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高中物理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2021-04-13黄文锴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高中物理互联网

黄文锴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活动计划,广大物理教师正寻求新的教学形式,为物理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主题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主题教学策略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效运作,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也能促使教师的授课活动更加顺利、有效。针对这一点,本论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以互联网视阈下的高中物理主题教学策略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物理  主题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69-02

一、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一言堂”的讲授方式,把课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吸收教材知识上,而且教学形式单一。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讲课,学生听为主,讲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交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大多只能对一堂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把握,头脑中缺乏整体观,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认知不够准确。主题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主题性”,在开展主题性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师生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进行互动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即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合作。“主题式教学”难以深入贯彻“主题式”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物理学习效率难以真正提高。

(二)教师信息化程度低

互联网视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吸收物理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带来方便,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纵观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可以发现,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不够成熟,导致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低下。物理学教材中大量存在实验活动、拓展材料等,需要学生调动视听感官去认识,如果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当教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时,需要重新规整学习内容,利用电子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学生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够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原动力。物理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部分学生由于对物理的抵触心理而无法真正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与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在运用主题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时,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物理的抵触心理而无法真正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常常感到迷茫,从而导致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二、物理主题教学在网络视阈下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主题式教学在网络视阈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开展,能促使教师运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坚持“整合-归纳”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并为学生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空间,促使其在感知能力上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也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开展以“实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整合实验单元内的实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整理实验方案,并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积极参加不同实验活动,在对比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网络视阈下物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开展,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制定合理的主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吸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将看到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作用,积极学习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将教学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看到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吸收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将得到不断提升发展,教学能力将随之提升。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性教学设计的主旨之一就是要在听、说、读、写、做、想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 口、鼻、舌等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下,重新融入互联网知识资源,还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學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生有较强的参与兴趣时,会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指导,完成相关课堂活动,从而加深对物理的探究动机。

(四)帮助学生加深物理认知

课程内容不仅是教师单方设置的特定知识系统的载体,还需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现有开拓、研究的学习内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参与中,注重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专题探究,学生对有关物理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视域下物理主题教学策略

(一)网络技能训练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对于教师的网络技能等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络技术应用,就需要现行做好技能提升工作,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高效调配,保证教学计划进行。网络技能训练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果等,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手段进行教学工作,知识体系的抽象程度高,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等多种工具实现教学工作新途径,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老师的思路和思维等,主动探索和尝试,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学和学习是双向互动和促进过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观察老师的应变能力,处理事务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和探讨物理知识。学生面对的是枯燥无味的教学课本,教师可以利用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技能,以更加新颖、直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物理知识。经过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等一系列手段,提升教学的质量和精度等,也就深层次结合着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师的日常技能训练中提升PPT制作、PS绘画、微课等多方面能力,都可以为主题教学和物理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提供很好的帮助。

(二)微课教学的应用

微课教学和日常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在短时间教学和针对性知识点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短期内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不限制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开展教学工作,提升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微课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师生之间互动性增强,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学习模式。比如,针对磁场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对洛伦兹力的认识和性质上理解出现了困难,也就导致实际试验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完全吸收知识。微课可以在重难点知识讲解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将课堂试验过程录制成微课,进行针对性讲解。准备一个抽真空的电子射线管,将U型磁铁置于内部,在视频中让学生清晰地关注到阴极发出电子束和在阴阳两极作用下形成的荧光,直接反映了电子束的运动轨迹。这种清晰、直观、有效的实验过程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束本身是直线前进的,而在U型磁铁干扰下荧光会发生变化,电子束的轨迹变化也就表明运动受力的影响。在微课的细致讲解和清晰的图示下,学生不了解的地方可以迎刃而解,在查漏补缺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三)教学情境

互联网背景下课堂多元化发展程度提升,需要以多样化的课堂情境设置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课件中融入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将课堂教学的丰富度提升,也生动地展示了各种内容。融入“互联网+”理念,将课堂的有趣性大大提升,而不是让师生陷入物理学习的困境中。高中物理的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也很难找到其中的乐趣,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工作,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创设工作流程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与有效分析等,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到位。

(四)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持续互动、有效学习、主动思考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先利用网络手段做好深入的前期知识探索工作,从不同角度进行知识的预习等,才能在课堂上保证师生良好互动过程。事实上,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等及时发展和探索物理现象,高中学生也具备此项能力。以生活为纽带,探寻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但是教师缺乏启发性手段,需要利用外部工具提升学生的提问、分析综合能力,也提升教学工作水平。例如,在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关章节中,利用NOBOOK平台让学生提前感受磁铁在线圈中上下运动会产生电流,从而引起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就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讨。学生会提出各種方法和想法,教师可以在热烈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解决如何确定电流的方向,如何设计实验并且通过自主实验进行探究找出实验规律,得出楞次定律。让学生自主在网络虚拟和真实实验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四、结论

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抽象性强、系统性要求高、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连接少,针对于这种现象,传统教学方式应用有效性不足。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系列教学工作,可以提升物理知识的直观性,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梅.“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41):145.

[2]陈龙.“互联网+”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65):112-114.

[3]刘月宾.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高中物理数字化高效课堂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23(13):221-222.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高中物理互联网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