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04-13黄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双减政策实施策略

黄平

【摘要】“双减”政策指的是全方位减少作业的总量和时间长度,降低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于课堂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成长的价值大于成功的价值。落实“双减”政策,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要活跃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增强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设置教学内容,使其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提升阅读效率。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高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4-0125-02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应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让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迎合学生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更好、更有效地回归校园。语文学科蕴藏着深刻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在传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阅读观念的定义,还停留在浅层的“看书”层面上,基于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的背景,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迎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人为主,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深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一、转变阅读教学理念,调动学生阅读热情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运用“灌输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致使很多学生学生反感。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协助学生更好、更优质地完成阅读学习。[1]

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传授给学生基础性的阅读技能,接着在恰当的阅读领域内,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自主性地挑选,并为学生提供足量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干预学生的阅读过程,但不能过分,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生动的阅读氛围中,体感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调动阅读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基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双减政策的落实,重视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阅读教学时,就可以联系本单元的阅读任务和具体阅读内容,来为学生拟建“阅读书目”,像《杰克上校》《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等。让学生自主挑选,提高学生阅读热情。教师此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干预,比如,将整本书分段阅读,让学生每天阅读一小部分,并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阅读笔记,彰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在自由的阅读气氛中,学生就会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读书趣程中,更有效地实现阅读目标。比如读《摩尔·弗兰德斯》,教师就可让学生分段阅读,然后分析它的深层结构,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2]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强化课堂阅读成效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了解知识难点,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照阅读篇目设计对应的阅读情境,结合学生的阅读要求完成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深化趣味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完成相应目标。

对阅读情境的建设,需要教师对阅读的文章有深层的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迎合学生的阅读要求,选择适当的阅读篇目,然后把阅读内容完整地融入到阅读情境中,丰富阅读情境的深层程度,强化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在设置阅读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视频当中获取情境设置灵感,确保情境能够协助学生实现相应的阅读目标。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为例,教师在讲课时,就可利用情境创设,深化学生的阅读成效。上课前,教师需深刻了解《开国大典》课文内容,并整合出其阅读重点和难点,把它当作情境教学中可以处理的关键点,之后再利用网络找寻和“开国大典”相关的视频资源,并把它加入到教学课件当中,优化情境。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是现场的民众,把自己代入到《开国大典》之中。在创建了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到阅读文本中,并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说出自己的观念,这样,教师才能把情境教学的积极价值最大化。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更好地进入到课堂中,对自己要阅读的文本也会产生情感上的深刻体验,从本质上加强阅读成效。

三、结合语文教学材料,延展学生阅读储备

教师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教学材料,来延展学生的阅读储备,稳固学生的知识基础。[3]教师能够借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增添课件的趣味性,加强阅读教学的成效,并让学生积累一定阅读量,强化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延展自身的阅读教学思维,把有用的教学材料,高效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延展学生的阅读储备。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在讲这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语文教学材料,延展学生的阅读储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激发兴趣,突破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外,教师则可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像“微信”“钉钉”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深刻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在课程之外,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们在空闲时间里,找寻一下鲁迅先生所写的人物类文章,比如《孔乙己》《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阿Q正传》等等。即便这些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起来相对困难,也无法隐藏这些文章对学生未来发展所起的价值。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材料的结合,来进一步延展学生的阅读储备。

四、完善阅读评价方式,加强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单一的评价形式成为了教学有效性的阻碍,无形间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基于此,教师需要完善阅读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阅读自信,促使学生的未来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进展。评价的凭据能够从多个层面出发,像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等等。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为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两项阅读任务,其一,借助文章阅读,把自相矛盾的故事演绎出来;其二,通过文章阅读,书写一篇带有自身思想的观后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第一个任务相对简单,且具有趣味性,学生会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阅读《自相矛盾》的过程中,并且仔细研究“卖盾和矛的人”。而在批阅观后笔记的過程里,教师可以适当地在阅读作业上写出激励的话语,使学生在优化技巧的同时,启发自身情感思维,教师能够借此确保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大量阅读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加上教师的激励,那么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且熟练掌握各项阅读技能。

五、添加课外阅读机遇,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用教材上的阅读文本,实则不能迎合学生的阅读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引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籍,完成“提高学生阅读总量,增强学生阅读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减轻压力的同时进行阅读,加强阅读成效。当然,课外阅读文本需要教师的积极干预,为学生做出对应的筛选,因为小学生还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思维,所以,一些课外阅读文本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责任,通过仔细的筛选,挑选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书籍,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4]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讲《草船借箭》,就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讲《景阳冈》,就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讲《猴王出世》,就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讲《红楼春趣》,就引导学生去阅读《红楼梦》。引导阅读的这几本书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并不是小学时期的必读书籍,但是这四本书作为四大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这些书籍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也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兴趣,而兴趣的诞生,就能够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延展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迎合双减政策的落实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注重有效阅读,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确保学生之后的阅读发展。教师需要借助持续性的实践教学,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并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学生基于兴趣进行阅读,并从阅读当中获取知识、能力、方法、技巧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阅读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路程。

参考文献:

[1]刘晓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0(51):149.

[2]吴玉琴.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学周刊,2021(3):83-84.

[3]孙延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分析[J].知识文库,2020(22):34-35.

[4]蔺丽辉.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J].家长,2020(32):49-50.

作者简介:

黃平(1981年10月-),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语文双减政策实施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教育工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