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新视角下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21-04-13曹蓓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第二课堂校园文化

【摘要】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目前学者针对该课题的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学习,在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新的视角来分析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根据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作为载体,落实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工作,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关键词】文化创新  第二课堂  校园文化

【课题项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文化创新视角下舞蹈“第二课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编号:XJKX21B01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015-03

随着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增加,文化的碰撞以及文化的改革也逐渐加大脚步,21世纪是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中国想要在世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提高对于青年一代的教育,首先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校园文化建设渠道,丰富校园文化类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文化底蕴[1]。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和校园活动的重要思想指导因素,也是校园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的前提条件,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是文化的传承与继承的重要场所,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认知与认同的过程,提高其文化素养,对于未来工作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2]。

一、文化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引领高职院校文化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文化的追求也逐渐凸显,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新追求,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校园文化需要跟随者时代而不断的进步,在文化的观念上需要不断的创新。在传承传统的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地接触国外先进的文化,遵循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不断调整和创新,构建一个比较宏观的文化发展目标。只有坚持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将校园文化的核心思想保持先进性[3]。

(二)为校园文化提供规律性保障

文化创新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过程中的一个规律性的保障,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校园文化的发展是跟随高职院校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的改进中进行了不断的回应,并且对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和结构进行了规律性的调整,通过对其他社会文化进行不断的分析、批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创新。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变化的阶段,文化创新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来说,是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根本时代要求。高职类院校的使命是完成社会责任,坚守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因此通过文化创新能够不断地改善高职类院校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高职类院校的独特的文化个性。

二、文化创新视角下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新时代中,学生的思想与认知以及心理动态,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客观社会现实对其的影响而产生的。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现实造成的新的环境给学生的思想带来的新的影响,形成了新的特点,因此只有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新变化、新特征,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进步思想。而第二课堂正是符合了这一特点,由于第二课堂上的氛围等不同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上、行动上的交流,能够为教学提供一个更融洽、更平等的教学状态,因此,通过第二课堂作为载体来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高职校园文化的新渠道。

(一)第二课堂能够为高职院校建立了解学生思想的渠道

整体来说,在高职院校中的學生由于处于一个新的就学环境中,具有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丰富以及敢于创新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例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对于金钱观念的认知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存在错误的消费观、金钱观,很多学生盲目追求赚钱,形成一股经商热潮,将大把的时间用在了经商上,从而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荒废了学业,在毕业后,真正能够利用专业知识来就业的学生很少。另外还有的学生在思想上存在厌学心理,对于学业找不到兴趣,也体会不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快感,因此针对教师的教育存在逆反心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开启一个沟通的桥梁,在正规的课堂教学以外,建立起第二课堂,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将文化的传承和引导置入第二课堂,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态,掌握学生消极的心态的来由,并且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们的心头之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文化素养。

(二)第二课堂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教职工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因此教师的自身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要,只有自己掌握了先进的文化,才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因此,面对着距离步入社会仅有一步之遥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素养也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教师自身的素养不足,文化底蕴重视不够,对于学生的责任心欠缺,表现在教学中则是不约束课堂纪律,对学习出现消极状态的学生视而不见,对旷课的学生置之不理,这种文化素养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很多教师执教多年,因此会存在一定的教育疲惫期,开展第二课堂,能够为教师提供认识并了解学生的机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达成共情,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情感拉近师生距离,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其教学责任心,因此第二课堂无论是针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文化创新视角下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保持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高职院校想要以第二课堂作为载体来创新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首先则需要高职类院校保持一个比较先进的观念,并且观念要与高职院校的自身特征相匹配。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的基础上也需要跟随朝代的需求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建议高职院校以第二课堂作为载体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赋予符合高校情况的文化个性。首先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基本情况,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实现能够激发学生多样性发展的文化理念,并且突出时代性和个性。

(二)校园文化内容有待丰富

通过第二课堂的渠道来建设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需要让全体师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第二课堂的教育意义,以及其存在的教育价值。并且以此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例如在第二课堂针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的分析,并且在开学前与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其明确其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教师在第二课堂上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学校环境改善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第二课堂中积极发挥学校的各项资源,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等。

(三)确立第二课堂教学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来说,校园文化有着比较重要的向导性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也肩负着比较重要的历史使命,校园文化的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的依托。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于文化体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第二课堂的成立代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教学地位,针对于第二课堂,需要高职院校明确地树立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也就是高职院校的领导需要对第二课堂的落实进行相关的管理和约定,将第二课堂的时间、课堂的内容以及课堂的纪律进行详细的规定,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针对于第二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四)加强第二课堂教学中的网络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的建设,需要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硬件软件,来支撑第二课堂的教学,正确地认识信息和互联网对于文化的传授作用,积极地吸收有着积极影响的文化教育手段,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创新文化建设应用,在第二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线上互动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保持与社会文化接轨。通过向高职院校的学生宣传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帮助其认识到互联网的潜在危险,适应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办法,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渠道。

四、总结

在文化創新的背景下,想要更好地加强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把握文化创新的热点,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汇中处理好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第二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采用理论联合实际的情况,通过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真实案例,来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需要鼓励文化的创新,以文化活动的创新作为手段,以文化建设的新媒体等科技手段的利用作为有效的实现手段。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利用第二课堂的有效手段,在继承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体现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功能,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明洲.文化自信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2):52-54.

[2]商雅萍.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4):21-24.

[3]李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分析[J].辽宁经济,2020(7):70-71.

作者简介:

曹蓓(1982年6月-),女,湖南衡阳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舞蹈。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第二课堂校园文化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