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微课程开发与设计

2021-04-13马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微课程

马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区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微课以其灵活、便捷、易学的特点在社区教育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的微课程开发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区居民的目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开发出高质量的微课资源,提供精准和有效的教育支持。

【关键词】微课程  区域特色  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069-03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微课程的雏形就已经在美国出现,而为何在60年后的今天,微课程才逐渐被普遍关注和认可呢,笔者认为,个人移动端、互联网与云技术的普及是促使微课程大发展的客观因素。本文将以微课程“重庆最美街道之中山四路”为例,探讨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一、社区教育微课程概述

(一)微课程定义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精细化内容和实施个性化学习的总和,其核心是简短精炼的教学视频,关键是激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所收获。

(二)微课程的特征

1.实用性

微课往往针对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而设计。譬如一个历史事件、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或者难点、一种花木的嫁接技术、一道名菜的做法等等。如果有学生刚好学习到某个知识点,有位花农正在学习这种花木的栽培技术、有位新手厨师刚好要做这道菜。那么这些微课对他们而言就会非常有用。所以,实用性是微课的关键属性。当今世界,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信息数量繁多,如果微课不实用,那可能只是一个沉睡的信息而已,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它们。

2.易用性

微课需要在5~8分钟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简单直接的表达更利于学习者学习。无论是在PPT中呈现图表,还是拍摄一段视频,都是在遵循易用性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打开手机,点开链接,就能快速进入学习。

3.趣味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如果课程内容无法吸引他,课程的点击率和完成率就会很低,难以发挥出一个微课真正的学习价值。

(三)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特点是简短、有針对性。而我们的社区教育主要面对的是社区居民,他们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工学矛盾突出,家庭事务繁杂,不便于集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

社区教育与微课程的结合恰好契合了二者的特点,使得社区教育微课程具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微课程时间短,学习方式便利。微课程一般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全面集中的时间并不长,5~10分钟的时长是比较合适的。社区居民学习时间不固定,微课程可以在家学、在轻轨上学、在公园学;可以做饭时学、绘画时学、排队时学、午休间隙学,真正可以做到时时学、处处学。

第二,知识点相对单一,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社区居民中的老年人、学生、成人对学习的需求各不相同。针对老年人可以利用微课程学习养生知识、艺术类微课;学生可以学习诗词歌赋、文艺特长等类微课;成人可以学习儿童教育、职场心理等课程,真正能做到各取所需。

第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便于家人之间共享。在自媒体时代,微课程占用内存低,便于共享,容易被大家关注、收藏和再分享。好的微课很快就会在同学群、亲人群、同事群、好友群迅速传播。这样一来,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大幅增加。

二、具有区域特色社区教育微课程的开发

(一)区域特色概念

区域特色是指一个地区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有风格和形式。以笔者开发的微课程“重庆最美街道之中山四路”为例,重庆中山四路就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全长800余米,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所在地。1937年至1946年间,国民政府行政院等机关设立于此,由此这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指挥中心。这条街上的历史遗迹除了已成为中国民主党派博物馆的特园外,还有桂园、周公馆、戴公馆等,郭沫若、老舍、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等都曾在此定居创作。这里成为了抗战遗迹最集中的地方,故被称为“抗战文化一条街”。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必去的“打卡”景点。微课“重庆最美街道之中山四路”的呈现,使得人们对这条街的历史与现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具有区域特色社区教育微课程开发——以微课程“重庆最美街道之中山四路”为例

1.确定主题

笔者认为,微课时间短,内容精,课程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次微课程开发突出的是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微课,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就选择了中山四路。

第一,选自己熟悉的内容。在大范围划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主题。由于笔者在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地区工作和学习近二十年,可以说对这里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对这里的变化发展了如指掌,这就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

第二,选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作为一名重庆市渝中区的原住居民,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认为自己有一份使命和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和展示自己美丽的家乡。这里变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缩影。

第三,选有看点的内容。微课短小精悍,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人的眼球,内容的可看性是最重要的。中山四路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是抗战文化一条街,代言着重庆的前世今生。短短800米的一条路,遍布景点,值得推荐。

2.选择素材

由于微课的特殊性,微课的素材一般主要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展开。在素材的把握上,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学习价值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某个课程的知识点梳理出三级目录。以第三级目录为基本单元,撰写出文字素材。

除了文字素材,图片、音频、视頻都是需要我们收集的微课素材。以本微课为例,我们微课的背景音乐,选取了重庆本土音乐人李波创作的歌曲《中山四路》。“那中山四路屹立的老树,在梦里曾经见过千百度……”当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很能激发起观看者的共鸣。

图片和视频的选择,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自己录制。图片的获取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是专门的素材网站。视频的获取可以百度,也可以借助软件。对于图片的处理可以利用Photoshop或美图秀秀。对于视频的编辑可以利用爱剪辑或者会声会影等软件。

为了制作本微课,我们在中山四路的各个重要景点,实地录制,拍摄了很多高质量的视频和照片,在后期,我们还根据需要进行了补拍。“中共南方局、曾家岩50号”片段,特园、桂园、周公馆、戴公馆、长在石壁上的黄葛树、仿古路牌等图片都是我们现场拍摄。

3.制作脚本

脚本是微课制作的蓝图,是剧本。撰写脚本时,要讲究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的完美契合,为后期制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微课程“重庆最美街道之中山四路”为例,我们的脚本就包括时间与分节、备注、画面呈现、解说词、分镜概要等几个部分。

脚本中的文字非常考验语言功底,为了抓住观看者的注意力,我们往往需要反复修改和打磨。以本微课为例,我们撰写了这样一段解说词:“站在中山四路路口,在一块古香古色的路牌指引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林荫大道,两侧的黄葛树仿佛向我们呈现出一条时空隧道,沿街向上,映入眼帘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格的青砖拱廊的中西合璧建筑,身在其中,穿越之感扑面而来,历史的画卷由此展开。”

微课的最后,我们的结束语如下:“翻阅地图,我们可以发现这条路上的住宅商铺很多都已以‘园’字命名,像刚刚我们提到的‘特园’‘桂园’,其实在中山四路上还有一家始于1931年的包子铺叫‘九园’,一家重庆本土知名糕点企业‘沁园’。想想这一个又一个的“园”汇集在一起,不就是我们的家园吗?吃上一口九园包子,品上一盘沁园点心,在特园听上一段历史的故事,这不就是一个重庆人幸福的日常吗?总之,无论在怎样的艰苦岁月中,重庆人都如同那长在石壁上的黄葛树一样坚强和执着,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制作成品

通常来说,要保证视频、图片效果更好,我们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而当需要独立完成时,我们可以选择技术门槛相对低的,如视频拍摄、以及录屏等手段。尤其是录屏,只需要对着电脑的PPT课件讲述一遍,后期再进行一个基本的剪辑和加工,就能做出一个微课程。而有资源支持的讲师可以和一个视频团队合作,像做MOOC一样,先录像,再由专业的视频编辑人员根据脚本加工制作成微课。

最后,我们将先期准备好的素材与脚本有机结合,一帧帧、一幅幅设计制作,修改完善,最终呈现出了满意的效果。本微课也获得了重庆市第三届社区教育微课大赛“一等奖”。如今,每当组织社区教育游学活动,要参观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时,我们都会为参观者们播放这个微课,也得到了观看者的普遍认可。

三、结束语

新时代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不断积累,自我提升。与此同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新亮点、新动向的能力,准确、正确地向学习者传播知识,而完成这一切工作的基础就在于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德修身,潜心治学,扎实地掌握好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好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齐敬席.供给侧视阈下社区教育微课的抛锚模式[J].成人教育,2017(3).

[2]李奕.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6-01-14(18).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微课程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