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群文阅读的古诗文教学

2021-04-12刘尊礼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将进酒群文古诗文

刘尊礼

内容摘要: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而借助群文阅读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可以从“人”、“读”、“篇”、“连”四个角度,采用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熟读成诵、因声求气,突出焦点、深入探究,线式展开、面式研究等教学策略。在注重综合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借助群文阅读进行古诗文教学,力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多元、立体,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 古诗文 教学 《将进酒》

古诗文凝聚着古代文人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艺术性。而目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选文少、讲解多,缺乏古诗文的韵味,对学生的熏陶不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法深入领会古诗文的精髓。古诗文教学应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出发,借助群文阅读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多篇选文的整合,对教学进行重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开放阅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古诗文的精神价值。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从宏观上把握,选择题材内容应尽量广泛,在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设计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但又能让学生“够得着”,让学生可以针对问题,整合资料进行持续性的探究。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人”——知人论世,知人论诗

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仅靠课本的注释,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身世履历、心态思想,无疑更易熟悉作品背景,走进作者内心。[1]要吸收古诗文中的精华,应该完整地了解作者的人生。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课前准备的方法,让学生提前了解诗人,阅读与诗人相关的作品,阅读同时代的人以及后世的人对他的评价,形成对诗人的立体印象。

以教学《将进酒》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李白,深刻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教师可以提前两周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从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张大春的《大唐李白》系列小说、李长之的《李白传》、康震的《康震讲诗仙李白》中任选一本或几本作为精读对象。学生参与读书会交流阅读体会,在阅读和交流中走进盛唐,了解李白的一生和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知人论世,更要知人论诗。李白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有雄心壮志,又生性狂放;他向往仕途,却并没有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将进酒》中的“丹丘生”即元丹丘,在道教有一定的影响力,李白和元丹丘有着很深的交情,李白所写的诗中关于元丹丘的就有十多首,也正是元丹丘通过修道的玉真公主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李白进宫以后,很快发现他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李白才华横溢,却恃才傲物,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在朝廷不可能会被重用,后来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认为自己招人嫉妒,内心愤愤不平,离开长安后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同样在《将进酒》里也写出表达蔑视权贵的千古名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另外,他在《将进酒》中也特别提到“陈王”曹植,显然他把自己比作备受猜忌、有志难展的曹植。在教学《将进酒》时,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背景,自然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内涵,真正读懂诗人的情感。

二.“读”——熟读成诵,因声求气

在教学中,除了文本之外,音頻、视频也可以成为“群资源”,各种资源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交互运用。古诗文教学离不开“读”,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没有“读”的环节,古诗文教学就缺少美感,缺少韵味。但诵读不是简单机械地读,不能有口无心地读,必须要注意重音、节奏、平仄和韵律。选择合适的音频视频资料作为群资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真切体会古诗词的重音和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音韵之美,把握作品的精神。

听名家朗诵,感悟诗文的韵律和节奏,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将进酒》时,可以播放著名演员濮存昕的朗读音频,他的声音时而浑厚低沉,时而高亢激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朗诵的语音语调,注意轻重缓急,更容易掌握抑扬顿挫的技巧,以便在诵读时进行模仿,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把握作品的精髓。在教学中可以选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如李白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音频视频,针对诗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教师还可以仿照电视节目进行配乐朗诵,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声音和情感相结合,以读促教,因声求气,让学生在“听”与“读”中得到熏陶。

三.“篇”——突出焦点,深入探究

群文阅读并不是否定单篇学习的价值,每篇诗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单篇学习是群文阅读的基础,群文阅读又是单篇学习的重要补充。在处理单篇教学内容时,要运用群文阅读的理念,突出焦点,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在单篇精读中实现立体学习,深入探究。

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赏析的内容很多,教学中就需要选择一个焦点,如以情感为焦点去把握诗的内容,列出 “欢”、“乐”、“愁”等关键字,梳理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让学生解读。《将进酒》全诗围绕 “酒”字,情感起伏变化:从“悲”到“欢”到“乐”,后来发展到“愤”,而这些情感都源于也最终归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为“愁”而感慨时光匆匆,因为“愁”与朋友饮酒作乐,因为“愁”而慷慨激愤。诗歌尽管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情绪,但《将进酒》整首诗读来并不觉得消极。“愁”是对开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无奈的回应,“与尔同销万古愁”肯定了“人生得意须尽欢”中的“欢”和“烹羊宰牛且为乐”中的“乐”,“万古”又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对应。生命的旋律有无奈,也有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李白自信的体现,他的作品《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同样表达了他的自信,折射出盛唐时期的文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在《临终歌》里,也依然表达出他的自信与执着,“大鹏飞兮振八裔”,回顾一生,他把自己比作大鹏,和大鹏一样追求理想,不顾一路艰辛,李白的这种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作品的解读可以看到盛唐背景下李白的自信与执着。

从古诗文的某一个鉴赏角度为切入点的单篇教学,通过品字析词,突出焦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精读,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深入探究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连”——线式展开,面式研究

古诗文教学中不仅有具体的“点”,还有纵向的“线”和横向的“面”。可以就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线式展开,还可以通过不同时代文人的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横向连接,依据群文的整体特征进行面式研究。

在教学《将进酒》时,可以联系李白的其他作品进行纵向连接,线式展开。李白曾写出许多与酒有关的名篇:《客中行》、《金陵凤凰台置酒》、《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等。同样是与酒有关的诗,李白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的情感就与《将进酒》就有所不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间独酌,身旁无人对饮,但是酒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把人的情感需求投射到身边的事物,这时客观的“物”也就被当成了有生命的“人”,《月下独酌》中“酒”、“月”、“影”合一,人与物交融,虚实结合,这里的孤独之感与《将进酒》中的豪迈之情是不同的。學生进行纵向比较,可以了解李白笔下诗酒结合的不同情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归纳,开展横向连接、面式研究。仍以《将进酒》为切入点,饮酒赋诗在古代很常见,酒引发了诗兴,举杯之间,诗作应运而生。在教学中,可以把李白的《将进酒》和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饮酒》组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作品组成群文,进行比照分析,探究“古代酒文化”。学生可以比较这些诗词的异同点,理解不同文人饮酒赋诗的不同感受。比较赏析古代文人作品中的借酒壮志、把酒言欢、用酒送别和以酒消愁的不同。例如陶渊明归隐田园,他的饮酒诗很多,其中一首诗《饮酒·其五》,标题虽然有“酒”,但全诗却不言酒。他借着酒兴,深意却在“酒”外,诗中表达了“心远”的情趣,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通过学习,让学生感知内化到诗词里的“酒”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明白“酒”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研究的过程中拉近自己与古代文人的距离,走进他们的生活。

教学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归类鉴赏,除了“酒”这一意象之外,还可以探讨“月”的意象。学生还可以联系自己阅读李白诗歌的感受,来品味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探讨诗仙李白的浪漫情怀。最后进行读写结合,把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基于群文阅读的古诗文教学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在开放阅读的视野下,从“人”、“读”、“篇”、“连”四个角度对群文进行整合,对教学进行重构,增强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连贯性,重视古诗文的精神价值,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解决古诗文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海林,陈虹瑾.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7(11):74-76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将进酒群文古诗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