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1-04-13李沁瑜
【摘要】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江苏省推进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让“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游戏课程化”的新型课程模式,其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构建发挥多因素协同游戏课程化的实现路径,为游戏课程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 游戏课程化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175-02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幼儿园在全国各地普及,人们对幼儿园教育更多体现在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因此,我国很多地区以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为目的陆续推行课程改革。尤其是江苏省率先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提倡保证幼儿基本游戏活动时间,把游戏精神渗透到了课程实施,游戏逐渐回归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地位。然而,迫于分科教学传统和入学准备压力,课程游戏化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幼儿教师理解片面化、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较差、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师幼互动的质量低等问题,需重新反思游戏回归到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路径。
安吉游戏提倡“把游戏的权利还给了幼儿,放手让幼儿游戏”,为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困境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因此,王振宇教授在总结安吉游戏经验、价值的基础上,创新解读课程与游戏的关系,提出了“游戏课程化”,认为游戏课程化是指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本质是构建以彻底清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为目标的新型课程模式。虽然游戏课程化的提出推进了游戏回归到幼儿园基本活动,为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但经过文献梳理,目前对游戏课程化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施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依据幼儿园的教学实际,探讨游戏课程化的实施路径,为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是建立完备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一方面,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设置教育素养相关的必修通识课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应开展多种渠道和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践的桥梁,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通过参加丰富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获取支持儿童发展的实训经验。对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以游戏课程化为主题的培训和指导,为幼儿教师在运用游戏课程化过程中遇到问题答疑解惑。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并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在职培训,进行正规专业化的指导,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增加对游戏课程化的认识,丰富自身游戏化教学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课程化中的关键角色,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每个环节。在课程内容上,游戏课程化的课程内容应当将选取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内容作为游戏课程化的重要参考。因此,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就地取材,尽量采用无结构或者低结构的游戏材料以便幼儿自主游戏建构。同时,幼儿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本土文化植根于幼儿游戏过程;在课程实施上,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注重与幼儿进行深层次、高质量的互动,与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加深幼儿对当下游戏的理解,拓展补充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引发幼儿对新生长点的关注。此外,教师应利用幼儿园园所条件,创设多样性、启发性、探索性的游戏环境,利用环境的神秘性引发幼儿产生各种疑问,激发幼儿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思考;在课程评价上,幼儿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幼儿将游戏过程的有趣发现用画笔记录下来,并让幼儿以游戏故事的形式与同龄们分享展示,与幼儿合作并建立起一日生活的成长档案。
二、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游戏课程化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群体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只有家长转变传统的观念,理解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实施价值,才能促进家园合作,为实施游戏课程化提供重要保障。
首先,加强游戏课程化的宣传力度。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以游戏课程化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参观,参加游戏课程化的主题讲座,向家长展示游戏课程化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幼儿的学习成果。同时,家长也可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身临其境,从嬉戏中理解游戏课程化的实际意义,并鼓励家长对幼儿游戏的实施提出建议,让家长间接地参与到幼儿游戏的建构中。
其次,利用线下线上平台,针对家长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幼儿教师需要定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沟通,可以在社交平台与家长及时反馈幼儿的每日表现,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送每个幼儿的动态,让家长时刻关注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成长。
最后,促进幼儿园与家长共建学习共同体,为游戏课程化的顺利开展形成合力。为了游戏课程化的家园合作能够有序进行,家长与教师必须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构建能够进行信息互换、技能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家长从中获取观察能力、与孩子进行有意义对话的能力,将幼儿参与游戏课程化后在家庭日常生活的表现给幼儿园及时的反馈,幼儿园据此与家长沟通并改進,为游戏课程化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补充。
三、从幼儿角度出发看见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幼儿是游戏课程化自始至终的参与主体,也是游戏课程化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见幼儿,了解并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生成游戏课程化的课程。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幼儿教师应到每个即将入园的家庭中进行上门家访或者远程家访,提前了解班上每个幼儿的性格气质和基本兴趣爱好;在开始游戏课程化前,幼儿教师需与幼儿合作并建立起一日生活的成长档案,对每个幼儿进行一个游戏课程化的前测,通过前测发现幼儿对游戏课程化的期待,方便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在幼儿进行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中,教师减少对幼儿的约束和干预,将游戏的主动权都交给幼儿,幼儿可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让幼儿在相对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发展,调动各种感官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的状态,在幼儿的游戏状态中发现幼儿真正的兴趣和需求;在游戏课程化的游戏环节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将过程的有趣发现记录下来,并让幼儿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进行分享,教师应借此与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捕捉幼儿分享时的兴趣点,同时为幼儿每次游戏课程后的分享建立成长档案。
四、优化幼儿园的组织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一是幼儿园园所管理者应坚持构建“以人为本”为理念的管理文化,注重人人参与,提高幼儿教师的参与地位。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让幼儿园的教职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价值。支持幼儿教师推广游戏课程化,为幼儿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激活幼儿教师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幼儿教师充分的主动权和参与权,让幼儿教师更好地理解游戏课程化的实施意义,帮助幼儿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让幼儿教师与幼儿通力合作,转变为游戏课程化的协助建构者。
二是幼儿园园所管理者应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教师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过程模式和课程实施创生取向的游戏课程化,以及艾斯纳提倡的美学评论模式对生成性课程的艺术鉴赏式评价,因此,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应具有灵活性,实施弹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
五、发挥社会多方主体力量,获得社会支持
游戏课程化还需要发挥社会多方主体力量,获得社会多方的支持,如物质环境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的跟进、高校专家研究团队的指导等。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对游戏课程化的财政投入,为游戏课程化的实施提供政策指引和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在幼儿园进行实时跟进,及时发现游戏课程化实践中的问题,履行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指导职责,组织相关培训,支持并鼓励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游戏能力要素的考核;地方高校要履行好服务地方的义务,以培训讲座、实地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扮演好指导者角色,安排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走入幼儿园开展行动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对游戏课程化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夏永芳.以人为本构建幼儿园所管理文化研究[J].新课程,2021(16):217.
[2]钱雨.“课程游戏化”:童年的诗性旅程[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58-64.
[3]金晓群.动态过程路径图助推幼儿园游戏课程化[J].上海教育科研,2020(8):73-77.
[4]郭元祥,杨洋,张越.论游戏课程化的游戏观:游戏的课程本质、边界与层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4):60-64.
[5]黄小莲.和而不同: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1):65-68.
[6]黄小莲.“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命题背后的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57-61.
[7]王振宇.论游戏课程化[J].幼儿园教育,2018(12):3-8.
作者简介:
李沁瑜(1998年-),女,汉族,广东梅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