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2021-04-13俞运龙孙苗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俞运龙 孙苗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在革命时期,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独特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大学生思想先进性的必要保障,对于高校的青年大学生而言,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引入,可以积极地推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本文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介绍将此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旨,以及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的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运用和实地活动开展的路径。通过分析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困境和可行措施等,为高校因地制宜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年学生奋发有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46-03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红色文化是我国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一般来讲,红色文化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两项根本历史任务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整合而形成的特定革命文化,蕴含了良好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2]

大别山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先后发动了“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创立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大别山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大别山人民以铁一般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的革命精神,开创了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光辉历史,凝成“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大别山精神和“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3]

2017 年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研究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就在其中。因此,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让大学生重温当年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不断端正自己的价值认识,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同时,对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祖国的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功能及应用

(一)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主旨方向和丰富教学内容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先辈们在革命长期实践中,通过红色基因孕育出来的先进文化和高尚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大别山红色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其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非物质文化的方面主要是指精神内涵,其所蕴含的坚定政治立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爱国情操,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物质文化方面则主要包含大别山抗战革命历史、鄂豫皖苏区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文艺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为教学活动提供货真价实的教育素材,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载体和落脚点。

(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价值导向和道德滋养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源头之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不管是从精神维度,还是物质维度上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载体,凝结着革命先人理想坚定、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严守纪律、永跟党走的爱国情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高尚道德,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教育价值和精神教化功能。当代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环境下,对艰苦朴素了解得不是很深刻,加之国门开放后,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错误思潮的渗透,曾导致了大学生在烈士陵园穿日军装、田佳良辱华等不良事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出现的政治迷茫、信仰滑坡、理想缺失等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传承的困境

(一)教育形式单一化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运用红色文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仍局限于简单认知层面,存在教学方法简单化,课程内容创新匮乏。一方面,囿于编写的篇幅,书中仅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表层叙述,在内容上未能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创新的形式体现出来,单纯枯燥的论及和输出红色文化教育是很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引导的,在形式上采取了思政教师“满堂灌”的填鸭教学,致使大学生被灌输的理论知识过多,产生厌倦、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红色教育链还不完善,利用利用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深入鄂豫皖苏区纪念馆、烈士故居等地开展实践调查较少,红色文化场地多位于偏僻地方,外出考察需要繁缛的申报,对学生安全高度负责,加之活动开支较大,一些高校存在经费不足的窘境,这使得红色教育难以达到“内化于心”的教学目的,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主体诉求差异化

虽然教师方面拥有部分红色资源,但在形式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具体教学使用上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和课外实践中,而青年学生因为社会、家庭等复杂的环境也未能对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导致高校思政工作者容易忽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的爱国意识就会弱化,爱国情怀也逐渐缺失,一些言行举止已经严重脱离了大学生应有的行为规范。部分学生还极力推崇外国文化,对本国英雄麻木不知的现象已经不在少数。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诉求已经迫在眉睫!

四、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专技结合,加快“思政+研学”工作队伍建设

就湖北省而言,2009年在教育厅的组织下,成立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足以显示省政府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视程度。省政府同地方高校又及时对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进行规划和修缮,加大了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开发与运用的政策及资金倾斜力度。并从大别山革命老区和高校教师中择优培养专业研究人员,构建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台,成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传承与保护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学人员,更应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理论,广泛涉猎大别山红色文化知识,增强自身对红色文化理论的阐释力。同时作为大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员,更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大别山红色文化观念,在红色教育实践中注意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对话,缩小与大学生的距离,深切关照大学生群体当下的关心内容及求知欲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统筹规划,整合区域内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收集和整理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并实施二次创作。鼓励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科研活动,开展诸如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体系、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日常教育和引导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等领域的研究。鼓励“思政+研学”研究人员出版有关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著作,支持其积极申报与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资源相关的各类课题,选派研究人员到党校学习或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考察,以提升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三)构建课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加强红色教学主导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供适当经费,支持教研人员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如开设《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提升》《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等公共选修课。在高校的宣传网站上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发表与大别山红色文化、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评论文章、稿件,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

发挥红色实践育人功能,定期安排组织大学生去大别山革命圣地进行调研考察或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搜集、发掘、整理各地、各类型的大别山红色资源。因大别山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除深入省内的大别山红色研究中心,还可以去邻近省份了解他们关于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的优质资源。在高校或者具体学院中还可积极组织青年学生举行与之相关的红色题材艺术创作和编导一些文艺活动,鼓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下乡宣讲,让红色文化下基层等活動。

与此同时,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还应融入学校学院的文化建设之中,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党团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缅怀纪念活动,组织大别山红色电影播放周,开展“映山红杯”校园红歌赛等让大学生重温红色历史,进而提升思想境界。

五、结语

在我们挖掘、观看、传播、参观这些红色故事、红色展演、红色基地的同时,这些不仅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更是为了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实践开来,这些正是我们作为思政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伍松.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湖北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173-173

[2]巫昌雄.高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7):12-14

[3]鲁敏.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N].安徽日报;2019-05-14(版次:06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