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分析

2021-04-13王继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课程思政分析

王继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要发挥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目前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定位、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研究、课程思政教师价值引领能力研究、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主导思想五个方面。

【关键词】课程思政  研究热点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4-0030-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基于这一理念,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單位开展了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潮。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思政展开立体式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对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对于后续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策略为主题:课程思政,时间跨度: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检索到文献题录656篇,每条题录包含摘要、关键词、作者、机构、发表年份、期(卷)及参考文献等。

2.研究方法

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是由美国德雷赛尔(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平台设计,其主要用于科学文献数据计量、分析、识别、显示科学发展新动态和新趋势,在共引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方面具有准确和高效的特点。

3.关键词分析

所谓“热点”是随着学科发展的变迁而变迁的一个动态的量,表现在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以及反映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反复出现。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精华与核心,是对科研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把数据导入CiteSpace Ⅲ软件对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将节点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结果得到频率较高的20个高频关键词。

一、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要发挥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往的育人理念只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其他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没能凸显出来,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单打独斗的局面,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所有课程都要发挥育人的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虽然各课程都要发挥育人作用,但是育人作用的功能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发挥课程思政的深化拓展功能,是对思政课程理念的巩固;综合素养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完善和补充,其功能定位是浸润,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必修课,是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作用犹如建筑物的地基,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地位在所有育人课程中属于主导地位,其他课程都要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作用,和思政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二、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研究

习总书记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每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教授知识只是育人的一部分,培养良好道德水平才是育人的最终目标。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1)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育人模式,是对思政课程的一种补充和拓展。思政课程作为显性育人手段,教授的是系统的思政理论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吸收、消化。课程思政中隐含的思政育人成分为学生吸收、消化思政理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课程思政是对育人队伍思想的统一。以往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理论的灌输,其他课程老师缺乏育人的意识,甚至还会和思政课程思想相悖,造成知识、育人体系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思政明确了课程的育人任务和责任,统一了教师的育人思想,形成了育人合力。

三、课程思政教师价值引领能力研究

课程思政实施的首要前提是拥有一定价值引领能力的教师,这一观点是目前学者对课程思政教师培养的共同认识。目前形成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教师政治素养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核心。习总书记说过: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课程思政教师自身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领、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第二,课程思政教师价值引领能力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课程思政作为良好的育人载体,要充分发挥好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教师的价值引导力是上好课程思政的关键。课程思政正在探索阶段,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考核等没有太明确的考核指标,这也导致课程思政教师忽略自身价值引导力提升的原因之一,系统化的培训是目前公认的提升课程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措施。第三,课程思政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保障。好的思政课程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学校要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的积极性。

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

课程思政建设正在摸索阶段,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原有的教学体系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配合教学体系的完善,原有的教学体系还不能完全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由于各个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一致,采取的措施也大不相同。有的学校仅仅是从考核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考核条件,没有对课程的质量做细致的要求,导致教师只把课程思政当作一种考核形式,忽略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视。有的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理念比较重视,将课程思政和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打造出优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从而促进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的发展[2]。教学的开展形式上,有线上、线下或者两种相结合的形式,主流的形式以线下教学为主。课程思政开展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促进课程思政向更深度发展,由于网络时代具有方便、快捷、形式新颖等特点,容易获得学生的接受,但是线上课程的效果不能保障,这也是它的最大缺点[3]。现在存在的一种严重的现象是把课程思政完全当作思政课程来上,丢失了课程本身的特点。

五、主导思想

课程思政就是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主导思想是明确的,既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其主导思想也固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核心。主导思想是课程思政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办学方向,所有课程都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育人的合力。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课程思政的主导思想,但是课程思政并不要求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它要求所有课程都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最终目标,起码要向着这个方向进行,不能违背这个目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办学方向就是要服从党的领导,支持国家发展方向。课程思政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学生解读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62-67.

[3]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5-16.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课程思政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