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馆校合作的育人模式探讨

2021-04-13刘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馆校合作育人价值高职院校

刘畅

【摘要】馆校合作开辟了博物馆和高职院校合作育人的新渠道,挖掘了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教育职能,同时把博物馆优秀的历史、文化、科普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工作中,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高职院校要积极和当地博物馆工作,联合博物馆开发数字化文化教育平台,并借助学校微博、微信平台推送博物馆信息,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特色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激发学生参观博物馆兴趣,邀请博物馆馆员进校园,定期开展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教育,全面提升馆校合作育人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馆校合作  育人价值  合作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盐城市博物馆‘馆校合作’现状及常态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skC28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30-02

高职院校要和当地博物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联合开发数字计划文化教育平台,在学校官网、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推广,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当地各个博物院信息,激发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兴趣;邀请博物馆馆员在校内举办讲座,讲解特色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资源的深度融合,在校园电子图书馆平台开设博物馆模块,方便学生在线查询博物馆信息,并利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全面提升馆校合作质量。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馆校合作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馆校合作存在沟通壁垒,合作方式单一

大多数学校只是在特定日期为学生播放当地博物馆宣传片,介绍当地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珍贵文物和地方特色历史,很少利用新媒体开展馆校合作,集体性博物馆参观活动也比较少,这充分说明博物馆和高职院校合作方式比较单一,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缺乏常态化合作育人机制,资源利用率低

很多学校只是根据自身阶段性需求寻求博物馆合作,例如在清明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才会和博物馆进行合作,平常很少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工作,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比较低。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博物馆和高职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是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把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博物馆资源衔接起来,这是后续工作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缺少馆校合作管理人员,育人效果不理想

馆校合作不仅需要熟悉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历史、人文、艺术素养的管理人员,但是目前学校只是安排行政人员和博物馆进行接洽,没有培养专业化馆校合作管理人员,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校行政人员对博物馆资源缺少了解,博物馆和高职院校教育职责划分不太明确,馆校合作管理比较混乱,校园文化展览效果不太理想。

二、高职院校开展馆校合作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服务机构,不仅为群众展示各色珍贵的历史文物,还对地方历史、文化、军事等进行讲解,为参观者普及历史文化展示,进一步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例如博物馆利用自身抗日战争珍贵文物和高职院校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大学生讲解抗日名将杨靖宇、革命烈士赵一曼、江姐等人感人肺腑的事跡,利用真实的展品、感人事迹激起学生家国情怀,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公共教育作用。

(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博物馆和高校都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馆校合作可以实现“1+1>2”的教育效果,进一步提升国民文化素养。馆校合作模式可以开辟国民素质教育的新渠道,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基层文化馆建设中,鼓励他们担任博物馆义工,为群众普及文化、科普等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扩大博物馆知名度,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博物馆,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的兴起,大学生对博物馆的关注度非常低,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的了解都来源于课堂,馆校合作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馆校合作模式可以把博物馆资源和学校资源深度融合,博物馆馆员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每一件藏品历史、文化价值,让学生透过这些文物了解千年传承历史,唤醒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有利于唤醒大众关注博物馆教育功能

很多人只是把博物馆看做景点,看似热闹的博物馆旅游热还是缺少了文化韵味,馆校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广博物馆文化教育,把大学生转化为博物馆“代言人”,激励大学生加入基层文化建设队伍,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在学校内举办传统文化展览,为全校师生展示博物馆资源,激发师生博物馆参观兴趣,博物馆也可以借助学校宣传自身馆藏资源,吸引更多学生、群众走进博物馆。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馆校合作育人策略

(一)邀请馆员举办文化讲座,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和当地博物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博物馆馆员进校举办讲座,讲解中国民族灿烂的文化史、文学史、手工艺品,还可以讲解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学校要和博物馆联合制定馆校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双方工作职责,明确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使用、文化讲座时间表、数字化博物馆资源展示等;另一方面则要明确博物馆和高校校内外文化展览活动,为学生提供博物馆短期义工岗位,把就业指导工作和馆校合作模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行情,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建设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打造馆校合作数字化平台

高校可以联合博物馆开发数字化教育平台,把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和校内图书馆资源、线上教学平台衔接起来,进一步拓宽馆校合作渠道,推广当地博物馆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质量。例如学校可以把博物馆网站链接挂在校内电子图书馆首页上,并及时为学生推送博物馆相关历史文化资源,例如文学艺术类书籍区域可以介绍博物馆珍贵的瓷器、玉器和书画作品,激起学生前往博物馆一探究竟的兴趣。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各个专业骨干教师前往博物馆学习,学习博物馆文化、艺术、科学和创新教育资源,并把这些纳入学校专业课教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并联合博物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例如拍摄博物馆内讲解视频,分为传统文化、抗日战争、长征和地方文化等几大模块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推广馆校合作数字化平台,可以在图书馆内电子屏幕上推送数字平台、在电子图书馆平台播放博物馆视频等,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博物馆信息,从而提升馆校合作质量。

(三)新媒体宣传馆校合作,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来宣传馆校合作,进一步推广馆校合作数字化平台,及时为学生推送当地博物馆展览活动、宣传博物馆志愿者招聘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博物馆参观活动,激起学生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等的兴趣,运用图片和短视频来推荐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扩大博物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学校可以在官方微博推荐当地博物馆展览活动,把博物馆纪录片在首页进行播放,介绍博物馆镇馆之宝、发展历史,为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华古诗词、古典文学、民族手工艺品和少数民族文化,让学生在手机上学习传统文化,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博物馆介绍,培养大学生文化认同感。

(四)培养馆校管理团队,定期组织博物馆参观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馆校合作管理人员,邀请博物馆优秀馆员参与校内教师培训,为校内图书馆工作人员、行政人员讲解文化历史、馆藏资源,进一步明确博物馆和学校教育职责。博物馆要负责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定期安排馆员参与校内文化讲座、深入校园举办文化展览,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学生身边,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博物馆数字化平台操作,及时更新数字化资源,还要为学生提供免费参观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化。学校要重视馆校合作改革,除了打造信息化馆校合作平台,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珍贵文物,听取专业讲解员介绍,塑造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和文化观;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了解博物馆各种岗位,让他们了解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端正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四、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育优秀人才的摇篮,承担着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重要,这一育人理念和博物馆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馆校合作模式,促进博物馆和高职院校资源的深度融合。学校要积极把“互联网+”理念融入馆校合作工作中,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和微博账号宣传博物馆文化资源、展览信息,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把馆校合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组织学生体验博物馆志愿者岗位,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晓虹.让青少年在中华文化雨露中健康成长——馆校合作培育家国情怀的行与思[J].人民论坛,2018(25):134-135.

[2]周瑶.学习理论视角下看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結合[J].中国博物馆,2020(4):22-26.

[3]龙霄飞,白杰.博物馆与高校合作模式、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首都博物馆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实践与展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32(4):10-14.

[4]果美侠.馆校合作之审视与反思:理念、实践及第三方[J].博物院,2021(1):52-57.

猜你喜欢

馆校合作育人价值高职院校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时期科技馆与学校合作模式浅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浅谈福州科技馆差异化科普活动探索“馆校合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