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小学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策略及研究
2021-04-13李福
李福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地处山区,再加上历史原因,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信息闭塞,语言和文化比较复杂,而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不仅消除语言隔阂,促进教育发展,而且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因此,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把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将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活动中,在提高了师生的语言文字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字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校 通用语言文字 普及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012-02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要求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要服务于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普通话、规范字使用现状
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地处山区,再加上历史原因,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信息闭塞,语言和文化比较复杂。虽然推普工作的推行实施,明显提高了我县普通话水平,但同时在此工作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推普工作的意识比较淡薄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师生对推普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如有一部分的师生要讲方言,一部分的师生要讲藏语、土语等民族语言,只有剩余的师生讲普通话。学生走出校园,民族语言还是为主要的交流语言,特别是回到家里,在吃饭、闲谈中都会用民族语言,公共场所交际语言以方言为主,比如在医院看病、集市上买菜、超市购物等,显然普通话被列为第三语言,部分老师的普通话水平达不到一级乙等,学生的民族语言和方言都比较重,部分教师普通话还不够标准。他们对国家关于推普工作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者了解一点但自己的语言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无法轻易改变,也就不想去改。导致普通话的使用范围就变得相对狭小,因此师生使用普通话的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只有不断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师生的推普意识,才能加速国家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推广,这将会极大地方便本地人与外来人员的交流,又会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讲普通话的环境
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师生来说,推行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还在于缺乏合适语言环境,缺少互相交流的机会,许多人认为周围的人都不讲,自己也很难为情,特别是在面对家人或遇到熟人很难突兀地讲出普通话,而师生的普通话也仅限于在学校、在课堂上。很少有家庭为孩子有意识地创造讲普通话的环境,民族地区的学生中有很少人是通过自己家人学习讲普通话的,他们的普通话除了从学校学习之外,就是通过电视、收音机、手机等媒体途径习得的,因此,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讲好普通话的前提条件。
二、在民族中小学校普及通用语言文字的有效措施
为了加速国家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推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只为在学校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一举措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还决定了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及校园内中华文化内涵是否丰富。所以,为了我县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使我县语言文字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提高师生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自觉性,无论是芝麻般的小事,还是天马行空般的大事,要想有个完美的结局,必须要有较强的自觉性。有了自觉性,才会积极主动认真地去对待,事情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这一工作中也是一样,首先要让全体师生树立较强的自觉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始,提高全体师生对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认识,帮助师生树立法律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普通话就是校园语言,以增强广大师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少数民族地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双语学校,许多人担心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推广会影响到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从我县双语学校学生人数的锐减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法律法规时,不仅让少数民族学生及家长认识到掌握了通用语言会享有平等的良好的就业机会、升学机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清楚地明白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民族语言政策,即“少数民族也依法享有和行使国家规定的各项倾斜性民族语言政策,以使其在区域自治、母语文化传承和语言群体认同方面获得‘社会公平’相关的语言权利。”[1]也就是說国家在普及通用语言的同时也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各项权利,这就使得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和谐共处,都能很好地得到传承,形成了双语能力,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相处更为和谐。
(二)大力宣传,营造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活动氛围
1.部分师生虽然意识到了关于推普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所处地域或所辖范围较小而忽略这一工作,所以充分发挥国家“推普周”这一有力宣传平台,通过张贴图片、发放宣传材料、组织朗诵和表演文艺节目、播放公益广告等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开展对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在一些较小的乡村学校,这些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班会课、课外活动时间等,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知识进行宣传,让全体师生及周边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到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重要意义,使师生反复受到“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熏陶,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定期评选出优秀的播音员或主讲的同学,让他们因为说一口流畅、标准的普通话而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2.学校是“普通话、规范字”普及工作的最基础阵地。学校可以在校园里显眼的位置张贴标语比如:“我为讲普通话而骄傲”“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人人都讲普通话”“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今天你讲普通话了吗?”等,通过这些固定标语,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时时刻刻记住说普通话,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普通话的氛围,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一种良好的校园风尚。学校还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讲好普通话”“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群体”的辐射作用,使每个家庭、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都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3.组织开展“啄木鸟”活动。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非常乐于找错。因此,在校内外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活动对普及“使用规范字”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在校内对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宣传标牌、标语进行彻查,找出不规范字和错别字,对教师、学生在校园内不讲普通话进行监督,促进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在校外,学生寻找广告牌、宣传栏、超市橱窗、饭店菜谱、蔬菜、水果名称等每一处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之处,并及时指正,使这项工作掷地有声、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工作长期有效落实
推广普及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是学校推普工作的关键,说好普通话和用好规范字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民族地区各中小学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日常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中,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列入培养目标之一,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都要求讲普通话。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互相听课评课,都要求使用普通话,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体系当中,同时,学校还将普通话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和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每位教师应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应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因此,学校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普通话训练和规范字校本培训。
总之,民族地区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普工作还有许多尚待改进的地方。新时期的推普工作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核心,因此,我们的推普工作还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在数量上还要在质量上力求达标,这就要求民族中小学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扬全体师生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精神,贯彻和执行党的语言方针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创造性地利用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各种语言传播渠道,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造条件和环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形式,发扬别人的长处,查找自己的短板,不断积累经验,创造自己的特色,以此来加快语言文字工作普及进程,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全力提高全县师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琳.精准扶贫视觉下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8年4月.
[2]孙征龙.不断改善语言文字工作的环境和条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