高中生的生活,他们愿意在朋友圈和空间等领域抒发个人学习和生活感悟,教师可以加学生为好友,经常浏览学生发送的内容,对于良好的个人感悟和正确的个人行为给予及时的点赞,对于消极和负面的个人感触要通过留言的形式和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走出认知误区,以积极乐观的姿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比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朋友圈发送了一条“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引导我要做一个热爱生命的人”的信息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点赞赞扬学生的感悟和思考,当发现学生在空间发送了一条“叔本华说: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满足时无聊,欲望不能满足时痛苦”的信息时,教师可以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味和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对未来和命运充满信心。此外,針对一些高中生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沉迷西方外来文化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借助于社交媒体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每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借助于手机媒体开展文化感悟交流互动,大家一起发送包粽子和赏月图片,在其乐融融中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一些高中生经常利用手机观看短视频,看网络小说,玩电子游戏,在手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学生,也影响到未来发展。对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现实问题,经常开展一些“手机利弊分析”之类的班会,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各自的使用手机习惯进行交流,凝聚学生共识,使学生养成使用手机学习文化知识,拓展生活视野,增强价值观念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机的丰富性内涵,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APP等,如学习强国、央视频、微信读书等,引导学生下载。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网上寻找一些优秀电影和话剧等推送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随着短视频的普及和发展,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快手或抖音账号,把语文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短视频之中,引导学生观看,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培育学生的思想认知。

(五)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手机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得语文教学不再受制于课堂和学校,也不再受制于学期安排,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学生进行语音和视频连线,关注学生的假期学习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把阅读的书籍如《乡土中国》以及社会实践内容发送到教师的微信里,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在假期的成长以图片和微视频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如读过的书,玩过的地方,写下的读后感和游记等,师生之间一同交流和提升。为了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假期开展“每日一读”活动,引导学生每天在群里发送电子书籍的截屏,附上各自的阅读感悟,大家一起阅读和交流,营造读书氛围,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自觉远离低俗网络小说对精神和心灵的戕害。

(六)提升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家长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等了如指掌,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于手机增强和家长的联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发现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给予必要的纠正和引导,让家长给孩子营造宽松温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经常在家长群中发送一些优秀文化讲座和视频,引导家长观看,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和感悟,既能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又能在交流互动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家长的解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个人行为的养成发挥家长的作用。

(七)在培育自身综合素养中促进学生信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才能树立榜样,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人手一部手机的现实条件下,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抒发学习感悟,表达独特思考的灵感源泉,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矢志不渝的关心学生的成长,以一颗诚心和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帮助促进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賴。应该说,手机媒体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对于已经具备初步的自我判断能力的高中生来说,现实生活依然对他们发生着主要的影响,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抵御手机媒体中的暴力化和娱乐化信息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切实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

三、结语

发挥手机媒体的德育优势是新时代语文德育教育的必要趋势。在手机已经成为高中生的重要日常生活工具的时代,语文教师要认清现实,创新语文教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成效,利用现代化社交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增进师生思想交流,使学生自觉远离低俗文化内容的误导,树立远大志向,走好未来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丁阗.高中德育工作面对“微网络”时代的应对策略分析[J].求学,2021(23):9-10.

[2]庄金秀.浅析新媒体时代下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改革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9):15-16.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德育渗透冲击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