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人才培养
2021-04-13曾新洲李怡
曾新洲 李怡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乡村人才既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也是高职教育全方位服务“三农”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从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的需求入手,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全日制大学生產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符合产教融合理念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来进行乡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乡村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8C1831);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乡村工匠培养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9JJ70079)。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015-02
一、乡村振兴多元化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因此,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发展,既要打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要建设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还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既需要培养科技人才,也需要留住乡间艺人;既需要懂技术的“土专家”,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总体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市场力量,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他们以农业为终身职业、掌握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新型农业从业者,热爱农业事业、懂农业技术、善农业经营,是我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管理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乡村发展的驱动力。他们视野开阔,对于解决问题“三农”问题有独到的眼光,有高度的三农情怀,爱农村,懂农业,愿意扎根乡村、深入乡村,既有为农民服务的坚决信念和坚定毅力,也有突出的农村业务工作能力,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领路人。
(三)技能型人才。农村技能型人才是能为乡村振兴服务、掌握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包括新乡贤、土专家、田秀才等,他们是发展产业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乡村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带动者,帮助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乡村文明的目标。要鼓励他们更好地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技能,带强产业、带动致富、带出发展。
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我国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
(一)结合农村实际,建立行、校、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应用场景示范基地项目,联合搭建校企合作精准扶贫平台。校企共同提供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努力提升农村人员技能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引导农业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二)围绕产业特色,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农村行业人才培养。根据高职教育教学和乡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持续加强改革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将与乡村经济紧密关联的课程内容搬上课堂,开展各类研学课程和校本教材,挖掘本土素材,拓展专业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聘请校外专家围绕专业技能对学生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专家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考察,择优选择毕业生建立师徒关系,通过师徒制学习模式来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但是做好产教融合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许多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和经验不足,我国高职教育许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仍然存在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产教融合没有实现共同培育乡村人才的目的等。
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人才培养对策
(一)构建全日制大学生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时,应该面向乡村需要的、高职教育能做的、学生愿意去的“找交集”——围绕乡村基层治理、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需求,在学校系统训练中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各类人才。吸引大学生返乡,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1.促进学校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构建校园“爱农”精神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应适时将“懂乡村、有乡情、感乡恩”纳入学生精神文化教育内容,可以通过举办乡村振兴讲坛等活动,聘请返乡创业知名企业家进学校宣传演讲,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深化大学生返乡的观念;也可以与农业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农产品营销、电商直播等活动;还可以引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农业实训与示范基地等处所开展现场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切身体验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既能将他们培养出“有技术、懂经营”的“三农”学员,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业完成后回乡服务于“三农”工作的意识。
2.促进专业设置与乡村发展契合,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集群。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涉农高职院校应遵循“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服务乡村”的基本理念,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坚持实用原则,不盲目跟风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改革“城市取向”的专业设置方式,应以本校现有专业为基础,建立对接乡村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涉农”专业或将专业方向调整为“涉农”方向,着力培养适合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根据当前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和农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打破涉农专业设置过于细化的界限,设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工作开展的大专业——大农学专业、农工商专业、乡村管理与服务专业等,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促进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围绕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板块,推動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采用“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农村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有机统一,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探索高职院校和农村行业企业共同培养的新机制,由高职院校教师和农村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授课,高职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农村行业企业专家主要负责实习、实训、案例、项目方面的教学,高职院校教师课余时间下企业实践学习,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农村生产实践,开发“产业+”融合式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高地,共育乡村振兴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符合产教融合理念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高职院校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推动高职教育更好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构建符合产教融合理念、满足农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满足乡村振兴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
1.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训,推进乡村技能型人才产业化和高端化。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等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展实用性强、接地气、多元化的培训服务,通过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田间地头实地教学相结合、网络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灵活分散培训相配套的方式,以农业新科技作为主要的教育培训内容,帮助传统农民学习掌握数字化、智能化专业技能,尽快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建立县级培训中心、乡村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三农”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智能智慧+”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打造乡村振兴智能技术服务人才品牌,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能需求。
2.高职院校根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与乡村产业建立长期的帮扶合作机制,进行产、教、研深度融合,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对口就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数字技术”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高职院校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做好农村各类高素质人才示范培训与轮训,打造乡村特色技能人才品牌,开发特色农产品,推动乡村特色产品走向大市场。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振兴,高职教育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校园文化、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乡村实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2017-12-19.
[2]过国忠,徐卓然.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新型职业农民[N].科技日报,2021-03-10.
[3]刘华,刘红.“五链合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实践[N].光明日报,2021-02-23.
[4]付名煜.产教融合点亮乡村经济[N].丽水日报,2020-10-23.
[5]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4).
[6]张丽叶,黄良杰.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人才培养[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1).
[7]人民网江苏频道.人民日报:乡村人才既要引得回又要留得住[N].人民日报,2020-10-23.
作者简介:
曾新洲(1978年-),男,湖南新邵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李怡(1979年-),女,湖南新邵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