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教师师德提升策略

2021-04-13孟献刚惠舒靖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立德树人

孟献刚 惠舒靖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教师时刻都面临着各类社会因素影响,其职业道德状况与职业技能水平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的心理与行为。所以,提升高职教师师德是高职教育育人的前提,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先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模式才有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先有师德提升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职教师  师德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教师师德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QZJ06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新时代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YKYB-057)。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040-02

一、师德现状分析

(一)职业追求不强,被物质条件决定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愿意奉献,也才能遵守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才能爱岗敬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但现实调查问卷中却突显出很多高职教师选择职业的标准不是职业理想、追求,而是经济待遇高低的情况;不是为教书育人,而是为工作轻松度或假期长短。也就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高职教师们也没有独善其身,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降低了高职教师的职业信念,敬业精神也不够强。

(二)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管理和育人观念

很多高职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不强,特别是不够关爱学生,没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调查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觉得我上我的课就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管理学生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更有甚者把上课当作独角戏,下面学生听不听、做什么都不管不问。只是在教书,没有在育人。这与《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不仅应该教授科学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还应言传身教、为人模范,教书、育人两不可分,明顯相违背。岂不知教书就是教育人,知识仅是一个载体,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关键。

(三)教学纪律不严,相关制度仍需健全

受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之风的影响,在高职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或违法违纪行为。比如有的教师不遵守社会公德,不依法从教,学术行为不端正,收受学生和家长财物,个人语言粗鲁、行为不检点等,教师这样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师德师风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纪律管理。

二、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师德的要求

立德为先,要求以爱心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既有高中毕业学生,也有来自中专技校的学生,职业院校百万扩招后还有一部分社会学生,面对复杂的生源结构,部分教师失去了教育教学应变能力,有埋怨生源质量下降,学生不好教了的;有不分实际情况,上课一成不变,对学生是否接受不管不顾的。其实,无论生源结构如何改变,高职教师都应以立德为首要任务,以爱为教育的灵魂。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崇高的道德模范力去影响学生,以良好的感情感染力去关爱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熏陶学生,以高超的技能去带动学生,高职教师首先要有“三心一力”,即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学习力[1]。只有把德育与高职课程紧密结合,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引导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每一位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达到新时代高职教育对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

三、提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从教师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思想

首先,高职教师要自觉自发地不断改进和提升自身师德,身正示范,才能真正做到普遍意义上的师德师风改良。教师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个人修养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师如果不在知识上更新充电,仅靠吃老本很快会失去优势,也会逐渐丧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作学术科研时要戒骄戒躁,认真踏实,坚持深入分析研究问题,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不断提升自我品德修养,乐于奉献,潜心于教育事业,明确自身教育使命,清晰认识到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力。

其次,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观和正确的职业思想,价值引领师德提升,让教师认识自身工作价值,在自身认同的价值体系中发展。引领教师树立法治理念,尊重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面向广大高职教师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帮助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依法执教意识。教师要在自主观念中破除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的问题,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如何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等才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力度,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职业思想。

最后,要培育教师具备“民族心”,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潜移默化感染和教育学生。“立德树人”不是一句口号,课程思政也不能生搬硬套,在师德提升的前提下,这些都是润物细无声。所以,高职教师要具备“民族心”,自身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特别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更是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的有力宣传者,不能月亮是外国的圆,要加强民族思想精神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老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若教师崇洋媚外,师德师风肯定存在问题。实践课教师也可以多联系近现代中国各行业发展实际,多正面引导,宣传民族文化和精神,宣传大国工匠事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二)从教师所处环境考虑,学校要构建师德提升协同机制

师德建设和教师所处环境密不可分,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比如以党建先锋精神引导师德提升,组织优秀教师分析讨论育人经验,提供创造更多机会让教师和学生在技能比赛、知识辅导中多接触,让教师多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学校一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活动释放教师工作压力,关注教师心理素质健康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各种类型的师德协同机制,比如构建两级师德督导体系,开展师德调查和风险评估等。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打通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中多倡导师德修养,多推广爱生宣传,提倡以人为本。学校多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维护教师根本利益,提供有力条件,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一线教师的考核主要在工作量、科研、论文成果等方面,过于功利化和程序化,没有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懷”,没有体现教师在立德上、育人上、思想政治熏陶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在实际中逐步总结经验,综合衡量,在定性指标中设置红线,建立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多元化师德评估指标体系等。从教师立场出发,以教师为本,探索建立教师规范和社会道德有机结合的考核导向体制。

(三)从服务对象来看,教师要把握育人重点

教师要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传播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尊重每一个学生。高职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其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培育其享用一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学生,寓爱于教、寓教于乐,强化德育渗透。不能只管学习好的学生、自己喜欢的学生,对差学生不闻不问。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重点还蕴含着师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培养。

(四)师德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既然师德培育提升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势必要考虑对师德培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机制要覆盖从青年教师到中老年教师,从培育到提升再到优化全过程考虑。高职院校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锻炼,但青年教师由于和学生年龄相近,有着巨大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多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范本,因此要从一进校就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提升青年教师师德,比如可以系统开展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并有相应考核,对青年教师入职定目标、严要求,还可以开展校园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地学习、使命担当培训等一系列针对性活动,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学习型青年教师团队。对于中老年高职教师,他们已从教多年,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我们要以引导和优化为主,建立师德监督体系,在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中,将师德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育人效果、教学态度等进行重点考核[2]。也可以建立教师师德个人档案,在培育优化的后期是激励机制的建立,结合各个学校自身不同情况,奖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是增进教师积极性,鼓励其创造性的关键,特别是激励机制能鼓励广大高职教师自觉提升师德修养,是高职教师师德提升的强大动力和有利保障,这样才能形成师德建设中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我们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师德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结合新时期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规律,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具体要求,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在发展中培育提升,在培育提升中深化改革,有效推进高职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新时代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供给”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国坤.基于社会转型期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略论[J].法治与社会,2019(12):159-160.

[2]何沁.浅谈高职教师师德内涵及建设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216-217.

作者简介:

孟献刚(1979年-),男,陕西西安人,汉语言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语文教学。

惠舒靖(1994年-),女,汉族,陕西富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立德树人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