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04-12李侠
李侠
【摘 要】倡导素质教育理念,贯彻与执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与追求。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也有与之相契合的思想内涵与教学规律。对此,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与之相契合的部分思想理念渗透于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当代学生的成长助力。
【关键词】行知思想;小学数学;优化教学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无论是“教学合一”、“爱满天下”,还是生活思想、民主思想等观点,放到当下仍旧适用。同时,这些观点也与当前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数学教学要求相适应。换而言之,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数学课堂相结合,既能够满足当前新课标所提出的数学教学要求,又有助于推动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对此,应引导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和研修陶行知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思想的价值,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助力。
一、营造民主氛围,突出生本地位
课堂民主氛围的营造,首先要求教师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辅助地位,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民主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发言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修养,及时启发或纠正学生,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数学好感度。
(一)师生关系民主化
课堂民主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的树立。如果师生之间关系紧张,沟通则难以继续下去,更别提让学生接受教导。可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氛围营造的前提条件。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正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极力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教师在新知识学习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过的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紧接着,教师又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自主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课堂组织民主化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氛围的好坏。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教师,会报以情感和行动上的支持,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如何营造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呢?简而言之,就是要获得学生信任,收获学生喜爱。对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融入学习氛围,攻克学习难点。在教学形式上,尽可能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思维特征,争取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民主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他人评价与自我反思中提升自我。
例如,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时,为营造和谐氛围,教师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提出了“比、分数与除法三者有何异同?”、“比的后项不为零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著名的生活化教学思想。事实上,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基础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于数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简化数学知识点,降低理解难度。
(一)尊重生活经验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连接,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展开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方向》时,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虽然也会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太阳来带领学生辨认方向,但教学效果收获甚微。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进而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东升西落”的规律。紧接着,又带领学生回到课本,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带领学生认知:当我们早上直面太阳站立时,我们面对的便是东方,而我们的左手边是北方,右手边是南方,背对着我们的则是西方。事实上,有些方向感较强的学生,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方向了,他们甚至还会依照树的年轮、北极星等来进行方向辨认。教师不妨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向,鼓励那些已经学会辨别方向的同学扮演“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学习。事后,再由教师进行部分知识点的补充。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充当“小老师”的学生在与全班同学讲解的同时,也获得了满足感,于全班同学而言,他们的听课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共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纠正错误“经验”
虽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而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增进理解,强化新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但由于小学生生理条件限制,在他们的以往经验中可能存在偏差,如果在这种偏差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极有可能阻碍学习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帮助他们纠正。
例如,教师在教学《可能性》时,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鼓励学生运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来进行自主造句。有学生说道:“哥哥一定比弟弟高。”事实上,弟弟比哥哥高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学生既然说出这句话,也就证明这一想法在脑海中已然占据了重要位置。对此,教师展开了如下设计纠正学生的固有认知:
师:生活中有没有弟弟比哥哥高的例子呢?
生1:我认为没有,我的哥哥们都比我高。
生2:我觉得我有可能比我哥哥还高。
师:大家认为对吗?我们以后会比哥哥长得还高?
生3:也不一定,也可能一直比哥哥矮。
生4:我们努力长高,就有可能比哥哥高。
师:那刚刚的表达应该怎么说更准确呢?
生(齐):哥哥可能比弟弟高。
师:那大家想一想,哥哥和弟弟之间什么时候可以加入“不可能”一词?
生(部分):年龄。
师:如何准确说出这句话呢?
生(齐):哥哥的年龄不可能比弟弟小。
三、“教、学、做” 合一,引导学以致用
“教、学、做”合一就是将教师的讲解、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深度融合,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强调教学做合一,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以及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联系理论知识,理解新知识,强化新知识的记忆,达到内化于心,顺利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以后,为了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内化于心,教师开展了一个名为“班级情况大调查”的活动。全班学生以自由分组形式组成多个调查小组,对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制作出简洁明了的条形统计图。当各小组完成图表制作以后,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對比不同小组之间的优势与不足,最终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放之当下仍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学习和运用陶行知先生的优秀教育思想,将民主教学引入课堂,强化学生的课堂主题地位;将教学做合一引入课堂,促成学以致用的落实;更要将生活教育引入课堂,让学生透过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数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玉梅.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打造小学数学“善学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2):48-51.
[2]张兰.贯彻“行知思想” 优化数学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0):83-84.