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

2021-04-13张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式微课

张霞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的关键阶段,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通过数学教学可引导学生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微课借助信息技术,按照教学对象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教学内容、过程,同时还可以针对现有教学资源展开拓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产生着积极影响,现如今,微课已经成为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本文便以此展开研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产生的积极作用、微课设计要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051-02

我国新课改标准中明确表示小学数学应结合现代科技施教,关注教学内容、方法和当代科技融合,应把现代科技视为教学课堂的得力助手,微课作为科技进步下的产物,已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思维等正处于发展重要阶段,通过微课既可以提高课堂趣味,还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当前,微课已在小学数学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但要想发挥微课作用,教师必须密切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设计,采用有效教学方式才能彻底体现微课优越性。

1.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作用

1.1可增强课堂趣味

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他们而言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在学习时难免遭遇瓶颈,如果缺乏趣味指引便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抵触情绪,无法提高课堂参与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微课的优势更加显著。微课中包含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且不会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鼓励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对于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有着极大帮助[1]。并且,大部分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无法在教师口头讲解方法下理解数学抽象概念,从传统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由于没有考虑学生真实情况盲目展开知识讲解,使得教学过程事倍功半,且在无形中削弱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发展十分不利。微课的出现则可以改善传统教学局面,其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知识难度,促使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

1.2可拓宽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要想掌握数学知识必须拥有数学思维,可在掌握数学理论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微课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局限性,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信息归纳及逻辑思维等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中,课堂大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接受知识,没有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平台,这便使学生只能在教师严格监督下学习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虽然可以产生一些教学成效,但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大脑中构建的知识库不能储存大量数学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后往往会遗忘旧知识。且大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小学生发展。微课融合了多种教学内容,以碎片化方式呈现教学资源,根据学习内容和实际需要提供相应资源,并创造自主探究平台,循序渐进完成教学[2]。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还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激活数学思维,为后续输入教学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要点

2.1突出教学核心

微课下的数学教学内容、过程均具有碎片化特征,这也意味着教师需在较短时间内将教学核心展示并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必须准确分析教学内容核心,在微课中进行直观体现。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过于复杂的思考能力,微课的优势之一便是化繁为简,使原本繁复的数学抽象概念能得到转化,从而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只有在微课设计中突出教学内容核心,才能发挥微课教学作用,将微课作为教学得力助手。教师需将数学内容重难点进行提炼,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或学习能力,着重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在整理、分类基础上展现在微课课件中,以此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视频、图片、动图等资源使课本知识“活”起来,并科学延伸數学知识,使小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

2.2合理浓缩教学内容

在微课设计中,浓缩教学内容并不是指一味地缩减和简化知识点,而是结合教学内容量、学习学习情况、课程安排等进行合理浓缩,浓缩教学内容不能违背数学知识讲解初衷及本质。从现状来看,有的教师因为不了解微课,在设计时过于简化数学知识,还有部分教师由于微课课程比较短暂,便在没有考虑学生学习实际需求情况下盲目减少教学内容,不仅导致微课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削弱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浓缩教学内容时应提前认识和掌握微课设计方法、技巧,把复杂数学知识以更加清晰、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需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对本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明确本堂课内容教学重难点及主题,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深化数学知识。

2.3精细化引入教学资源

微课虽然具有碎片化特点,但其中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由于微课有着时间限制,在时间控制上较为严格,这就需要教师妥善利用好每分每秒提高知识讲解成效。数学课本中虽包含众多数学知识,但仍然需要教师对现有知识进行拓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确课本知识重点后,将一些有着辅助性的教学内容以拓展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重点知识过程中掌握辅助性知识[3]。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利用微课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充分打开学生思维,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以此来发挥微课优势,有效锻炼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3.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式

3.1课前教学

我国新课程改革虽然已深入较长时间,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束缚,采用的课前预习方法比较传统、单一,没有起到有效预习作用。比如,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教学内容,但并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验,这便使学生没有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展开预习,且部分学生会直接忽略课程预习部分。有的教师则强制性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但却没有给学生指明预习方向,导致预习过程比较迷茫。将微课运用到数学知识课前预习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的同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减负增效。例如,在讲解“长方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插入动画,将长方体所有面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等概念,教学难点则在于让学生掌握和应用长方体体积、表面积计算方法。为给后续施教减轻压力,教师便可先利用微课给学生演示长方体转换过程,先充分激活思维大脑。随后,再给学生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对立体图形体积等概念有所认知,待正式上课时,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验,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3.2课中教学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在面对一些数学难点时,由于口头讲解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抽象概念,教师便可发挥微课作用,在循序渐进中为学生解决疑惑,并创设自主探究平台,从而不断丰富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4]。例如,在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关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掌握计算规律,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课本知识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如,教师可引入分糖果实例,“将总数为10的糖果分别分发给A、B两人,A分得4颗,B分得6颗,A、B两人拥有的糖果分别占据总數的几分之几?”“可以看出,B拥有的糖果比A多2颗,多出的糖果占据总糖果的几分之几?”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脑海中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对该部分知识点产生深刻印象,最终得出2/5、3/5、1/5的答案。

3.3课后教学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后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知识复习上,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必要环节,学生可在复习中掌握先前未掌握的内容,重拾已经遗忘的重点知识。由于微课有着直观性、趣味性等特征,可以使数学知识具备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知识。例如,在复习“四则运算”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微课建立思维导图,梳理四则运算规律、方法等重点。对于已经掌握该部分知识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深化、熟练运用知识内容,对该部分知识还未完全理解的学生,也可以在微课思维导图中学习、熟悉知识点,以此来全面掌握该部分内容,为数学实践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已与数学课堂全程产生密切接触,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微课拥有多种优势,在与数学课堂接触后不仅可以增强课堂趣味,还可以拓宽学生数学思维。微课作用是否得以充分发挥,与设计环节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体现微课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必须关注微课设计要点,掌握科学有效方法进行设计,既要突出教学核心,合理浓缩教学内容,也要精细化地引入教学资源,以此来保障数学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实施。

参考文献:

[1]高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1):1.

[2]张艳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0(1):1.

[3]任海斌.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10):1.

[4]刘玉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孩子天地,2020(2):67-6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式微课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