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德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点

2021-04-13胥文中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结合点德育英语教学

【摘要】初中阶段对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它不但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打牢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核心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不但要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技术和能力,形成英语核心素养,同时,要经常利用教学内容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英语学科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本文主要从充分利用教材、适时教育;学会多宽容、回报会更多;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以及多关注学困生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能够有效地把英语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德育  英语教学  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042-02

一、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误区分析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教师普遍比较重视智育教学,追求合格率、优秀率及平均分等各项教学指标,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也存在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词汇、语法、阅读、完型练习、写作等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和做法。当前,我市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是已经普及了小学英语教育,大部分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部分学校甚至在起始年级就开始教授英语。学生普遍學习了四年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升入初中后,如果还是片面追求各项教学指标,不能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往往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产生大量的学困生,给初中英语教学造成困扰,同时对初中英语整体成绩的提升形成不良影响。

二、德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结合的具体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进行适时教育

肃州区初中学校使用的冀教版(衔接三年级起点)英语教材,有着鲜明的特点:每一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着中心话题选材,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爱国主义、尊敬长辈、保持健康、交通安全、健康饮食、名胜古迹、人口环境以及理想前途等等。本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预习引导—提示重点—摆设问题—展开讨论—漫谈收获”的五步教学法,学生在轻松愉悦和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但锻炼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八年级教材内容“What a good kind girl !”和九年级教材内容“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两篇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情况提出问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the future?”让学生处于这种假设情境中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谈自己的未来和想法。教师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一步指出要把理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行动来达成理想。又如“当有一位盲人过马路时,当工厂正在排污水时,你应该做些什么?”再如在“Helen Keller”“China Most Famous ‘Farmer’—Yuan Longping”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向伟人学习,向榜样学习,向自己身边的优秀学生学习。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都应该坚持学习,启迪学生把对学习的理解上升到国家民族的更高境界……如果教师平时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认真挖掘教材的德育结合点,那么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

(二)学会多宽容,回报会更多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出现叛逆心理,和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此时,作为教师,要想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接近他们的内心,宽容必不可少。宽容会使师生之间更加容易交流沟通。学生年龄小,思想不够成熟,因为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存在不足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会日渐成熟。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给孩子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有一次在英语自习上,一位学生站起来解释他没做作业的原因:“我不想做,因为我觉得它对我的作用不大……”竟然有学生当面提出反对意见,真是有点下不了台,尤其此时其他的同学也等待着我的反应。第一次碰到如此尴尬的局面,怎么办?“转180度考虑,解决这件事”是最好的选择方案,于是我平静下来对同学们说:“好,敢说敢做,我佩服你的勇气,作业我重新考虑布置,同时也希望你们以后多提意见、建议,我接受,你们也受益。”一句话带出了我的真诚,同学们一下子也轻松起来,也敢提意见了,收到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那种掩饰自己失误的做法。

基于此种认识,我对个别学生的个别缺点,采取了宽容的策略。如,上课偶尔思想开小差,某次值日生忘了擦黑板……只要他们不多次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就不应该揪住他们的缺点不放,反反复复进行批评,一味地求全责备,有时某些缺点后面,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当然宽容并不等同放任,宽容的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放任却是一味地姑息迁就,放任不管。所以要把握好度。在教学过程中,宽容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也能暴露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这样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内在要求,可以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教师要学会爱学生。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在家希望得到父爱、母爱;在学校希望得到师爱。我们经常听到某学生气愤地说:“老师偏心。”一旦他有这样的心理,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而当他们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他们,就会激发学习的信心和上进心。如九年级(2)班于梦颖同学,尽管在文体活动中表现优异,但是英语成绩不够理想。为了帮助她尽快提高成绩,我一有时间就叫她到办公室来做练习题,加强个别辅导,再附带说上几句敲响警钟之类的话。时间长了,她反而表现出极大的厌烦情绪。她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和我的关系逐渐疏远。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与她闲聊了一个小时,在她的心理警戒逐渐消除的时候,我趁势说:“有什么你就舒畅地说出来,就当我是你的大哥哥了,怎么样?你整天不开心,我教你会更难,相信我,就说一说你对学英语学习的困惑、还有对我的想法。”她一下子感觉到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样,大声地哭了起来,也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才知道我所谓好心的做法不仅仅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反而让她觉得在排斥她,看不起她,是经常用这种方法在惩罚她。我当时就采取了降低要求、另开“小灶”的做法,拿出几道简单的题指点她应该怎样做,虽未全会,但我已觉察到她是在努力,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误会消除了,课下她会主动走过来和我谈谈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事儿,期末考试成绩也由原来的53分上升到83 分。我深深地体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同时也懂得了师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师生之间有了真正的沟通和交流,知识便可以非常顺畅地输送到学生的脑海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四)多表扬,少批评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希望得到教师、同学们的肯定和赏识,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但由于他们还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感脆弱,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很有限,一次检测没考好,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被批评……都可能导致他们萎靡不振、消沉不起。所以,教师要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在课堂上,学生答对问题时给予“Well done” “excellent” “Good job”等正面评语,精彩答案示意同学们鼓掌祝贺。学生受到鼓励,就会越发努力上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努力找出他们自身的优点,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先问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后,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同时督促他们不断努力,争取有更好的发挥。就在教师这一次次肯定、一次次鼓励中,学生的成绩也就越来越好了。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谨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故事,表扬优先,批评在后,效果会更佳。

(五)平时要多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的类型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基础型、能力型、态度型等。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样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当然,对学困生首先要有耐心,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绝非旦夕所至,需要我们耐得住性子,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想办法把学生思想上的“疙瘩”铲平。教师只有让学生心平气和、心悦诚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起搞好学习,提高学生成绩。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并不出色的长跑马拉松队员在比赛中一举夺魁,后来有记者采访他“你是怎样拿到冠军的?”他回答:“我有极易达到的终点,比赛时我把沿途的每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个目标,如此下去,心情轻松,也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受到这个故事的启迪,我每周都帮助部分学困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许多人儿时都有远大的志向——工程师、科学家……但实现得并不多。因为这个目标太遥远,对学困生而言,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不如短时小目标能够很快看到效果。让他们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逐渐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达到了与他们心灵相通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们英语教学头绪多,担子重,不仅要抓好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准备着去激励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德育与英语教學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潘国从.寓德育于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之友(下旬),2010(2):12.

[2]闵丽平.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09(5):66.

作者简介:

胥文中(1976年-),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结合点德育英语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