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04-13翟海琪
翟海琪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节气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而后对现今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接着提出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课程的具体有效措施,并对二十四节气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幼儿园进行二十四节气教育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作用 现状 措施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143-03
对于当代的幼儿来说,他们并不熟悉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与内容,但是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必要将其融入到幼儿的课程教學中,以便让幼儿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领会其中的具体内涵,进而让学习品质提升,最终来很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一、节气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1.节气文化具有教育价值
在人类文化与风俗艺术成果中,二十四节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涵着人类的信仰与人生价值观。幼儿园可以将有价值的节气文化运用在对幼儿的教育中。首先,通过节气思想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心态。人和动物相区别的地方就是人类具备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能获得文化。人类所创造出的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对农业发展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生活和各种节气现象相联系,以便让农业生产活动能更好地进行,因而就形成了很多农谚。在相传过程中,农谚又形成了歌谣,这些歌谣都蕴含着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人们在田间进行劳作时,当丰收时就会产生喜悦感。尽管寒露的到来,大自然呈现出了萧条的景象,然而这也代表着收获的开始,人们在丰收中获得喜悦。这其中蕴含着真善美的精神,而幼儿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也正是这些纯真和自然的存在。通过对节气文化的学习,幼儿对农民丰收的快乐能有较真切的感受,进而在精神上和他们产生共鸣。其次,幼儿对自然进行认知的最好路径就是“天人合一”。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合一很尊崇,让人归属到自然中并和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自然规律二十四节气对农业发展进行引导,我们通过它也能更加详细地了解自然,这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吻合的。通过这种思想来培养幼儿使其对自然进行认知和观察,并提高对自然的理解能力,进而使其更加关爱和保护自然。
2.节气文化具有教育意义
首先,节气文化能让情感的发展更加健康。人对事物活动的态度直接体现为情感,它关系到人们的精神领域,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幼儿时期对情感的培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如果不健康就会让童年不快乐。因而,在幼儿教育中节气文化的意义很重要。在启蒙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幼儿情感的培养更加健康,进而让其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它能让家园共育更好。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在没有上小学之前,幼儿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因而,家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二者通过互相帮助,让教育能力提升。通过家园共育的合作方式,幼儿才能实现更加健康的成长。幼儿园运用各种活动将传统文化课程展示给家长,家长通过搜集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幼儿每天学到的知识会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应该怎样配合也会明确,进而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通过这种合作幼儿的发展会更加健全,家园共育也会合作的更好。
二、幼儿园中关于开展二十四节气教育的现状
总体而言,在现今的幼儿教育中,节气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老师在教学水平方面不太高。幼儿的年龄一般较小,作为幼儿的引路人,老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然而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入了解节气知识,在向幼儿介绍相关活动时,大部分都是利用音乐和图片还有故事等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节气中包涵的传统文化缺少深入的感受。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幼儿接触到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幼儿不了解植物的季节生长情况,也没有对其进行亲身体验。在关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多媒体视频将节气中对应的植物与动物展示给幼儿,对幼儿活动的概念探索比较忽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幼儿会认为二十四节气和自己十分遥远,也就不能理解传统节气中的生产活动意义。
三、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将节气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中
在幼儿教育内容中融入二十四节气,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掌握,通过日常活动将节气教育的内涵体现出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节气教育的教学中。比如,可以在晨间播报一些和节气相关的新闻内容; 或组织二十四节气歌的晨读朗诵等; 或在用餐时将农耕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幼儿,通过了解节气来领会古人的智慧; 或在天气晴朗时,带领学生去开展放风筝或者踏春活动,同时教师来讲解关于春分的知识; 在天气寒冷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身上穿的衣服会出现什么变化,再引出天气的变化,让幼儿知道快要立冬了,就表示冬天要到了; 或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比如剪窗花等,再来讲解冬至的知识; 可以找和节气相关的古诗内容对幼儿进行讲解,让他们在阅读和理解中对其中的涵义进行领会,同时将自己熟悉的节气谚语和幼儿进行分享,让幼儿也积极参与学习。将节气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中,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2.对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
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相关知识点挖掘出来对幼儿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对传统节日进行搜索,从而将节气知识渗透在其中,让幼儿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理解。在清明时节,可以将它作为基础来对传统节日进行挖掘,在制作教学方案时和清明文化结合起来,进而激发起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清明节这一天对《清明》进行讲解,通过学习古诗,使幼儿对清明的由来以及传统习俗进行理解。在端午节,可以向幼儿讲述《端午节》,也可以创设与之相关的美术活动,比如画龙舟等。一边开展活动,一边对夏至的内容进行讲解,在让幼儿对文化节日进行理解的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惊蛰节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天气进行观察并做好简单的记录,比如记录气温以及天气状况等,在日常学习中对节气来临时的天气变化进行了解。或者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对树木进行修剪,在修剪的同时会联想到树枝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就能对节气有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深入感知。
3.将节气氛围营造出来
为了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氛围呈现出来,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面传统文化的宣传墙,来分类制作春、夏、秋、冬的各个模块,并将二十四节气的图片制作出来将其粘到各个模块中。比如,在端午节到来时,可以将相关饰品粘贴在夏的模块中来烘托节气的氛围。也可以将有关节气的古诗粘贴在板块中,比如可以将《咏柳》粘贴在春季模块中; 可以将《悯农》粘贴在夏季模块中;可以将《水调歌头》粘贴在秋季模块中; 可以将《立冬》粘贴在冬季模块;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就能在节气氛围中加深对节气文化的理解,进而深入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关于二十四节气课程的评价方式
在二十四节气课程中,一般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在课程的全过程中贯穿评价,因而它具有发展性与动态性。教师和幼儿以及家长在课程评价中都是其主体。评价主体间通过双向选择和沟通协调,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对幼儿个体差异充分尊重,让幼儿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1.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
在二十四节气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其中的直接实施者,在该课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師的评价都贯穿其中。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课程价值观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课程实施过程要对孩子的语言表述和情绪状态以及行为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进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幼儿为主体进行评价
幼儿的发展是课程的最终指向。幼儿可以评价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评价同伴的发展。在进行二十四节气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可以自由交往和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来自我建构自身的经验。一般会在完成一个节气主题活动后进行评价,幼儿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自己所尝试的实验或者游戏,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自己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幼儿还可以采用作品的形式来将这个评价过程完成,比如画下来自己参与某个活动的场景等等。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对自己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关注,并提出新的发现与方法,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其来欣赏同伴的作品。这些自评与互评的方法都是很有效的。
3.以家长为主体进行评价
在评价二十四节气课程中,家长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家长要对课程的内容和设计以及实施状况进行关注,对于教师开展的相应的家庭亲子活动与园外社区活动,家长也给予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关注,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记录以及制作海报的方式来对此关注,通过在微信朋友圈、班级QQ群共享空间等进行分享,来向教师反馈,还能让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更融洽。
五、结语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项宝贵财富。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生活课程中,能让教 学内容更丰富,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进行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孙娓娓.“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94-96.
[2]王姗姗.优秀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幼儿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24-27.
[3]朱红梅.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思考——基于中国原创图画书的教育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5):135-139.
[4]俞茜.走“进”社会,走“近”文化——二十四节气课程下促进幼儿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6):54-55+76.
[5]连晓环.“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