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药学专业的药理学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04-13谌茜
【摘要】在疫情防控期间,信息化教学得到极大发展。本文就高职药学的专业技术课——药理学线上教学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及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分析信息化教学过程对教师及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药理学 药学专业 信息化教学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护理职业学院2018年院级资助金教改立项课题“信息化教学在药学专业课程药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JGY1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123-03
1.药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药学相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及基础知识,以利于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种方式,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药物咨询服务、新药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作为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一门课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教学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到来为教师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2.信息化教学的定义及其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
2.1信息化教学的定义及内涵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 。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學环境 ;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诞生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为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别开来。但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是凭空出现,它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出现的[2]。在现代教学理论中都强调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想要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首先要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以“学”为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承担的是“引导”的作用,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调动与利用一切的教学手段及资源,使学生主动地、沉浸式地学习。以简单的课堂讨论为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只能选取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并不能获取剩下几十位同学的意见。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发布讨论任务,以超星学习通为例,每位同学都将自己的答案发布在任务讨论区,其他同学可以评读后对自己认可的答案点赞,“高赞”回答将置于讨论区的前列,这就有利于教师了解大家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提取讨论区的“关键词”,再对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些“关键词”进行点评与引申。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生动,拉近师生的距离,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2.2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政策引导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下,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使用者从中小学师生逐步扩大至各类高校师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不仅有相关文件政策作为导向,如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又如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旨在到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除此以外,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及其他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引领着高职教师不断打破固有教学理念,从而促进优秀教学成果转化及共享,激励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
3.疫情形势下信息化教学的新挑战
3.1新挑战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突然袭来,为了在新形势下保障教学秩序,教育部及时做出2020年春季学期“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重要部署,师生必须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和办公。信息化教学成为了疫情防控中保证高校正常运行的关键手段,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我院为例,虽然从2016年就开始陆续开展了信息化教学的培训,但老师们对信息化教学方式还在逐渐接受和适应。
3.2 应对手段
在此特殊时期教师需要立马学会并使用一种甚至多种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经此一役很多变化悄然发生,老师们从排斥到接纳,从生疏到熟悉,超星、智慧职教、学堂在线等这些平台日日与师生相伴,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等也相继为师生提供了电子版教材。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平台也免费开放了精品课程资源,老师们就可以精心筛选合适的资源,避免了重复直播或录制课程。再配合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或QQ等软件,教师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抽查提问、难点释疑,进一步保证了课程的质量。借助于这一系列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我与我的同事在为期2个月的线上教学中得心应手。而在全国范围类,“互联网+教育”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4.疫情防控背景下药理学信息化教学开展
4.1课前准备
在接到线上教学任务后,教研室立马组织线上会议进行研讨。由于我院教师大都初步掌握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仅需讨论信息化平台、课程资源、直播软件的选择,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最终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情选用了智慧职教平台邓庆华教授与刘晓颖教授团队制作的药理学课程资源,并采用腾讯课堂进行重难点答疑及师生互动的直播平台。为了课程的丰富性,选择了呼吁重视合理用药的央视纪录片《药案寻踪》,还有由广东省药理协会推荐以趣味解读疾病知识为目的的医疗科普动画《深读视频》等视频资源。再加上已经自建完成的药理学习题库,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准备工作基本达成。
4.2课堂实施
以总论部分药效学单元中“药物不良反应”为例。
第一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在智慧职教完成这一部分的药理学课程视频的观看。第二步,师生约定时间进入腾讯课堂,由教师直播完成这一部分的难点释疑,主要包括思维导图的绘制;长期称呼上被混淆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的区别;“副作用”与“药物作用选择性”的关系;“耐受性”与“耐药性”的区别。第三步,随机选取学生提问。第四步,在平台发布线上作业,再由教师进行评阅和统计,做好课程效果的评价工作。
4.3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提升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国家战略,高校教师有责任响应国家号召,从自己主讲的课程和从事的专业角度,在课程思政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一道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3]
结合“药物不良反应”这一课题,以《药案寻踪》视频资源中的案例展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在人类历史上曾经造成的悲剧,并通过视频中的专家访谈了解到我国公众对用药安全知识的匮乏,小到一位母亲不知泡腾片的使用方法直接将药片让幼儿吞下,大到每年有约2~3万的儿童由于药物使用不当而致聋。从而增强药学专业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将来作为药师为公众做好药事服务。
5.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思考
5.1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首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合适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筛选资源时应选择符合学生层次及学情的针对性教学资源。其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在题库建设上应更加详尽,尽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更为关键的是,题目应尽量编辑答案解析,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线上教学模式下查缺补漏。虽然教师在制作题库时耗时较久,但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教师一对一的答疑。再次,由于线上教学教师无法实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更加要求各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要通畅,主要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4]。人与人的互动要更加高效、及时,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而所谓的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是指教师可以通过编辑,在教学视频每讲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在中途弹出一个关于此知识点的题目,学生需回答正确才能继续播放,避免学生未按要求认真观看。最后,教师要构建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据此从教学角度做出调整。
5.2对学生角色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接收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能很好地应用各种电子设备以获取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资源。并且需要具备更强的自控能力和更好的自学能力,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自觉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然后积极参与小組或班级的讨论,最后在课堂的总结、评价阶段,充分检视自己的答案还有哪些不足。并且还应在每一次课堂作业或测试后,参照答案解析思考自己答错的知识点,还有不理解的题目可以多与老师交流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在这种模式下,一个个课堂学习任务中涵盖的知识点都被一一突破。最终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6.结语
受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了维持教学秩序的唯一手段,广大教师不得不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极大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将作为一种常态化形式贯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药理学作为高职药学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和完善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杜恺琳,朱丽丽,王恪.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4):372-376.
[3]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8(5):77-84.
[4]董晓英.疫情防控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4),25-26.
作者简介:
谌茜(1989年-),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医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