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创新课程开发价值

2021-04-13于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开发价值

于丽

【摘要】“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创新课程的构建和教材的开发,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美术造型基础、创意设计思想、信息操作技术、岗位项目作品等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机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内容、项目案例等全面的开发与研究,对接数字媒体专业群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岗位项目任务将“技术”“艺术”“思想”进行科学融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美术基础作为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群通识课程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美术设计  创新课程  开发  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73-02

一、课程开发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职教20条”;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通知要求,“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因此,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群主要包含的专业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专业群的组建逻辑,一是所含的专业性质相同,三个专业都是将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具有“技术”与“艺术”跨界融合的特点;二是三个专业所含的专业课程内容相似,其专业群核心课程都开设素描、图形图像处理、实用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等;三是就业方向相通,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都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和跨越性。因此专业群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利用集群优势共建共享通识课程,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二、课程开设现状

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为“三级课程体系”。

一级体系是文化基础模块。即依据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求,中职学生要完成语文、数学、外语、德育、体育、信息技术等国家规定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文化基础。二级体系是专业通识模块。即数字媒体专业群无论是平面设计、影视后期或动漫游戏方向,都需要学习素描、色彩、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等课程,需要具备专业群通识模块能力,为深入进行专业方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级体系是专业核心模块。这一阶段是强化岗位技能、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根据学生选择的就业领域和岗位目标,按照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设计、数码图像处理、室内装潢设计等专业方向进行技能强化。

按照国家教学标准,数字媒体专业群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实用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等,目前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主要情况如下:

1.“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及教材

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图形绘制、网页制作、广告设计、印刷出版等领域,是平面设计人员首选的软件。目前中职学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主要是基于如何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形图像的基本处理及应用,教学内容以软件使用和操作为主,由于Photoshop软件是平面设计的主流软件,因此此类教材体系比较成熟,版本和数量较多。

2.“实用美术基础”课程及教材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均开设此类课程,但目前课程和教材尚无明确的体系和规范的标准。由于数字媒体专业群一年级开设造型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等,学生是在传统画纸上进行造型能力的训练。因此中职“实用美术基础”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如何将传统美术原理以信息技术的方式体现在媒体设计中,物化形式是计算机岗位项目任务。目前的中职“实用美术基础”类教材,主要涵盖的内容有素描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美术基础内容的介绍不够全面精炼;部分教材虽然也以信息技术手段表现作品、解读美术原理,但项目任务与教材内容的匹配度不足,对信息技术、创意思想、美术原理、项目任务的关系缺少梳理,而中职专业教师普遍按照教材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因此“实用美术基础”课程的体系构建和内容开发尚需完善。

3.“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课程及教材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开设本门必修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开设本门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定位是学生初步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完成平面设计岗位项目任务,解读平面设计作品的创意思想、设计方法、风格美感等。目前的中职《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类教材,多数是以招贴设计、封面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等项目任务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进行创意、设计、方法等的分析。

三、课程创新价值

1.梳理通识课程关系

根据目前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群通识课程的现状,需要对图形图像处理、实用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等课程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同步进行教材、项目案例、教学内容的开发和研究。

从事计算机平面设计、影视后期处理、动漫与游戏制作、数码图像处理等工作,需要具备四项基本功,一是具有传统美术的深厚基础;二是掌握数字作品的设计语言;三是熟悉设计岗位的项目要求;四是熟练运用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和深厚的岗位设计知识,能够按照项目要求,将多种设计要素融会贯通,并运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中职开设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主要解决的是软件的操作技术问题;“实用美术基础”课程,是素描、色彩、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传统基础美術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课程,既需要在制作项目任务中融入、解读传统美术的基础理论及理念,又离不开项目任务的操作、软件技术的支持;“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课程,主要针对岗位项目任务进行思想、创意、美感、方法等的讲授。因此“图形图像处理”可以独立构成一门课程,以讲解软件技术为主;而“实用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这两门课程都涵盖了传统美术、创意思想、设计语言、岗位项目、软件技术等内容,是相互融合、无法割裂的有机整体。因此,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两门课程打散、重构,提出创新课程“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完善或覆盖原有“实用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课程。

2.创新通识专业课程

“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创新课程的构建和教材的开发,打破了“实用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等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美术造型基础、创意设计思想、信息操作技术、岗位项目作品等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机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内容、项目案例的全面开发与研究,对接数字媒体专业群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岗位项目任务将“技术”“艺术”“思想”进行科学融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美术基础作为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群通识课程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如图所示是“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礎”课程“四模块”“三融通”图解。“四模块”是指在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中,要设置“美术造型基础”“创意设计思想”“信息技术操作”和“岗位项目作品”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三融通”是指在“美术造型基础”模块中,一要体现“实用美术基础”中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美术原理;二要体现“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中创意思想、内容文字、图形图像、版式设计、风格美感等设计语言;三要体现“信息技术操作”中绘图、修图、路径、选区、图层、颜色、文字、通道、滤镜等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造型”“理念”“工具”等“四模块”“三融通”进行全面整合、有机融合,与职业能力对接,将职业岗位中的图像处理、招贴设计、封面设计、插画绘制、包装设计、网页制作、广告设计等项目任务进行凝练,通过岗位项目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开发与研究,符合国家对专业建设、课程构建、教材开发、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同时创新课程的提出,对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群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通识课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课程共享、资源整合、专业共建、岗位互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欢.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市40所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状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3)

[2]菅光宾,詹青龙.基于中职师资培养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1,21(2)

[3]王振鹏,佟月霞,郭文超.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开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