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3王鹏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0期
关键词:导学互动内角变式

王鹏飞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化程度高的学科,然而,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运用相当困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数学,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将学习指导与课堂互动结合到一起,首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规划好导学提纲,教导学生积极研究,让学生转化为自主学习,进而教师再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与学生探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在此过程当中,教师是引领人,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与此同时可以增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这样一来,学生自学能力就能得到重大提升,也在学习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借助导学问题,指明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法,就是在课上教师用设计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索和学习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重大的突破,其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更加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这是此种教学方法产生的深远意义。

(一)基于学生兴趣,设计导学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精髓在于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满足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果想要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更大的发揮,教师们同样要以兴趣为立足点,给学生们规划出有针对性、严谨科学的导学问题,由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在验证了问题导学法重要性的同时,让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课时,可以将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实际应用于课堂中,从初中生们较为关注的“网游”为出发点,为学生们设计导学问题(例如,调查目前学生们对于哪个网络游戏更加热衷,在学生中哪些网络游戏更流行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在探索中总结归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有效解决学生们上课积极性不高,不乐于主动解决所遇问题的难题。

(二)基于知识联系,设计导学问题

研究初中数学教材不难发现连贯性在数学知识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连贯性为前提,规划好导学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按照学生日常所学知识和兴趣点,循序剪辑地规划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得到更有效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在设计“三角形”一课的导学问题时,可以这个课程的基本为出发点,在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三角形”之后,让在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得出结论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有几种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定理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把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单一的知识点,散发到这一知识点的相关范围,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二、丰富互动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是互动交流,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另外,学生们相互沟通、彼此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相互启发。

(一)基于学生主体,引导全体互动

正处青春期的初中生充满阳光,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新奇有趣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注意力,如,通过小动画讲解或做游戏等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抛物线”一课时,可在课前准备好塑料桶和小球,课堂上让每名学生进行投掷小球到塑料桶里的游戏,千奇百怪的投掷姿势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兴奋,同时勾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当有一位男生未能成功时,教师抛砖引玉的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学生便开始抢答:“因为球的运动轨迹不是抛物线。”教师接着抛出问题:“抛物线的作用是什么,抛物线和方程式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和清晰。教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以独到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调动全体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同学都满怀热情的加入到教学互动,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抛物线有深刻且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抛物线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式,推进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是师生互动课堂的精髓所在。课堂互动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发起提问的互动,更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师生互动课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彼此互动,做到让学生“善于思考,敢于交流”真正意义上做到“让学生主导课堂,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有最真实的自己”,在欢声笑语中学习,让枯燥的学习进发出激情,教学质量也能因此得到显著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一课的教学时,可将学生提前划分为小组,然后抛出问题先由小组内进行讨论思考,讨论的问题是“众所周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依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家能够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在各学习小组的讨论中,有的小组将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拼接得到五边形角度相加得到540°的结果;有的小组采用的是用量角器对五边形来进行测量得到540°的结果……随后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做辅助线,用辅助线来将五边形分为三个三角形。教师趁热打铁继续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思考一下六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八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教师让学生们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引发小组内讨论。通过类比求其他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学生很快便得出了六边形内角和为720°、八边形内角和为1080°甚至以此类推得到了十边形内角和为1440°……结束以上的问题后,教师又提出了两个问题: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关系是什么?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边数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加上教师从中引导最终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

三、设计多元练习,培养高阶思维

通过“导学互动”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对知识点有了大概的了解与掌握,但有部分难点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其做更深入的探索,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做相应的训练,设计有关题目儿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点,以此引导学生充分且深入的了解知识。对于练习题目的设计,教师需要注意“从易到难、难度合理”的基本原则,确保能通过题目深挖学生内在潜能的同时,也不会出现题目难度超出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注重方法指导,内化数学知识

新知学习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的练习题,习题不仅要和课本的例题有一定联系,还要让学生能从这些习题中挖掘出解题的窍门,养成总结规律的良好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在对练习题的设计过程中花费心思,给学生布置的题目不要很难,但要在这个知识点上具有代表性,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题目解法的根本缘由,清晰的认识到解题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牢固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更快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图1.线段OA1OB.以点C为OB中点,D为线段OA上的一点.连结AC,BD相交于点P.当OA=OB时,且D为OA中点时,求的值。

这道题可以采用三种方向解答:一是利用面积方法进行求解;二是进行平行线的构造,可以有七八种解法,如:过点C作CM∥BD交AO于M、过点D作DM∥BO交AC于M等;三是构造中位线,即连结AB、CD,如图2所示,则CD是△AOB的中位线。三种方向中延伸出了近十种解法,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很容易的从根本上掌握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设计变式习题,培养发散思维

直观地来看发散思维主要是从学生的思维开阔,善于分解组合等方面有所体现。从数学这一学科的角度来讲,发散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敏锐的从多个方面找到解题要点,灵活运用多重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因此,变式题的训练是习题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需要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变式题,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来促使学生逐渐拥有发散思维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做题水平。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设计变式题:如果需要浇灌10亩地,机器浇灌需要6小时完成,由人力浇灌需要36小时完成。那么机器和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一:要浇灌10亩地,如果是机器浇灌需要6小时完成,由人浇灌需要36小时完成。机器先单独浇灌2小时,然后人加入浇灌,求两者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四分之三?变式二:要浇灌10亩地,如果是机器浇灌需要6小时完成,由人浇灌需要34小时完成。机器先单独浇灌2小时,然后人加入浇灌,那么机器和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三:要浇灌10亩地,如果是机器浇灌需要6小时完成,机器和人合做需要5小时完成。如果机器先单独浇灌3小时,余下的由人单独浇灌,那么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浇灌?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变式题目供学生們练习,让学生通过题目细微的改变求解不同的答案,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题目从根本上遵循了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设计理念,由一题多变的方式促使学生从中挖掘出一题多解的方法并熟练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毅力和决心。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是由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双向学习,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拓宽学生学习思路,最终达到让学生牢固掌握且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导学互动内角变式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