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多元表达,引导有效提问

2021-04-13赵萍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语文教学应用

赵萍萍

【摘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探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化教学  应用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129-03

根据“关注多元表达,引导有效提问”问题化教学探究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学情,我设计了小组讨论这一课堂教学环节,在问问答答中感受文本。为了诊断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常出现的问题和寻找课堂教学环节优化可行性的策略,我在不同的班级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多次的“试教—研讨—改进”,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的指导下教学,直至所关注的疑难与困惑比较好地得到解决,最后总结梳理成教案。具体过程叙述如下:

本次教学研究选择的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慈母情深》。作家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首先勾勒了“我”——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对于书的渴望,继而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向母亲要钱的过程,最后用母亲给我的钱为母亲买水果罐头。作家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是抓住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塑造了一个瘦小羸弱,为生计忙碌辛劳的母亲,但是孩子要钱买书时却又是那么慷慨大方,行文之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又浓烈的“母子情”。

一、第一次试教

(一)教学探索值得肯定的方面

首先,对于新课文的学习,抓住课题进行提问,得出“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慈母情深体现在哪里?”的核心问题。我设计了对生字词的检查与指导,突出了课堂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在具体的语境中渗透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如,“失魂落魄”联系上下文理解;“震耳欲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声音;“龟裂”借助图片“龟裂的大地”直观感受理解;“攥”直接做动作感受理解。

其次,在整体感知部分,指导学生运用预习检查中所学习的重点字词,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在细致研读环节,在学习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的含义时,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四人为一组选择母亲人物描写的一个方面,围绕核心问题“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慈母情深体现在哪里?”开展以问问答答的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活泼、开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二)观察发现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学生的体会没有依据老师的预设分类体会,不断纠正中造成时间的浪费。课堂内容来不及上,未达到预设一课时完成教学的课时目标。教学计划的目标没有完成。

例1:在寻找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时,由于文章的写作特点把两个甚至多个人物描写的方面糅合在了一句话中,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找到这句中母亲的动作“直、转、望”,但是却忽视了“疲惫的眼睛”这一处外貌描写。

(三)问题诊断

第一,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只有2、3分钟,学生还没有深入开展学习已被老师叫停,在汇报交流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合作学习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默无声的假合作学习。加之,小组成员分工不清,学习交流时的流程混乱。第二,课时划分不够合理。下课铃结束,细读感悟还没有上完,学生还没有完全沉入课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最重要的小组讨论环节。同时,由于在陌生的班级试教,彼此的不熟悉使得课堂整体活跃度不够,造成课堂空白的时间浪费了。

(四)建议改进

问题化课堂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在课时的划分上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在分课时上,把划出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作为第一课时的结束,第二课时主要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小组讨论,最后交流学习。由于在第一次试教的班级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小组交流细节描写的解读感受较浅层,所以第二次试教继续选择在这个班级完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预留更多的时间讨论文本,每个小组成员的选择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便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一般由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接着确定组内成员分工,最后训练小组学习流程:说明讨论点——对文章质疑、解疑——总结学习成果。

二、第二次课改进

(一)课堂上发现的积极变化

划分课时后,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环节,在小组讨论中,学习的时间更加充分,每个组员都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学生乐于发言并且交流的面更广了。在分享学习成果时学生有了第一课时的理解铺垫,也理解得更为深刻。这样一试,课堂的任务更加突出,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后问题化效果也更好了。

(二)观察发现

学生的提问零散,面不广。如在交流学习母亲外貌的句子时,学生抓住“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这一句进行提问“她为什么要脊背弯曲着?”“为什么要写在角落里?”等此类的问题,虽然学生抓住了词语来提问,但显然没有抓住这句母亲的外貌特点来提问,而组内的解答也并未凸显母亲的形象。

(三)问题诊断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整篇课文,往往对于提问无从下手,以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来提问,这就造成提问毫无逻辑甚至跑偏中心的情况。第二,不太相信学生能够问出高质量的问题,“他们问得出吗”“他们想得到吗”這样的疑虑在每一次试教前都存在,所以在试教的课堂上我问了很多问题,结果变成老师的问题化课堂,老师在不断地提问。

(四)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第一,近年来,由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打破“满堂灌”,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提问,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既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又能够掌握课堂节奏。虽然这完成了提问的形式,但只是在学生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这种问题,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两方面无益。所以,要改变观念,把问题化课堂还给学生。第二,教师角色从“主导”变为“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提问,是要铺设一定的教学环节,辅以一定的方法策略。巧妙地引導学生作答,是问题化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五)我的收获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学习方式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悟、说。

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收获:

1.读题释题,提出核心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引领学生认真读课题,提出质疑,诱发学生提出核心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慈母情深体现在哪里?”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教师引导,小组自由学习

在细致研读环节,在学习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时,我采用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宜辅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品词斟句,体会慈母深情

在课堂上,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提问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投入到自主品读中,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

4.多元评价,有效指导学习

自主高效课堂,学生展示的机会很多,展示后作出及时地、积极地、准确地评价,对于学生今后展示的积极性有很大地促动。教学中,评价语尽可能地简洁,不仅及时表扬学生的长处,也能客观地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同时引领学生自评、互评,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同学们的自主评价中,就渗透了对于文章的理解,也给了其他同学指导的作用,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

5.学习单设计,指向明确富有童趣

学习单展示页明确了小组讨论应围绕着核心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慈母情深体现在哪里?”设计在流程图之上,并且以红色标注提醒学生,学习单的重点流程,分为三步:(1)围绕核心,进行追问。(2)尝试解答,深入体会。(3)仍然不解,继续提问。并且结合小学生特点添加适当的图片使设计更有童趣。

这一课结束了,可我感觉还意犹味尽,学生们更是感怀万千。这节课使我明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课堂的学习力。问题的解决与创新离不开知识,但并不是仅靠已有知识的简单拼凑,而是要有知识迁移的能力,立足文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来丰富语文课堂,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琴义.小学语文场景化教学下的有效“问题场”的创设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243-245.

[2]姚红莲.问题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47-48.

[3]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邹敬.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1(19):89-90.

[5]沈凌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2):43-44.

[6]陆宇婷.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34):85-86.

猜你喜欢

问题化教学语文教学应用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