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培养方法探析

2021-04-13林明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对于动听悦耳的音乐也有独特的认识。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美感培养有待完善,对于音乐之美的认知和欣赏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好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和歌剧就显得费解难懂,所以为了使小学生对音乐能够产生兴趣,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培养节奏感这一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教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感,让小学生在快乐游戏中体会音乐带来的力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从而让小学生在幼小的心里埋下音乐的种子,逐渐主动自发地去接触音乐、学习音乐。而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重点分析了音乐游戏融合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的益处和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  小学生音乐游戏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48-02

音乐一直是人类文明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在很多重要经典历史时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小培养小学生音乐的美感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怀,培养孩子沉稳阳光的人生品格,也有大量研究表明,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利于小学生大脑的发育和内分泌系统稳定健康成长。所以小学生音乐教育十分重要,虽然现当代社会普遍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但其效果不好,归其原因是音乐教育本身乏味而漫长,这与孩子天性相违背。所以本文将分别从小学生音乐教育实际开展的现状、小学生音乐教育有效整合的对策,从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如何提高音乐教育课堂效率,也对小学生音乐游戏融入课堂的具体策略着重剖析。

一、小学生音乐教育实际开展的现状

就当前形势而言,小学音乐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教师还是更愿意遵循相关的学科任务和课本内容来进行课堂音乐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了课堂本该以小学生为主体。音乐教学过于死板,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兴趣不高,归其原因也是教师没有创新思想。大部分教师对音乐的教学几乎就是把声乐课、乐理课以及键盘课来当成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都是只说不做,以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融入音乐课堂,也不利于小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音乐教育有效整合的对策

在学生阶段,孩子们的状态往往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都很容易被快乐的事情所感染,他们都容易被各种各样的音乐熏陶。所以在小学生音乐教育课堂中融入音乐游戏来培养节奏感,儿童会运用身体部分培养自己肢体协调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不同的音乐融合在不同的游戏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的熏陶下,并且还能感受游戏当中的快乐,对音乐的理解也有了深层次的感受,这样的方式淡化了音乐专业知识的复杂,反而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音乐美感的感受上。比如在学习“小花猫和小花狗”这课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适合的音乐,并且借助音乐的氛围给学生讲解其中的故事,让孩子对于故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在课堂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新媒体进行视频和PPT的播放,让孩子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也让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故事当中人物的情感和所经历的人情世故。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根据音乐游戏的节奏和步调自由选择各种动作,而在一个更加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学会做音乐的游戏,才会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学习“娃娃的花裙子”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适合的音乐,一边让小学生做游戏,并且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娃娃要穿怎样的裙子,怎样的衣服,对于裙子颜色的搭配,还有花纹的设计都可以让小学生自主创新,也可以让小学生互相讨论选举出更加优秀的创意,增强了小学生对于课堂的融入,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效率。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快速应变能力,很多的音乐游戏都需要生动的表演和角色的扮演,这些都需要学生站在课堂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三、节奏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要让小学生自己认识到音乐的美感从而让他们自发地融入课堂、学习音乐,在课堂上老师更应该让小学生详细了解自己所听到的音乐的节奏,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在心灵的共鸣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澎湃感情和激昂的情绪,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融入课堂、融入音乐。教师也要充分认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任务并不是让小学生掌握专业的音乐素养和有音乐专业的审美能力,而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从音乐里感受时代的脉搏。

教师应当善于教导切实感觉音乐的美感,用音乐本身的魅力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让孩子真正懂得音乐,爱上音乐。而现当代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小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善于运用节奏教学和音乐启蒙课堂相结合调动小学生积极性。

四、节奏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强化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节奏感和风格,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爵士乐与流行音乐之间虽然听起来都差不多,但是节奏具有巨大的差异,其节奏感和节奏带来的效果也是有巨大不同的。小学生因为其年龄较小,对于节奏的表达往往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加贫瘠,但是对于节奏的感受却并不比成年人少。事实恰恰与之相反,孩子们对音乐的感染力和节奏感的把控,往往更加细腻和真实,他们能感觉到节奏中独特的运动感染力和情绪感染力,通常轻快活泼明朗的音乐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愉悦的感受,冲击感更大,会让孩子们控制不住地跳舞,所以孩子们对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节奏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按节奏拍手的游戏。通过将音乐游戏和节奏感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存在,体会音乐的快乐,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们遇到重音、绵长音、停顿时可以用不同的拍手形式,让节奏带动学生大脑思考。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强弱快慢变化,使小学生逐渐掌握节奏,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整体协调性,提高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目的。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曾经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在学《小鸭子玩水》这一音乐的时候,就在课前将音乐中的重音、轻音以及长音分为三种不同的拍手形式,并且融合了动作和跺脚的声音,让整个曲调更加丰富。在课堂的过程中,带动学生对音乐感进行把握和理解,对于重音用拍手,对于长音用跺脚,对于轻音可以轻轻拍手。整节课堂表现相比于其他的普通课堂,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表现得更加活泼,在课堂上勇于发言、勇于表现,并且之后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小鸭子玩水》这一音乐也更加熟悉和喜欢。

(二)灵活运用节奏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的学术研究,可分析:节奏教学是具有小学生音乐启蒙教学基础,并且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由此他创建了一套通过小学生视角切入音乐课堂的独特音乐教学体系。卡尔表示,以节奏教学为基础,结合歌唱、舞蹈、动作教学等等各种音乐教学内容是十分具有音乐教学优势的,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到音乐律动、器乐表演等等各种音乐的专业技能。并且教育家在具体的实践课程中也十分注意节奏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作用和穿插表现,倡导适合的节奏教学用于适合的课堂,根据课堂的特殊性和特点分析使用适合的节奏教学模式、节奏教学方法。比如说将拍手节奏、用“大”字模拟节拍、跺脚挥手等等一类的肢体节奏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融入到音乐游戏教学上。

五、总结

大量研究表明,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利于小学生大脑的发育和内分泌系统稳定健康成长。所以小学生音乐教育十分重要,虽然现当代社会普遍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但其效果不好,归其原因是音乐教育本身乏味而漫长,这与孩子天性相违背。所以节奏教学的引入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小学生音乐启蒙教育娱乐化、多元化,让孩子们在更愉快的課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贾辉.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J].通俗歌曲,2015(11)

[2]卜凡.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探析[A].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20.

[3]邱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李丹.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3):76.

作者简介:

林明英(1988年-),女,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