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4-13谢文曼
谢文曼
【摘要】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定,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开辟新天地,增强民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高校应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教育、整合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新媒体的網络支撑等多方面实现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国家和民族担当的少数民族人才,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国情怀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052-03
民族学生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成长成才对于国家的繁荣、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民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增强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对中华文化自觉的主人翁意识。
一、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定
民族学生是民族地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加强民族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一是可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并更好地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二是可以让他们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主动与国家共命运。三是能发挥好中央和民族地区的桥梁作用,这对维护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国家社会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才的宝贵资源,有助于与时俱进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家国情怀所包含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个人和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本国文化的主人翁精神,这都是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新时代下,用“家国情怀”的文化力量去唤醒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家国情怀所囊括的育人力量可以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三)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他们的家国情怀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二是在多元文化快速融合的时代,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加深他们对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三是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可以升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并能内化为行动,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能有中华民族的主人翁意识。四是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结合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调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国情怀文化认同度低
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信息封闭,家庭条件贫困,语言交流不畅。他们往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愿同其他民族的老师和同学交流。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容易产生政治迷失。因此,民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一定要做到精准思政,要认可、肯定他们的民族文化,再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二)家国情怀教育形式单一
在家国情怀教育中,民族学生呈现出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低。一是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缺位,大多数的高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展,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来学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接受家国情怀教育,这直接削弱和降低民族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性、实效性,未形成好的家国情怀主体性教育模式。二是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的影响,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水平相对较差。对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在接受家国情怀教育时,相比汉族学生他们遇到的学习阻力更大。三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式,以课堂内学习为主要培育渠道,缺乏创新性。四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以实践为方式的家国情怀培育体系不完善。没有整合好资源,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的各个着力点。
(三)新时代新媒体技术未能得到有效地运用
新媒体是很好的传播和学习知识的平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来了解国家和社会。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都是被各种网络信息所填满,要加强对其家国情怀教育,就要利用好他们的零碎时间,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价值观的形成。目前高校的新媒体运用大多是发布学校的通知和总结文体活动。没有结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发布教育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仅运用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还应该利用好各种短视频平台,形成新媒体合力做好家国情怀教育。
三、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通过家国情怀融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下五条路径。
(一)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引导作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坚定党员的信念、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通过宣讲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走访党员教学基地;通过看电影、看书等多种渠道学习英雄和精神领袖的事迹,培育学生党员立志报国的精神。
二是发挥学生朋辈的带头模范作用,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相互学习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认知自觉和责任自觉。根据时事热点、结合学院特色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如“弘扬五四精神,矢志成才报国”“铭记恩师情,放飞鸿鹄志”“与信仰对话,携理想前行”等。团日活动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中心,自己设计活动过程,做到寓教于乐。
(二)加强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做好家国情怀教育,需要了解其少数民族的文化、凝练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族人才。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打开心扉。比如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如民族文化艺术节等。通过活动以达到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普及传统特色民族文化知识,增强各民族间的交流的目的,提升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辅导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融合,如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更好地认同家国情怀的理论,做到内化并呈现出来。二是辅导员在管理和服务中育人,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在日常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一定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作用。专业课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课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唤醒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民族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并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专业课老师要发挥在“专业思想教育”“敬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与辅导员形成育人合力。
(四)整合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是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繁荣校园文化。应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来了解学生的民族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民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渠道。这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我国国情、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三是志愿者服务。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渠道,志愿者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认识到历史责任、社会责任、还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五)发挥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网络支撑
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必须利用好新媒体,主动抢占网络新高地。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微博、微信、微视频上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结合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定时定期推出家国情怀培育相关内容,提高民族学生学习家国情怀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丁忠毅,路顺.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与对策——以S大学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2):59-64.
[2]陈同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2017,(5):6-8.
[3]高斌.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4]崔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2):234.
[5]张楠.厚植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国情怀[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91.
[6]毛奎.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